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薛彦鹏
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背景: 09/2010-09/2014 博士,巴黎国立高等化学学院,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09/2008-09/2010 硕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09/2002-07/2006 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工作经历: 09/2017- 现在, 副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 09/2015- 03/2017 欧盟玛丽居里学者, 意大利都灵大学 07/2016- 09/2016 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德国乌尔姆大学 11/2014-07/2015 EPSRC博士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从事工作/专业领域: 研究领域是表面工程、电化学工程、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等 专业特长: 高性能耐磨蚀涂层技术:进行耐磨蚀涂层材料、耐磨蚀涂层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包括: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研究,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纳/微米结构WC-Co、WC-CoCr、Cr3C2-NiCr等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激光、等离子等高能束熔覆技术制备多相多尺度强化复合涂层,满足冶金、石油、海洋等行业需求。 金属材料腐蚀评估与防护技术: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国防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了材料环境失效与先进表面防护技术相关研究,如关键装置与材料的腐蚀失效规律、检测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估技术,工业设备的使用寿命预测以及腐蚀控制手段的应用研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负责或参加科技项目20余项,主要致力于金属材料腐蚀与表面工程领域的研究,涉及表面工程、电化学工程和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并在高性能耐磨蚀涂层技术、材料电化学腐蚀机理与控制技术和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部分成果已实际转化。在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A,Applied Surface Science,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为10余家国际知名期刊的特约审稿人,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查看详情张俊义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成长经历 2003.9-2007.6 宁夏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2007.9-2010.6 宁夏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研 2010.6-2011.6 银川大学 教师 2011.6-至今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 (2)教学经历 先后讲授《化工识图与制图》、《计算机绘图实训》、《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一直从事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设计方面的教学研究,熟悉化工设备和化工工艺流程图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积累了较丰富的制图教学经验。 (3)社会培训 课程名称 培训单位 年份 作用 培训人数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宁夏大学 2015年 主讲 247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新华学院 2015年 主讲 40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宁夏大学 2016年 主讲 140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新华学院 2016年 主讲 37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宁夏师范学院 2016年 主讲 35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宁夏师范学院 2017年 主讲 63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宁夏大学 2017年 主讲 61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宁夏师范学院 2018年 主讲 58 换热器拆装与压力试验集中培训 离心泵拆装与联轴器找正集中培训 宁夏大学 2018年 主讲 103 化工检修钳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题库建设及培训 宝丰公司烯烃厂、甲醇厂 2016-2017年 培训鉴定 57 宁东基地职工机修钳工技能竞赛培训 宁东基地 企业职工 2018-2021年 培训 111 (1)曾主笔多个自治区级和国家级项目申报方案 主笔自治区级应用化工技术优质专业建设项目申报方案,并于2018年获批立项建设;主笔国家级应用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方案,并于2019年获批立项建设;主笔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报方案,并于2020年获批立项建设,并拟推国家级。 (2)参与课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政策研究课题“宁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与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已结题),排名第二;宁夏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十四五”专项规划研究课题“宁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现状、存在问题、管理机制及政策支持研究”(已结题),排名第三;宁夏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十四五”专项规划研究课题“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共享运行机制与运行成本分担机制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社会化运行机制研究”(已结题),排名第三。 (3)发表论文 压缩机组找正过程数据处理研究,《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8; 水下切粒机切刀更换与端面跳动精确测量方法,《机械工程自动化》,2018; 基于层的机械产品可适应性过程设计方法,《机械工程自动化》,2019; 优化主从轴同轴度的测量调整方法应用,《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离心泵项目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广州化工》,202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教育与职业》(中文核心),2021;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调查分析,《教育与职业》(中文核心),2021。
查看详情于强
研究领域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于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研制的空间科学实验设备控制系统成功地在神舟1~3号飞船、我国实践十号空间科学实验卫星、天宫1~2号目标飞行器上进行了空间科学实验,均出色地完成了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同时开展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工作,促进了我国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并为我国未来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打下了基础。开展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等。 目前主要从事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工作,包括载人航天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科学实验系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预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同时在开展将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转化为地面应用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大数据、数据库、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图像识别、电磁加热供暖技术、卫星电推进、风电控制、以及工业控制和科学实验仪器等。 2020年2月,获得XX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2004年9月,获得XX科技进步贰等奖。 1998年12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7年11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聘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审查技术专家”。 2017年11月被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聘为“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材料科学标准化工作组成员”。 共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过专著一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参与制定国家规范1项(已发布)。"
查看详情臧丽坤
北京科技大学
臧丽坤,目前任职于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7.9-2010.07,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化学工艺工学博士; 1998.9-2001.06,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化学工艺工学硕士; 1993.9 -1997.07,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系,获无机化工工学学士。 2001.07-2006.07 北京科技大学 助教 2003.07-2014.07 北京科技大学 讲师 2012.08-2013.5 东京大学非平衡过程研究室,特任研究员。 2014.07 至今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金属-氧化物陶瓷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无铅焊料的润湿及界面性质研究,稀土掺杂对无铅体系中CuNiSn金属间化合物影响,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科研工作,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负责参与多项横向项目。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aterials Letters 和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参加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
查看详情陈正
北京大学
教育经历: 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普林斯顿大学, 机械与航空工程系 博士 专业: 燃烧与能源 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硕士 专业: 流体力学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学士 专业: 工程热物理 研究方向编辑 播报 本课题组(Combustion Lab)研究能源转换与推进(Energy Conversion and Propulsion)中涉及的基础燃烧问题,具体研究方面包括: 1,火焰动力学理论 2,多尺度燃烧过程的自适应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 3,等离子体助燃与减排技术 4,推进燃料、替代燃料、生物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 5,极限(高温高压、超音速、微重力、近燃烧极限等)燃烧过程 6,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与反应机理简化 获得荣誉编辑 播报 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名单; 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08年 Bernard Lewis Fellowship (“for young researchers with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combustion research”, awarded to no more than five researchers in the world biannually), International Combustion Institute, 2008 Wu Prize for Excellence (“Honorific Award for upper-year graduate students who have performed at the highest level in courses, research, teach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2007 学术兼职编辑 播报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bustion Institute “国际火焰化学研讨会”组织技术委员会委员(Organizing Technical Committee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lame Chemistry) Combustion and Flame,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Combustion Theory and Modelling,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el, Energy & Fuels, Computers & Fluids等期刊的审稿人
查看详情刘振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教育背景: (1) 2006.9–2010.6, 华中科技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博士 (2) 2003.9–2006.7, 华中科技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硕士 (3) 1999.9–2003.7, 曲阜师范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士 主要简历、从事工作: (1) 2018.12-至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教授,副院长 (1) 2016.6-2018.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研究员 (2) 2015.2-2016.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医学院放射系, 访问学者 (3) 2014.12-2016.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研究员 (4) 2010.12-2014.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副研究员 (5) 2010.7-2010.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讲师 专业领域、专业特长: 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主要人员先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并参与完成国防科工委基金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和华为项目等的研究工作。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面向阿尔兹海默病的多模态特征提取方法, 2019.01-2022.12,38万,在研,支持 2.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智慧旅游服务及应用示范,AA17202024,在研,参与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61562013,代价敏感的稀疏学习与距离度量学习方法研究,2016/01-2019/12,45万,已结题,主持 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视觉信息的局部建模及特征提取中的关键技术研究,2017.7-2021.6,50万,已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1105004,基于尺度化凸壳的最大间隔学习方法研究,2012/01-2014/12,22万,已结题,主持 6.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无乘法二维离散变换快速算法研究,2017.7-2021.6,5万,结题,主持 代表性论文: [1] Rushi Lan, Long Sun, Zhenbing Liu*, Huimin Lu, Cheng Pang, and Xiaonan Luo, “MADNet: A Fast and Lightweight Network for Single Image Super-Resolution, ”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20, DOI: 10.1109/TCYB.2020.2970104. [2] Rushi Lan, Long Sun, Zhenbing Liu*, Huimin Lu, Zhixun Su, Cheng Pang, and Xiaonan Luo, “ Cascading and Enhanced Residual Networks for Accurate Single Image Super-resolution,” 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DOI: 10.1109/TCYB.2019.2952710, 2019. [3] Rushi Lan, Zeya Li, Zhenbing Liu*, Tianlong Gu, Xiaonan Luo.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using k-sparse denoising autoencoder and spectral-restricte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9, 74: 693-708. [4] Long. Sun, Zhenbing Liu*, X. Sun, L. Liu, R. Lan and X. Luo, "Lightweight Image Super-Resolution via Weighted Multi-Scale Residual Network," in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vol. 8, no. 7, pp. 1271-1280, July 2021, doi: 10.1109/JAS.2021.1004009. [5] Zhenbing Liu* Ma C, Gao C, et al. Cost-sensitive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based c
查看详情胡亮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背景: 2006.9~2013.3,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凝聚态物理,博士 2004.9~2007.4,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 2000.9~2004.7,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材料物理,学士 主要简历: 2021.10~现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15.5~2021.9,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从事专业领域: 本人专业领域为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从事“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研究生基础课《空间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核心课《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选修课《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向:静电悬浮技术;难熔、高熵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了国家基金重大科仪专项“基于静电悬浮的金属材料快速凝固实验系统”的研制,并取得悬浮控制与物性测定一体化关键技术突破。主持研制了“先进金属材料新型熔凝制备实验装置”,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空间站首批材料科学实验样品的制备。在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领域的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Acta Materialia等重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荣获2017~2018年度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工作者”,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支持计划。作为参加人获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以及2020~2021学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空间材料科学技术”分会理事。
查看详情王小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教育经历: 2010/09-2013/07,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导师: 何苏勤 2006/09-2010/07,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13-07至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从事工作/专业领域: 主要基于星上信息处理技术、微重力试验技术等进行空间科学仪器研究,参与了一些基金的申请,重大仪器专项的设计,重要型号任务的研制等工作。参与任务统计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重力下煤粉燃烧的成灰及污染物生成机理的研究》,2018.01-2020.12,项目责任人。 2、载人空间站高温科学实验柜科学实验控制系统, 2017/12-2022/12,副主任设计师。 3、先导专项,《空间熔体润湿性智能高精度在线实时分析》,进行微重力下熔体润湿性高精度在线实时测量关键技术的研究,2018.01-2020.12,项目责任人。 4、高速大容量DMD控制器,2018/3-2021/12,项目负责人,该项目依托于国家重大专项仪器,研制的DMD驱动控制单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嫦娥7号月震仪,2020.12-2024.12,电子学单元驱动开发负责人,负责月震仪的驱动设计,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进行月面震动探测。 6、天问二号载荷管理器PMU,2021.5-2026.12,PMU测控接口FPGA主管设计师。 7、微小卫星数控单元,2019/12-2020/12,主要参与人; 8、陆X的基于1080P的DMD控制系统开发,2017/12-2020/12,主要参与人; 9、基于IEEE1588的实时以太网络系统开发,2017/8-2019/06,主要参与人; 10、大气校正仪,HJY400-2·JY02,信息处理箱,2017/5-2020/12,参与人; 1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 2012/12-2016/12, 煤燃烧箱控制器,主要参与人; 多功能炉控制器,主要参与人; 导线特性控制器,主要参与人; 蒸发对流箱控制器,主要参与人; 胶体材料箱箱驱动控制盒,主要参与人; 辐射基因盒,主要参与人; 骨髓培养箱,主要参与人。
查看详情李美安
内蒙古农业大学
李美安 ,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一、教育背景 2004/2–2007/6,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 博士 2002/2–2004/6, 西南交通大学, 工商行政管理, 硕士 1991/9–1995/7, 南京邮电学院, 通信工程, 学士 二、主要经历 2007/9-至今,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1999/8-2004/1,中国电信达州分公司,网络发展部,工程师 1995/7-1999/7,四川是达川地区邮电局,网络维护部,助理工程师 三、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 1.内蒙古科技厅,一般项目,2019MS06016,基于CNN与车载单目视觉动态测距模型的 农机避障算法,2019-01至2021-12,6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管理项目,61741207,基于车载单目视觉的准确测 距方法研究,2018-01至2018-12,结题,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61462070,蒙古高原反刍家畜基因序列 比对分析云计算平台研究及变异关联数据库的构建,2015-01至2018-12,结题,参加。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61063004,正则图控制数精确解及其相 关问题研究,2011-01至2013-12,结题,参加。 近期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四、主要专长领域 (1)早期(2003-2014)主要从事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相关算法的研究 (2)近期(2015-现在)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中目标检测,测量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单目、单帧图像的目标检测与测量方面,对于基于单目视频的目标行为检测、跟踪与测量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近几年代表性论文 (1)Xue L, Li M, Fan L, et al. Monocular Vision Ranging and Camera Focal Length Calibration[J]. Scientific Programming, 2021, 2021(SCI). (2)Li M, Zhu H, Chen H, et al. Research on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ep Learning[C]//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IOP Publishing, 2021, 1995(1): 012046(EI). (3) Xue L, Li M, Sun A, et al. Research on Generalized Error Control Mechanism of Monocular Vision Ranging Method[C]//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IOP Publishing, 2020, 1624(5): 052013(EI). (4) 史宝珠;李美安;基于角边特征的纸质碎片自动拼接复原算法 计算机应用 2019, (02): 571-576(北大核心). (5) REN Jingwei;LI Meian;LIU Qiqi;DONG Ruyi,Improved 3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onocular Vision, Revista de la Facultad de Ingeniería U.C.V,, 2017, 32(2): 795-804(EI). (6)Li Meian, Wang Fang, Wang Wei. Quorum gen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istance repeat times limitation[J]. Bio Technology. 2014, 10(23):14363-14369. (7)Meian LI, Buyu W, Jing G A O. Quorum Gen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Longest-shortest Dist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line Engineering, 2013(9):83-86.(EI). (8)Meian LI, Buyu W, Lumeng C, et al. Symmetric Distributed Quorum Gen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Backup Nodes[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2013, 12(16)
查看详情蒋远大
研究领域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1. 教育背景 1978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一分院)自动化系; 1982年12月在该校本科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 2. 主要经历 1983年3月-1986年11月,分配到首都钢铁公司技工学校任教员; 1986年11月-1990年11月,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任研究实习员; 1990年11月-1999年11月,在空间中心,电泳仪研究室,工程师; 1999年11月-2003年7月,在空间中心,电泳仪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2003年7月-2007年5月,在空间中心,聘为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研究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2007年5月-2009年11月,在空间中心,实验技术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2009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空间中心,实验技术室,预备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2018年11月至2019年在空间中心实验技术室任研究员。 3. 从事工作/专业领域、专业特长 (1)从事工作 长期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技术及设备研究、地基微重力生物效应模拟技术及设备研究、空间电推进技术研究 (2)专业领域 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及计算机技术应用 (3)专业特长 设备机电系统设计,安全性可靠性分析,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1) 长期从事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设备及技术研究工作 1)2004年参加并完成载人航天一期工程应用系统空间生命科学分系统生物大分子与细胞分离纯化子系统空间实验载荷(神舟4号)连续自由流电泳仪研制,空间飞行实验圆满完成,本人是主要参加人。获总装科技三等奖,本人排名第4。获中国科学院载人航天优秀工作者荣誉; 2)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院方向项目子课题空间细胞培养与生物学效应模拟关键技术和部件研究,本人是该课题负责人,完成两项关键技术(5件部件或组件)和生物学效应模拟装置(4台回转器)共计9件硬件装置;申请发明专利3项(现已批准),已批准实用新型专利1项; 3)2006年组织申请并完成所创新项目1项,获得红外显微成像与自动调焦的课题,作为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3篇,获得专利1项; 4)2009年参与完成北京理工大学主持的863空间生物舱预研项目,本人是生物反应器结构设计与集成子课题负责人; 5)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参与北京理工大学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空间生物芯片仪器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生物芯片仪器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本人是课题负责人,提交装置1套; 6)2011年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完成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无人航天器微生物样品自动采集方案设计子课题,及后续空间暴露实验装置及LAMP检测设备原理样机研究子课题,两个项目申请,本人是子课题负责人; 7)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共同申请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多功能模拟空间亚磁生物培养实验平台研究”,本人是硬件研制负责人,按期提交3台核心装置,获得发明专利一项; 8)2012年至2016年12月,与浙江大学共同申请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子子课题卫星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作为硬件负责人(载荷主任设计师)组织完成星上载荷骨髓培养箱研制,并配合科学方完成空间飞行实验,圆满成功; 9)2012年至2016年12月,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共同申请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子子课题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的作用及机理研究,作为硬件负责人(载荷副主任设计师)组织完成星上载荷辐射基因盒研制,并配合科学方完成空间飞行实验,圆满成功; 10)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主持完成中科院先导专项鸿鹄计划临空间生暴露装置研制,交付3台设备,并配合科学方完成临近空间科学实验任务, 11)申请基金:与浙江大学(牵头单位)共同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微重力条件下骨髓间质干细胞的骨细胞分化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本人为硬件研究负责人; 12)2007年至现在长期开展空间生物效应模拟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开发出用于植物三维培养及微重力生物效应模拟实验设备,即大型双轴驱动(3D)回转器,以及用于细胞三维培养及微重力生物效应模拟实验设备,即小型双轴驱动回转器,两个系列产品。为院内、高校及五院等多家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单位提供实验设备,其中出口加拿大一台设备。做到了三维微重力效应模拟领域国内领先水平; 13)2007年至2013年先后开展了电推进应用研究,为高校提供脉冲等离子推力器3台。 (2)国际国内交流 i. 2004年7月,参加在贵阳市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微重力会议并作报告; ii. 2004年10月,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55届国际宇联大会; iii. 2005年11月,参加在福州市召开的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