凌铁军

安徽农业大学

凌铁军,男,1999年6月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2005年6月毕业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中华猕猴桃根中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2005年7月至今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从事茶叶与其他食品中功能天然产物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于本校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茶及药用植物功能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2009年5月至7月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张颖君课题组进行短期学术交流,2011年9月至12月赴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学术访问,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协同质谱创新中心访学。 我们当前的目标是应用新的质谱学、代谢组学、天然产物化学与微生物组学技术,解答黑茶发酵过程的一系列微生物学与化学的科学问题。我们期待有志于学习新知识、敢于接受挑战的研究生的加入。

查看详情

岳川

福建农林大学

一、基本信息 岳川,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13675029023;yuec@fafu.edu.cn 二、个人简历 2015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茶学博士学位,2016年入职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担任讲师,2021年1月晋升副教授。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福建省茶叶学会理事。 三、主讲课程 《茶学基础(全英文)》(本科全英文,主讲) 《茶叶质量安全》(本科,主讲) 《名优茶加工》(本科,主讲) 《园艺植物生理生态专题》(研究生,参讲) 《茶树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生,参讲)等 四、研究领域 以福建特色茶树种质资源为基础,开展茶树资源利用,茶树生理生态及品质形成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五、研究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科研项目,校级教改项目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项,校级2项。 1、液泡膜水通道蛋白CsTIP1;2和CsTIP1;3在茶树抗旱中的功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600555),2017.01-2019.12 (20万)(结题) 2、水孔蛋白CsTIP1;4在茶树干旱响应中的功能研究.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J01616), 2017.04-2020.04.(10万)(结题) 3、乌龙茶种质资源品质形成机理与抗性机制研究.中国乌龙茶协同创新中心子课题,2019.01-2019.12.(10万)(结题)

查看详情

金心怡

福建农林大学

1.基本信息 金心怡,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技三级,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福州;专业:茶学。电子邮箱:153340246@qq.com 2. 个人简历 / 专兼职职务 1982年获福建农学院工学士学位,1988年江苏工学院助教进修班毕业,2003年-2004年南京农业大学做高级职称访问学者。2004年晋升教授,2007年获博导资格。兼任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委员,中国茶叶学会茶机专委会委员。曾获“校教学名师”、“校严家显最高奖教金”、中国茶叶学会首届“全国优秀女茶叶科技工作者”、福建茶叶“品牌茶人”等荣誉。 3. 主讲课程 《茶业机械》(本科,主讲) 《园艺机械》(本科,主讲) 《设施农业环境工程》(本科,主讲) 《茶叶加工学进展》(博士研究生,主讲) 《茶叶加工原理》(硕士研究生,主讲) 《茶叶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讲) 《茶叶加工工程专题》(硕士研究生,主讲) 《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硕士研究生,主讲) 《现代茶产业概论》(非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主讲) 4.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茶业机械、茶叶加工工程、设施农业工程领域研究。 5. 研究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乌龙茶绿色节能萎凋做青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台湾乌龙茶新品种、新技术与加工关键装备合作创新研究”、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重点项目“乌龙茶全自动无布包揉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铁观音工厂化初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安溪乌龙茶加工新技术与设备”、“武夷岩茶标准化生产与示范”等。“乌龙茶清洁化自动化精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2013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共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

查看详情

郭雅玲

福建农林大学

郭雅玲,女,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评茶师、一级茶叶加工师、一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审组成员。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中国茶叶学会感官检验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茶叶科学》编委。福建省关工委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农业厅品种审定组(茶叶)委员、福建省名优茶评审委员、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研究会副会长。 主讲课程:《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检验技术》、《茶艺学》、《茶学研究进展》、《茶叶品质化学》、《茶文化专题》、《特种茶加工与品质形成机理》、《高级茶叶审评》等。 主编《漫话福建茶文化》、《茶文化与茶艺》,参加编撰的教材与书籍,主要有:《中国茶经》、《茶叶审评与检验》、《评茶员教材》、《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中国茶谱》、《茉莉花产业配套生产技术》、《中国名茶志》等。 代表性论文: 1.Rare earth elements in Oolong tea and their human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drinking tea; 2.Analysis on quality indicators of taste and infusion color and discrimination of Famous and Superior Green Tea with different appearances in Fujian Province, PR China; 3.Oolong tea in China; 4.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中铅、镉、砷、铬、汞、铜、氟的环境质量现状分析;5.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加工工艺的优化研究;6.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加工工艺研究。 承担省部级类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方向有茶叶加工与品质评价、茶资源与茶文化。育成茶树新品种1个,参与制订、修订、审定茶叶类的国家标准和福建省地方标准工作7项。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第3),福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第2),福建省教工委优秀成果奖3个(主持),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建省茶叶学会先进工作者、茶叶审评贡献奖、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 2000年至今,担当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名(其中韩国籍1名),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2名,直博1名,获得优秀硕士毕业生3名。毕业后就业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武夷学院、湖南省农业厅、中粮集团中茶公司、地市农林业局等,从事加工研究开发、质量检验、行业管理、科研教育、期刊编辑等专业工作。

查看详情

叶乃兴

福建农林大学

1 基本信息 叶乃兴,1963年7月出生,硕士,硕士生导师,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福建寿宁;专业:茶学;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研究员 2 个人简历 1983年获福建农学院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湖南农学院农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茶学家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曾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育种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园艺学院副院长。2008年晋升研究员。现任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6·18协同创新院茶产业分院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先后荣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第二届张天福茶叶发展贡献奖(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2017年)、第三届中华优秀茶教师(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2018年)、闽茶之星(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2019)等荣誉。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厅局级成果奖励3项,选育全国茶树优良新品种7个(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悦茗香、紫牡丹、紫玫瑰、黄奇);授权发明专利11件,出版(参编)专著或教材12部。 3 主讲课程 《茶树栽培学》(本科,主讲) 《茶学研究法》(本科,主讲) 《专业导论》(本科,参讲) 《茶叶资源与利用》(硕士研究生,主讲) 《茶树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硕士研究生,参讲) 《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参讲) 《现代茶叶生产与质量安全》(博士研究生,参讲) 6 主要书著 《白茶科学•技术与市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茶学研究法》(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高等农林“十一五”规划教材,2011) 《茶学概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2013) 《茶学概论》(第二版,二维码教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2020)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研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难忘茉莉》(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18) 《茉莉韵》(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18) 《白茶经营史录》(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中国白茶史》(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8 获奖情况 乌龙茶新品种黄观音、黄奇选育与推广 2002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 茶树新品种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的选育与应用 2004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乌龙茶功能成分保健效应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 2019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排名1) 绿色食品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2007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 武夷岩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 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2) 政和白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2010 南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 闽北茶叶高优产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 2011 南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2)

查看详情

孙云

福建农林大学

孙云,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性别:女 ; 民族:汉 ; 籍贯:福建;专业:茶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 联系方式:0591-83789461; 506439626@qq.com 2. 个人简历 / 专兼职职务 1985年毕业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乌龙茶加工岗位科学家,福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福建省名优茶评审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女科技委员,全国优秀女茶叶科技工作者,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国家高级评茶师、高级茶艺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担任福建农林大学茶艺队指导教师,指导团队蝉联第二、三、四届全国大学生茶艺大赛团体一等奖,和多项个人一、二等奖等。指导学生获第二届福建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 3.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茶叶加工学》;《茶叶文化学》;《茶艺学》;《名优茶加工》;《闽茶艺韵》(中国慕课);《专业导论》;《创新创业实践》 硕士研究生课程:《茶叶加工与工程研究进展》;《茶文化专题》;《茶叶经济与茶文化》 博士研究生课程《茶叶加工学研究进展》;《茶文化研究进展》; 4.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茶叶加工与品质,茶文化与茶艺研究。主要研究福建特色乌龙茶、白茶、红茶加工技术与品质调控;茶艺和茶文化传承推广和传播。

查看详情

何普明

浙江大学

何普明,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1965年12月出生,浙江省台州人。1988年毕业于日本静冈大学农学系。1993年获京都大学农学博士。曾任职于静冈大学农学系助教、副教授。在硕士,博士期间主要研究食物因子与动物(人体)衰老的关系。具有抗氧化能的食品对延缓衰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茶叶生理机能的研究。利用大鼠等实验动物初步查明茶叶具有保护肝功能作用。到目前为止,本人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查看详情

叶俭慧

浙江大学

叶俭慧,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第四批求是青年学者。茶学系党总支副书记,茶叶所教工支部支部书记兼副所长,副系主任。第十届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茶叶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茶资源综合利用,致力于茶树次生代谢合成调控及茶功能成分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并参与国家级项目多项,涉及茶叶品质成分的生物合成调控机制,茶叶儿茶素类抗氧化剂脱咖啡因和纯化新工艺研究,抗氧化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研究,成功开发儿茶素类制备和脱咖啡因新技术。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8篇,包括国际食品领域顶尖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文章(影响因子7.862),IF5y累计高于70。曾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做学术交流或学术报告,担任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lanta等十余家国际知名杂志审稿人。

查看详情

陆建良

浙江大学

男,1970年12月出生,浙江平湖人。1993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浙江大学茶学博士学位。1996年8月至1998年9月,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任助教和学生辅导员;1998年10月至2003年11月,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任讲师;2003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任副教授;2021年1月至今,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任教授。主要从事茶树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方面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2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科技项目3项、浙江省一般科技项目和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等多项,作为主要骨干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厅项目多项。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为第3完成人、第4完成人、第6完成人和第10完成人)、三等奖2项(分别为第3和第4完成人)。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查看详情

郑新强

浙江大学

郑新强,山东广饶人;博士,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从事生物技术与茶资源利用研究,主持各类科学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集中在特异茶树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筛选和开发利用,与合作者育成获得国家级茶树品种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8个;研究生物碱的代谢途径,探明苦茶碱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茶多酚、生物碱等茶叶品质成分抗紫外、消炎等新功能,并进行开发与利用;研究茶树的遗传转化技术,发现具有应用潜力的抑菌剂、内生菌在其中的潜在作用等。 副主编国家教材《茶学综合实验》、《茶学专业英语》、《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茶资源综合利用》、《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等7本;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第四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为浙江省钱江人才。

查看详情
共1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