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张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张春晖,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肉与肉制品保质保鲜、中式肉制品及肉类菜肴工程化加工、骨源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余项,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7项,发表论文120余篇(SCI/EI 50余篇),主编著作7部,授权专利8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4件),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1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50余家企业转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查看详情肖永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肖永贵,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小麦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团队成员。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习,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小麦育种科研助理工作,2011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1年至2014年在“国际挑战计划项目”支助下,参与 “作物育种系统”建设和推广;2015年1月-12月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留学访问。研究方向为 小麦遗传育种。主要贡献: (1)明确了山东小麦品种演变过程中产量和生理性状遗传增益规律,解析主产麦区高产、密植、抗倒伏品种的茎杆特征和结构类型,为高产抗倒伏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2)借鉴CIMMYT表型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应于群体遗传研究的高通量生理表型鉴定方案;(3)明确了茎杆贮积碳水化合物关键酶的分子遗传基础;(4)参与育成小麦新品种6个,获授权发明专利和新品种保护权11项,发表论文32篇。获奖成果和荣誉称号:“超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选育与应用”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9完成人。
查看详情杨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杨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3.09-2010.06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硕士,其中2008.07-2010.08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客座研究生。2010.09-2014.01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栽培研究所(IPK)工作,2014.01被授予哈勒大学博士,荣获summa cum laude称号。2014.04-2017.04先后在德国科隆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MPI)和瑞士苏黎世大学(UZH)博士后。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类,2017.05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麦比较基因组学、大麦广谱抗病性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贡献:图位克隆大麦黄花叶病广谱持久隐性抗性基因rym1/11,并发展诊断性分子标记辅助欧洲大麦育种。解析数千份野生/栽培大麦黄花叶病毒隐性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演化,揭示东亚地区栽培大麦中感性基因通过不同的序列变异机制从而导致抗性变异产生的分子机理。建立苗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普通锈病抗性鉴定平台,图位克隆大斑病抗性基因Ht2并完成功能验证,解析大斑病抗性基因Htn1调控广谱抗性的分子机理。
查看详情刘西岗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西岗,博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2004年6月获河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2007 -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系做博士后工作;201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201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委员、植物遗传与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会理事,河北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遗传学会理事,河北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在基础研究方面,其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生组织维持及分化、器官发生发育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系统解析了植物分生组织特别是花分生组织中分子遗传调控网络,初步阐明了表观遗传学在其中的调控机制。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以小麦为材料,通过对小麦高产及抗逆机理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PNAS,Plant Cell, PLoS Genetics, PlantJournal 及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及关注,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查看详情郭自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郭自峰,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获硕士学位,2012年到2017年在德国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IPK,Leibniz Institute of Plant Genetics and Crop Plant Research)从事博士研究工作(获得哈勒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到2018年分别在德国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和剑桥大学Sainsbury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器官发生的分子调控研究组组长。
查看详情黄季焜
研究领域
农业工程
北京大学
黄季焜,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特聘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农经学家学会终身荣誉会员(会士),美国农业和应用经济学会会士。兼任亚洲农经学家学会会长,15个国际学术期刊和10多个国内期刊共同主编、编委或顾问,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农办与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2021-促进公平生计行动计划科学小组联合协调人。
查看详情邓祖湖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邓祖湖,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甘蔗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种质资源,细胞遗传学。作为第一育种者选育了福农91-4621、福农28号、福农39号、福农41号和中蔗福农48号等13个甘蔗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审(鉴、认)定。参与选育了新台糖22号等20多个品种通过国家和省审(鉴、认)定。这些品种在广西、云南等主产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为骨干参加者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一等奖1项,“863”后补助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华神农科技奖一等奖1项,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本团队的染色体研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甘蔗染色体进化、遗传、甘蔗染色体分选与测序分析等方面开展开创性工作,在JCR一区(TOP)期刊《New Phytologist》,《The Crop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2篇,在JCR二区《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olecular Science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BMC Plant Biology》发表研究论文4篇,发表17篇高水平论文。
查看详情姚伟
广西大学农学院
姚伟,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国家现代农业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甘蔗育种岗位专家、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甘蔗高糖亲本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查看详情宋佳明
广西大学
宋佳明,广西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水稻无缺参考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完整解析了水稻着丝粒的序列特征;完成了多个甘蓝型油菜参考基因组和泛基因图谱,开发了基于插入/缺失变异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方法用于解析重要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揭示了甘蓝型油菜生态型分化的遗传与分子基础;开发了籼稻、油菜等作物基因组生物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2篇,被他引千余次,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Plants、Mol Plant、Plant Biotechnol J、J EXP BOT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2篇被收录为ESI高被引及热点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