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王劲松,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研究员。1991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教育经历:山西省农业大学(2005 -2007)获硕士学位。工作经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2016-)副研究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2010-2016)助理研究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9-2010)工程师;山西省太原市太化集团磷肥厂(1991-2009)工程师。

查看详情

焦晓燕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焦晓燕,女,1964年10生,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兼任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理事,山西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学会会员,山西省农学会副理事长。获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等称号。 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山西省煤基项目课题、山西省重点研发项目、山西省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留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基金等项目5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9项(第1完成人4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5项,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6项。

查看详情

程汝宏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程汝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国家 “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等。主持育成谷子新品种34个;在国内外首创了3种抗除草剂谷子育种材料;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8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1部,发表论文68篇。

查看详情

侯东辉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侯东辉,山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主持多项省级及地方项目; “一种含有葵花籽浆的植物蛋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等十项技术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小米方便粥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成果转化,获利41万元;“营养强化小米的研制”等五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中晚熟、优质、高产系列谷子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花生集约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等三项成果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奖;“晋汾02”等五个品种通过国家及省品种审定;发表论文数篇,合作编写专著一本。

查看详情

张福锁

研究领域

植物营养学

中国农业大学

张福锁,1960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凤翔,植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 于1982年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考取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1986年前往联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农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1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1994年至1997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系主任;1997年至2011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2年担任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挂职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一年;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名誉院长;2020年担任山西农业大学学术院长。 一直从事植物营养与养分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

查看详情

孙永健

四川农业大学

孙永健,中共党员,博士,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员,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团队专家。 主要从事作物高产高效栽培与产业化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团队建设相关研究。先后主持(主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子课题15项;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编2部;在《Field crops research》、《Agriculture》、《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主持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研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制定省级技术标准5项。

查看详情

沈群

研究领域

食品饮料

中国农业大学

沈群,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粮食产业(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青海省委组织部“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昆仑英才柔性引进领军人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22年最美粮油科技工作者”,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客座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分会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全谷物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常务理事。ICC会员,Frontier、nutrient专栏编辑。 主要从事杂粮加工适用性及杂粮组分功能特性;淀粉及变性淀粉的变性机理及应用等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企业科研项目4项。主持并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省部级及地方科技科研项目30余项。 主编教材、书籍7部,以通讯作者身份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荣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方便食品二十年特别贡献奖;中国商业联合会一等奖;科技部食品非热加工创新团队、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天津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奖励1项。

查看详情

崔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崔成,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等项目7项,总经费1699万元;在远缘杂交后代遗传变化、附加系、基因定位、抗逆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54篇(SCI收录21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8篇;选育新品种28个,平均增产9.11%,平均含油量45.80%,最高含油量50.1%,最高增油38.85%。获品种权和专利5项,制定标准和主推技术5项,获部省级科技奖4项,选育的彩色花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在全国20多个省市应用,召开菜花节,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查看详情

范光宇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范光宇,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近年来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制定标准7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育种人员选育出9个杂交谷子新品种,其中春谷品种张杂谷13号,成为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品种,夏谷品种张杂谷16号和张杂谷18号也成为夏播区主推的杂交品种。

查看详情

郭二虎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郭二虎,男,汉族,1965年2月生,硕士,研究员,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谷子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参加、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攻关项目、农科院育种工程项目10余项,长期主持国家谷子西北区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十一五”以来进入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春谷栽培岗位专家,现为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谷子栽培岗位专家、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参加培育谷子品种晋谷22号、27号、30号、35号及长农35号、36号、38号、39号、40号、41号、44号等11个,其中8个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4个品种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二、三等奖各1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编著作3部 。

查看详情
共38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