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张俊,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2014年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数本。 研究方向:稻田耕作与生态;水稻优质丰产栽培。

查看详情

陈惠哲

研究领域

作物栽培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陈惠哲,男,1970年出生,浙江武义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稻高产栽培、机械化种植技术.通信

查看详情

孟凡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孟凡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背景:1982年9月-1985年1月,北京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中专。1992年7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1996年9月-2000年7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经历:1985年1月-2003年3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工作。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2003年3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小麦、小黑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工作。

查看详情

于海峰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于海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农学学士;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农学博士。2002年7月—2008年6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实习员;2008年7月—2010年11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所,助理研究员;2010年12月—2014年11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所,副研究员;2011年—2015年,内蒙古向日葵产业体系首席专家;2013年9月—2014年7月,复旦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12月至今,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2016年至今,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09年获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内蒙古农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2010年6月—2019年7月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19年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200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承包特等奖;2003年育成油葵新品种“内葵杂三号”,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成果;2006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006年食葵新品种“赤葵2号”获农业部第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200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查看详情

王创云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王创云,山西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硕士。工作经历:1999/09-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2003/09—2006/06 攻读山西农大硕士研究生;2014/10—2019/10 中国作物学会理事;2016/08-至今 山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6/07-至今 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2018/11至今 山西省功能农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取得成就:1.2014年,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开发,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2.2017年,玉米覆膜精播多功能一体化播种机的研究和应用,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三等奖,第一; 3.2016年,玉米新品种宽窄双株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第一。4.2009年,先玉335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第一;5.2013年,玉米单粒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第一;6.2013年,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开发,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二等奖,第一 ;7.2009年,科技奉献奖,获先进科技奉献奖一等奖,第一。

查看详情

白小东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白小东,男,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种子协会马铃薯分会理事。长期从事马铃薯良种繁育、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行动等工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审同薯20号马铃薯倍性选育技术与应用”、“抗病、优质、高产加工型国审马铃薯品种同薯23号选育与应用”,省农技承包二等奖、大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选育出同薯23号、20号、22号、晋薯15号、17号、20号、24号、大同里外黄、同薯29号、晋同薯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15个(其中国审3个)。参与制定山西省、大同市地方技术规程8项。获发明专利2项。参与编写马铃薯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马铃薯间套作》,副主编2部:《中国高原地区马铃薯栽培》、《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参编2部:《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山西特色农业》。先后在《中国马铃薯》、《作物杂志》、《华北农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先后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山西青年五四(特别)奖章”、“首届大同青年五四奖章(十杰)”、“大同市青年人才”、“大同市新长征突击手”、“山西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种子协会马铃薯分会理事,山西省青联第九届委员、大同市青联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入选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战略、技术专家、大同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担任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马铃薯专家指导组组长、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顾问、山西农科院岚县马铃薯专家工作站专家组组长、新荣区农民科技培训首席专家、神池县有机旱作农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在2019年5月新一届的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山西唯一的理事会理事。

查看详情

刘晓东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刘晓东,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工作经历:2006年-至今,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取得成就: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2项;参加选育审定谷子新品种16个。国鉴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晋谷51号选育与应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第5)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晋谷36号选育及应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第7)国鉴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晋谷42号选育与应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第5)国审优质高产系列谷子新品种推广,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2009。(第8)国审优质高产晋谷36号新品种推广,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二等奖,2010。

查看详情

张丽君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

张丽君,教育经历:2006.09-2011.07(硕博连读)山西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农学博士。2001.09-2005.07 山西农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学学士;工作经历:2012.03-2015.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聘科研人员;2013.01-2015.07山西大学博士工作站,山西农科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5.11-2017.1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8.01-至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17.12取得研究员资格,2018.05聘用研究员);2020.05-至今 山西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取得成就:2016年获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的“第四批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7年获省人社厅、省科技协会授予的第九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中共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查看详情

王娟玲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科学院)

王娟玲,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工作经历:1981年9月-1985年7月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学生;1985年7月-1995年7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技术员;1995年7月-1998年4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科研办副主任(主持工作)助研;1998年4月-2002年9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科研办主任 副研究员;2002年9月-2002年12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2002年12月-2004年9月 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2004年9月-2013年6月 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2013年6月-2015年8月 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兼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2015年8月-2019年10月 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 研究员;2019年10月-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 副校(院)长,研究员。取得成就: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获各种科研奖项10项。“小麦抗旱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广泛利用”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创建了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行业标准,创制出55份抗旱性突出、产量较高、配合力好的桥梁型中间材料,直接选育了晋麦47、豫麦48等10个新品种,间接选育了一批优异种质和29个新品种,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育种成效,丰富了小麦抗旱基因库,从整体上提升了国家小麦抗旱育种水平。“长城沿线半干旱区抗旱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2019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针对区域播种保苗难题,探明了该区域主栽作物安全成苗的墒情需求规律,明确了聚墒、探墒、造墒、补墒技术的适用性与效果,实现了“因墒适种”,研制出探墒、种下补水精播机,注射式地下补水、脉冲式注水移栽机等九种中小型播种(移栽)机械,创建了轻简、实用的“艺机一体化”技术体系,实现了几种作物在轻、中、重度干旱条件下机械化标准化播种,加速了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社会经济效益7.8亿元,引领了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

查看详情

赵丽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赵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生态学专业 硕士。工作经历: 2008/7-2011/11 杨凌百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2011/11—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取得成就:1.2014年,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开发,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2017年,玉米覆膜精播多功能一体化播种机的研究和应用,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三等奖;3.2016年,玉米新品种宽窄双株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4.2013年。玉米单粒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5.2013年,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开发,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二等奖。

查看详情
共37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