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伟

研究领域

茶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

 郭华伟,男,1978年出生于杭州市萧山区,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2000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当前主要研究领域是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先后发表论文45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参编著作7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减药)”等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周红杰

云南农业大学

周红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基金项目和成果评议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国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理事;云南茶业学会理事;国际普洱茶评鉴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 周红杰教授成绩突出,在全国茶学学科地位和影响力大,在学科和行业有创新并对教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和产生重大的影响。 著有《云南普洱茶》、《普洱茶健康之道》、《云南普洱茶化学》、《普洱茶与微生物》、《普洱茶加工技术》和《普洱保健功效揭秘》等著作26部,发表论文160余篇,获授权专利26件,软件著作权4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6项,科研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并入选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三等奖2项(排名第一)。获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5年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并获“茶马奖”;2010年获首届中华茶商大会“全国弘扬茶文化突出贡献奖”;2012年获弘扬云南茶文化促进云南茶产业发展“功勋奖”;2013年云南省教育厅授予“周红杰名师工作室”;2014年中国西部茶叶科技领军人物;2014年入选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016年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周刊评为“中华优秀茶教师”,2016年度滇茶国际十大功勋人物,2017年获“觉农勋章”。

查看详情

陈常颂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陈常颂(1973.6~),研究员、硕导,福建农科院茶叶所书记、所长。2008年首批进入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至今,省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省茶树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主要负责人,任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PI,主要从事茶树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省重点等项目20多项。育成春闺、瑞香等6个品种(第1,2等),40多个新品系参加区试。获省科技二等奖2项(第1,7)、三等奖1项(第5)。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Ⅰ收录7篇。主编著《福建省茶树品种图志》《福建茶树良种选育与应用》,副主编《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参编6部。省农科院学委会成员、茶叶所学委会主任,曾任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国家自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获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闽茶之星等称号。

查看详情

马立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马立锋,男,197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201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茶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开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当前主要研究领域茶园施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机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2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如: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茶树防冻剂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3 1 0649273.4)”、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淳安县茶园土壤与施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2016SR406033)”、 实用新型专用“一种高效茶树控释氮肥 (ZL 2015 2 0653746.2)”。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如:Nitrogen absorption by field-grown tea plants (Camellia sinensis) in winter dormancy and utilization in spring shoots. Plant and Soil,2019,442:127-140; Long-term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directly affects soil fungi community structure by changing soil and pruned litter in a subtropical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plantation in China. Plant and Soil,2019, 444: 409-426。参与编写学术著作3部,如:《茶叶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副主编);参与修订农业行业标准1项,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8-2015)。主持国家级子课题、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5项。参与的“夏秋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排名4/10)。

查看详情

蔡晓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蔡晓明,男,1979年出生于青海,200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茶叶研究所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4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茶树植保方面的工作,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茶树害虫绿色防控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6项。系统研究了茶树挥发物释放特征,茶小绿叶蝉引诱剂、茶树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编写专著2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

查看详情

边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边磊,男,1986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201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工作,当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昆虫视觉、听觉生理和茶树害虫物理防控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对象,2019-2020年度湖北省“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选派人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技术成果转化6项,经济效益突破千万元,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名)、中国专利优秀奖(第2名)和温州市农业丰收奖(第4名)。

查看详情

李鑫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李鑫,男,1986年出生于河北保定,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蔬菜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4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2017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塔夫茨大学开展合作研究。现任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茶树栽培创新团队的助理首席,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茶树栽培相关研究工作,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茶树逆境生理和茶园极端气象灾害应对技术研发等。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编《茶园防灾减灾实用技术》、《Stress Physiology of Tea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等中英文著作6部,并荣获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优秀党员等荣誉和奖励。发表的相关论文分别入选ESI学科Chemistry方向高被引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Top10论文和Scientific Reports杂志植物科学Top100论文。

查看详情

李兆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李兆群,男,1985年出生于山东济宁,201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5至今 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工作,当前主要研究领域茶树害虫嗅觉识别分子机制,在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Insect Molecular Biology、Pest Management Science、Frontiers in Physiology、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性信息素受体在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求偶通讯种间隔离中的作用机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灰茶尺蠖食诱剂及其使用技术的研究、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浙江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负责减药部分),主持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性信息素受体在灰茶尺蠖求偶中的作用机制、基于味觉和嗅觉分子机制的灰茶尺蠖食诱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查看详情

戴伟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戴伟东,男,198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专业获本科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茶叶品质化学、生物活性评价、加工技术调控等方面研究工作:1)在茶叶分析化学新技术方面,构建了当前领先的茶叶LC-MS代谢组学全组分分析平台,并建立了一系列茶叶化学分析新方法,如茶叶糖基化修饰代谢组学、空间分辨型代谢组学、香气糖苷化合物LC-MS分析等新方法。2)在茶叶贮藏化学方面,发现了茶叶贮藏过程中茶氨酸与儿茶素类成分缓慢发生结合反应形成EPSF类新成分,可用于白茶贮藏年份的鉴别,并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被白茶业内称为“老白茶酮”。3)在茶叶品质化学方面,首次建立了“代谢组学+滋味等效量化”的研究策略,揭示了茶叶(绿茶、GABA绿茶、白茶、红茶等)加工过程中化学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和主要品质成分的滋味呈味贡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4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nal Chem、J Agric Food Chem、Food Chem、Food Res Int等专业期刊发表SCI文章19篇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章6篇,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约850次;申请发明专利18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

查看详情
共1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