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刘树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树文 ,男,1965年6月生,黑龙江省北安市人,中共党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信息组组长。葡萄酒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信息组组长。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量产品牌葡萄酒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2016YFD0400504-01) 、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优质果酒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2012BAD31B007-2)、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乳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2016BZ0603)、教育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启动项目:酒酒球菌分子标记的研究、 、陕西省自然基金:葡萄酿酒乳酸菌的筛选及活性干粉的研究(2001SM18)、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查看详情陈军
研究领域
农业机械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陕西省农业机械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陕西省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国家谷物收获机械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会成员。主要从事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方面相关研究,主持、参加省部级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40余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查看详情杨福增
研究领域
信息处理技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杨福增,博士,教授/博导,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一.教育背景 1986-1990年 在原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2004年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现代化方向在职学习,获博士学位;2006-2009年 在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点(国家级重点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任教。曾先后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进修,掌握了《机械CAD》、《现代设计方法》、《机械优化设计》、《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机电液信息一体化技术》、《人工智能》、《小波变换及其工程应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融合》、《实变函数》、《现代数学》、《泛函分析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二.工作经历 1993.7-1999.8:在原西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任教,期间任讲师、副教授;1999.9-现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任教,期间任教授、博导。
查看详情宋怀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创中国”农业工程科技服务团高级专家、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理事、农业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农业专委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会员、陕西省计算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大型畜禽健康行为智能识别技术、农情信息获取及识别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国家863 项目子课题。
查看详情崔永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崔永杰,男,日本鹿儿岛大学博士,教授。研制草莓采摘机器人、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嫁接育苗生产自动化装备、幼苗穴盘搬运装置、猕猴桃自动检测分级装置等。主持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研制8种装备。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果实信息感知与无损采摘方法研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 - 全自动嫁接育苗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 猕猴桃采摘、授粉多功能机器人的研发,陕西省果业专项 - 猕猴桃生产中分级标准制定与自动分级装置的研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猕猴桃智能分级系统的基础研究等科研项目。
查看详情刘延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延琳,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工与贮运研究室主任、酿酒微生物岗位科学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高水平SCI科研论文20余篇。建立中国葡萄酒微生物资源库,保有资源逾万份。研发两个中国本土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种并进入工业化应用。科研获奖4项,获批专利一项。创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Tasting Panel葡萄酒专业品鉴平台。
查看详情郑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过程、预报和侵蚀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工作。 郑粉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博士后。1960年10月生,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德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环境管理研究生班”进修,1998年1月至5月获美国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USDA National Soil Erosion Research Laboratory)资助在美进行土壤侵蚀过程的合作研究,在1999年,再次获得对方资助在美从事土壤侵蚀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工作。曾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现任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滑坡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壤学会理事,陕西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委员,《水土保持研究》编委,美国土壤学会会员,美国《土壤学百科全书》条目编写人等职。 学术成果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由于土壤侵蚀工作野外工作量大,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郑粉莉研究员近20多年来,一直扎根于黄土高原,潜心进行着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科学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如下:1)建立了坡面侵蚀—沉积—搬运过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定量刻画了坡面侵蚀—沉积—搬运过程,提出了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以侵蚀—沉积过程为主或以侵蚀—搬运过程为主的判别公式,研究了坡面汇流、汇沙对片蚀、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阐明了降雨强度、坡度、坡面水文条件和土壤条件对坡面侵蚀—沉积—搬运过程的影响,为坡面侵蚀过程的研究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2)首次研究了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对化学物质运移和地表水质的影响,发现壤中流条件下饱的泥沙搬运的能力是土壤水自由下渗排水条件下的6倍,地表径流硝态氮浓度和速效磷浓度分别是土壤水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0多倍和7倍,表明壤中流对侵蚀泥沙搬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有重要贡献,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3)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在细沟间侵蚀过程中基本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细沟侵蚀以径流侵蚀为主,但不能忽视雨滴打击分散土壤、增加细沟水流输沙能力的作用,揭示了细沟间侵蚀与细沟侵蚀及泥沙搬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为坡侵蚀预报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4)首次在国内系统地从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影响因素、定量测算方法及防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关键性的科学资料,对阐明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实质及其对入黄泥沙的影响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特有陡坡地侵蚀方式—浅沟侵蚀过程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浅沟侵蚀过程以侵蚀—搬运过程为主,浅沟侵蚀泥沙搬运能力主要受降雨径流强度和浅沟侵蚀发展过程的影响,为陡坡地侵蚀防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5)定量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各侵蚀带的侵蚀产沙关系,查明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部位,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6)在黄土高原唯一的次生林区建立了“子午岭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为西部大开发中发中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7)首次在国内系统地开展了人为破坏植被加速侵蚀过程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植被破坏前后土壤侵蚀演变过程等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研究西部环境演变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侵蚀演变中的作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可能性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8)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执法、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中国水蚀预报模型进行了设计。 多年来,郑粉莉研究员除从事土壤侵蚀学科前沿研究外,还多方争取国际合作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在1999年5月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土壤保持大会上,参加了中国政府申办2002年北京国际土壤保持大会(ISCO)承办权,并获得成功,为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多年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使她如今活跃在国际土壤侵蚀的舞台上,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主持人。《美国土壤学大百科全书》主编特邀请她为本书的撰写人之一。 郑粉莉研究员坚守“老实做人、勤恳工作、严纪宽人”的人生信条,如今她站在新的高度上,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为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事业开拓着未来
查看详情许明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要从事土壤质量演变与调控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土壤学、水土保持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方向:1)侵蚀环境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2)土壤-植被互动效应;3)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2007年获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
查看详情苏宝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苏宝峰,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基础技术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日本农业食料工学会(JSAM)会员。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工作后先后受聘为北海道大学伙伴(Hokkaido University Partner),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院农业科学先驱全球教育项目Program Fellow。长期从事精准/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植物田间表型组学相关研究,“未来葡萄园”国际团队(The Vineyard of the Future)负责人之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并以骨干身份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查看详情宋育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宋育阳,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国际科技合作种子基金等基金项目。1.研究方向 葡萄酒生境下的酵母代谢;葡萄酒及果酒的工艺质量控制。 2. 教学工作 主要承担《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外语》、《葡萄酒工艺学》课程。主讲《葡萄酒工艺学》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顺利上线。参与承担《葡萄酒微生物学》、《葡萄酒工艺学实验》、《葡萄酒后期管理》、《高级微生物学》、《葡萄酒学进展》等课程的教学。 3. 学习经历 (1) 博士,日本 北海道大学,2009.10--2013年3月,生物化学(工学) (2) 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2009年,发酵工程(葡萄与葡萄酒) (3) 学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2006年,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 4. 工作经历: (1) 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2018-至今 (2)局长助理(挂职),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2018年 (3) 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2013-2018年 5.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智能化酿造技术及工艺创新,2019.5-2022.12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鲜食葡萄红地球酿造系列特种酒的技术集成与推广,2015.6-2017.5 (3)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本土优良戴尔有孢圆酵母的筛选及其产香机制研究, 2018.1-2019.12 (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葡萄酒生境下β-葡萄糖苷酶高效细胞表面展示研究,2016.1-2018.12 (5)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西北葡萄酒产区乳酸菌生物多样性及其酿酒特性研究,2015.6-2017.6 (6)国际科技合作种子基金:新型耐热微生物利用可再生生物质生产工业乳酸,2016.7-2017.12 (7)陕西省专项配套经费:优选葡萄酿酒乳酸菌的酿酒特性研究,2015.9-2018.9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优选葡萄酿酒乳酸菌的酿酒特性研究及示范推广,2015.6-2017.5 (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西北葡萄酒产区乳酸菌多样性及其酿酒特性研究,2014.1-2017.1 (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东北产区酿酒乳酸菌的多样性及其酿酒适应性研究,2014.1-2015.12 (11)内蒙汉森酒庄专项资金:内蒙汉森酒庄酿酒乳酸菌酿酒适应性研究,2013.01- 2014.1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