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李顺虎一直从事互联网软件产品研发,2006年加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旗下全资控股杂志社《汽车之友》,一直从事新媒体运营管理工作,从2015年正式加入学会秘书处主持及分管学会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实现服务形式的转变。以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和治理方式现代化促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全面推动“数智化”学会建设。 学会历经两个“五年期”的会员触达及数据资源建设,集会籍管理、会议管理、分支机构管理、 科技创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等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数据化系统已打通并高效运行,多维度一体化的学会综合业务平台支撑系统已初现规模。同时全新组建会员发展中心,带领团队全新自主开发运营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组织会员服务系统。 截至目前,缴纳会费的会员从不到3000 人,实现缴费人群超7万,行业有效参与科技工作者近12万人;单位会员从200 家发展到 1900余家。创新驱动“数智化”学会建设,担任多个科技社团信息化项目专家组评委及顾问。

查看详情

李祎承

江苏大学

李祎承,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09-2014.06 武汉理工大学 智能交通工程专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2014.09-2018.06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 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车辆系统 (1)智能车辆环境感知与高精度定位。 (2)智能车辆车载系统设计以及车载多传感器数据配准与融合。 (3)智能车辆底盘控制系统。 (4)驾驶员行为分析,智能车辆拟人化控制驾驶。 2.智能交通系统 (1)道路场景特征表征与建模。 (2)基于多视角多尺度的道路场景视觉地图构建。 (3)交通流检测,智能化交通监控系统。 (4)交通标志识别与车道线检测。 3.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与视觉测量技术 (1)摄像机模型与单双目摄像机标定。 (2) 结构光系统三维重建与双目摄像机三维重建。 (3) 单目摄像机的三维重建与视觉测量技术。

查看详情

张灼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张灼,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部部长,曾在华晨宝马负责供应链建设与维护工作,在汽车供应链配套资质审核、汽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涉及到供应链管理,即从供应商获取所需物品并将其交付给生产线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订单处理等方面,旨在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及时交货;汽车制造商在开发新车型时需要与供应商合作进行零部件开发。这包括与供应商共同设计、验证和测试零部件,确保其符合质量和性能要求

查看详情

孟凡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孟凡鹏,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后再主机厂深耕多年,先后从事汽车材质研究,主要方向为车身材质轻量化,高碳钢及锌镁铝材质的应用,而后从事精益生产管理工作,在整车的生产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SAE)成立于1963年,是由中国汽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围绕学术交流、协同创新、科技智库、科普与赛事、人才工作、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科技奖励与成果评价等开展工作。

查看详情

白先旭

合肥工业大学

教育背景 2013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2011年8月-2012年12月,美国UniversityofMaryland,CollegePark,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15年12月-至今,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副教授 2013年2月-2015年11月,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讲师主讲课程 《汽车电器与电子》 《信号采集与处理》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现代控制理论》 科研项目 主持纵横向项目10余项学术成果 1.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24篇(JCRQ1区14篇、Q2区8篇)、中文EI检索论文1篇,参加境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会议论文23篇 2.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项、申请PCT美国专利2项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智能结构系统 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智能汽车主动制动、智能悬架/悬置方向)

查看详情

张炳力

研究领域

车辆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教育背景 1991年6月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98年10月获硕士学位,2012年5月获博士学位,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访学。 工作经历 1991年6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讲课程 《汽车设计》《汽车电气与电子》《电动汽车技术》《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等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项1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地市级项目6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参研“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等10余项。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16项,主编《汽车设计》《新能源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副主编《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汽车车身电子与控制技术》。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查看详情

曾小华

吉林大学

1995至1999年就读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历;   1999至2002年就读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2002至2006年就读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8至2012年就读博士后,2012年7月博士后出站;   2000年3月留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任教;   2008年9月,吉林大学副教授   2014年12月,吉林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   曾获长春市数学建模一等奖、中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高级程序员、中国科技报研究会,中国档案出版社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优秀论文奖。   并作为“汽车工程”、“农业机械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IEEE、VPPC、Int. J. Vehicle Design杂志的论文评审专家。目前已在国内权威期刊“汽车工程”,“农业机械学报”,“吉林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等和国际期刊源发表和接收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早在1999年就关注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动态,并且发表过不少基于ADVISOR的研究论文,并于2003年将ADVISOR 2002仿真软件的高级应用首次引入国内。基于ADVISOR软件对电动汽车控制策略深入开发的成果,在《汽车工程》等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长期高频率引用(单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100多次);目前,作为主要核心成员参与或负责20余项国家级“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和企业项目。   ►论文、著作   [1] 曾小华.等. 汽车功率需求的简单求解方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41(3):613-617,2011年第3期,EI检索:20112013990669   [2] Zeng Xiaohua, Wang Qingnian,etc. A kind of accurately optimized braking energy distribution strategy applied to switched series-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bus.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p3634-3637 ,EI检索:20114014387006   [3] Xiaohua Zeng, Liwei Nie,etc.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ifferential Hybrid System Hybrid Electric Vehicle[J], Procedia Engineering. Volume 16, 2011, P708-715, EI检索: 20120314687415   [4] Zeng Xiaohua, Wang Qingnian, etc. Coordinate Control of Mode Switching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a differential-coupling-based System[J] ,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Vol. 6, 489–493, 2012   [5] Wang, Quan ; Wang, Qingnian ; Zeng, Xiaohua[通讯作者]. Dynamic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S II based on CRUISE software[C], TMEE 2011, 1075-1079 EI检索:20122315082785   [6] 贺辉,曾小华[通讯作者],等.轮毂马达液驱系统控制与仿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42(3):27-31,2012年增刊1,EI检索:20130215883949   [7] 曾小华, 巴特,等.混联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43(2):278-284,2013年第2期,EI检索:20131316153670   ►专利   [1] 汽车驱动系统工况循环和动态循环台架试验方法 200410010723.6,发明,授权日期,2006年3月22日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设计及关键控制技术,吉林省科技技术一等奖, 2011.12,学校排名第4

查看详情

王军年

吉林大学

1999.9-2003.7: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   2003.9-2006.7: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   2006.9-2009.6: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博士。 2012年吉林省青年基金项目“智能驻车制动与辅助起步系统”;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备差动助力转向功能的电动轮独立驱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机理研究”;   2012年一汽技术中心“混合动力商用车电机台架试验”;   2012年一汽技术中心“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转鼓试验”;   2013年重庆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整车实际运行工况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   2013年一汽技术中心“H平台混合动力永磁同步电机台架测试技术开发”;  承担课题6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1篇,EI/ISTP检索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保险与理赔”;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13)。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保险与理赔》副主编,2012.6. 1. 2008100507383.用于转向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差动助力转向系统.发明.靳立强,王军年,王庆年,曾小华,胡长建,王加雪,宋世欣.2009.   2. 201110329743X.智能驻车制动及辅助起步控制装置.发明.   王军年, 王青松, 王庆年, 曲晓东, 宋传学.2013.   3. 2012100429554.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发明.   王军年, 杨南南, 初亮, 王哲, 杨宇, 王庆年.2013.   4. 2012100430867.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发明.   王军年, 杨南南, 初亮, 王哲, 杨宇, 王庆年.2013.   5. 2010100308315.用于电动汽车的机电复合再生制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发明.靳立强, 宋传学, 王军年, 李建华, 曾小华.2013.   6. 2013100078393 车载在线制氢的微波低温等离子体重整器系统.发明.   王庆年, 王治强, 王军年.2013.   7. 2012104960148.车载燃料的等离子体微波功率合成系统.发明.   王庆年, 王治强, 王军年, 闫佳伟.2013.   8. 2012104959899.车载燃料的微波等离子在线制氢系统.发明.   王治强, 王庆年, 王军年.2013.   9. 201210495987X.车载燃料的微波等离子体重整系统.发明.   王庆年, 王治强, 王军年, 闫佳伟.2013.   10. 2012201015246.吹气式车载酒精检测装置的单向伸缩限位臂.实用新型.王军年, 钱皓, 彭宇君, 王庆年, 曲晓东.2012.

查看详情

赵健

吉林大学

 2009.09-至 今: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2.12-至 今: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博士后   2011.07-2012.07: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公派访问学者   2006.09-2009.09: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讲师   2003.04-2006.09: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助教   2003.09-2007.06: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2000.09-2003.04: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1996.09-2000.06: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本科   ►研究领域   1)汽车底盘动力学控制的集成化与智能化   2)车辆底盘动力学分析与建模   3)ABS、TCS、ESP、驱动力综合控制、主动防侧翻控制等的控制策略及算法   4)液压制动系统响应特性分析及制动压力精细调节方法   5)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快速开发方法   6)制动系统的匹配、分析与设计   ►研究经历   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以制动系统为核心的汽车底盘动力学系统分析、建模、控制、设计、开发、试验等工作,近年来侧重于汽车底盘动力学系统集成化与智能化控制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备部预先研究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组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教学经历   目前承担本科生课程《汽车构造》传动系部分、《汽车制动技术》以及研究生课程《汽车制动理论与专家系统》、《车辆地面系统分析与控制》   ►成果简介   1、 Jian Zhao, Saied Taheri. A Multi-Objective LMI-Based Antiroll Control System. SAE Int. J. Commer. Veh. October 2012 5:421-428; doi:10.4271/2012-01-1904   2、 赵健, 郭俐彤, 朱冰 . 基于神经网络和侧翻时间算法的轻型汽车侧翻预警.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2012,42(5):1083-1088. (EI: 20124415622978)   3、 Zhao Jian, Zhu Bing, Li Jing, et al. Road Test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ial lock and Driving Control System. Beijing: 34th FISITA World Automotive Congress, 2012-11; F2012-F08-005   4、 Jian Zhao, Litong Guo and Bing Zhu . Integrated chassis control for rollover prevention of light vehicles with NN-TTR rollover warning. 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ehicle Technologies and Integration, 2012:224-230. (EI)   5、 Zhao Jian, Guo Litong, Zhu Bing and Duan Wenjie.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utomotive Antilock Brake Systems through PI and Neural Network Arithmetic. Proc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EIT2011), Vol.4:2155-2158. (EI: 20114014403443)   6、 朱冰,赵健[通讯作者],李静,李幼德. 面向底盘集成控制的液压制动压力估算方法.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09, 39(增刊): 22-26. (EI: 20091912073469)   7、 朱冰,赵健[通讯作者],李静,李幼德. 基于智能脉宽调制的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驱动轮制动控制.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09, 39(4): 851-854. (EI: 20093112227913)  

查看详情

朱冰

吉林大学

2001.9-2005.6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学士学位   2005.9-2007.6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保送) 硕士学位   2007.9-2010.6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保送) 博士学位   2008.9-2009.9 美国密歇根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   2010.7-今 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本科期间 历任150107班班长,院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   硕士期间 历任2005-1班班长,党支部书记,院研究生会主席   博士期间 历任2007-6班班长,吉林大学北美校友会常务理事   工作期间 历任搜狐汽车博士评论员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2011级卓越工程师班班主任   2010年中国汽车工程年会青年论坛组委会委员   VTI2011、VTI2012组委会委员   2013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论坛组委会委员  2010年7月留校以来,先后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吉林省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一汽集团科技预研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等多项项目支持;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项目。  1. 朱冰,赵健,李静,李幼德. 面向牵引力控制系统的AMESim与MATLAB联合仿真平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增刊):23-27.   2. 朱冰,赵健,李静,李幼德. 面向底盘集成控制的液压制动压力估算方法.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9(增刊):22-26.   3. 朱冰,赵健,李静,李幼德. 基于智能脉宽调制的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驱动轮制动控制.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9(4):851-854.   4. 朱冰,李幼德,赵健,李静. 基于多变量频域控制方法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农业机械学报,2010,41(1):14-17,13.   5. 朱冰,任露泉,赵健,李幼德. 基于逆乃奎斯特阵列法的车辆底盘主动转向与主动制动集成控制.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增刊2):41-46.   6. Zhu Bing, Zhao Jian, Deng Weiwen and Ren Luquan. Integrated Chassis Control Using Inverse Nyquist Array Method. 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ehicle Technologies and Integration, 2012:58-62.   7. Zhu Bing, Guo Litong, Zhao Jian, Gao Fang, Pan Zhen, Ren Luquan. Direct Yaw-Moment Control through Optimal Control Allocation Method for Light Vehicl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Vols246-247:847-852. 1. 液压制动执行机构测试试验台.   2. 汽车主动防侧翻控制实车试验系统.   3. 标定测量桥车车桥转矩的应变片的试验台.   4. 车辆齿轮齿条式可调后防护装置.   5. 汽车防水透气救生装置.   6. 重型车可调后防护支架自锁机构.   7. 适用于重型车可调后防护装置的车架.   8. 重型车可调后防护装置的雷达系统.

查看详情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