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兵

研究领域

农艺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主要以基因组学和数量遗传学的研究策略,系统解析了玉米关键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和调控机制,从基因组角度上首次提出“微效多基因的累加是人工选择高油玉米成因”的学术观点;创新方法组装了野生大刍草和热带玉米的高质量基因组,为复杂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图谱资源;综合多种工具,克隆了多个有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获批基因专利10余个,其中一个抗锈病的基因获批国际专利,授权多家国内外公司使用;首次开发了植物单细胞基因组、单细胞核和单细胞甲基化测序等一系列单细胞测序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系统回答了雌雄配子重组、雄配子重编程和单倍体诱导机制等重要基础科学问题。自2011年全职回国工作后,在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引用11600多次。以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在Nat Genet(2篇),Nat Commun(7篇),Mol Plant(8篇),Plant Cell(2篇)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并多次应邀在Mol Plant,Annu Rev Plant Biol,Curr Opin Plant Biol,Genome Biol,Trends in Plant Science 等主流期刊撰写综述或观点文章。获日本国际青年农业科学家奖、杜邦青年教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查看详情

隋国民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隋国民,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省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20多项。育成水稻新品种8个,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其中,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作为主持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5部。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及生产关键技术累计推广1500多万亩,农民增收水稻 7.5亿公斤,创经济社会效益近22亿多元。

查看详情

周美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周美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门从事荞麦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以及针对重要品质和抗逆性状开展分子机制解析研究。发现命名荞麦属新种5个,收集鉴定优异特异资源39份,构建了苦荞核心种质和单倍型图谱,挖掘和鉴定了一批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制定行业标准4项,主编专著3部,获省部级奖励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enome Biology、Biotechnology Advances、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19年获国际荞麦协会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金孔雀奖,2020年入选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B类,现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作物杂志》副主编。

查看详情

赖锦盛

研究领域

农艺学

中国农业大学

赖锦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2006/09-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系,教授 2005/06-2006/08,美国孟山都公司,玉米基因组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9/09-2005/05,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Waksman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6/08-1999/08,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Waksman研究所,博士后 1993/09-1996/07,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系,博士 1991/09-1993/07,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系,硕士研究生 1987/09-1991/07,福建农学院 研究方向 1. 玉米基因组学 2. 玉米籽粒发育遗传调控 3. 玉米胚乳基因印迹 4. 玉米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

查看详情

邓国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邓国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邓国富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是农业部杰出创新团队,创建了丝苗型优质化育种策略,育成了广西第一、第二个超级稻品种和达国标优质米一、二、 三级标准的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共38个,累计推广面和1.2亿亩,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亿元,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71 项;获各级科技奖励22项 ,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 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2 项、 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 二等奖 1 项、 三等奖2项 ,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植物新品种权16项;出版专著3部;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Plant Biotech J等刊物发表论文115篇。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全国青年科技奖先进个人、广西八桂学者、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等,是目前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查看详情

金危危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金危危,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长期从事玉米等作物基因组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在Plant Cel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Mol Plant、 Nat Commun、 Nucleic Acids Res、 New Phytol、 Plant Physiol、Plant J 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获201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三)和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育种奖(排名第四);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四)。目前兼任《作物学报》副主编和Chromosome Res、Crop J等杂志编委。

查看详情

邓兴旺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邓兴旺,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兴旺教授在我国生物学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科研体制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1)在包括《细胞》、《科学》和《自然》等世界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348篇学术论文,是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主要科学家和领军人物之一,其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关于植物光形态建成调控机制的经典理论体系,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主导开发完成了称为“广三系杂交育种技术”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解决了作物杂交育种中不育系创制和繁殖中的多个难题,为创制规模化杂交种制种新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领导研究团队培育出了称为“洁田稻”的抗除草剂水稻,降低了化学除草的用药风险和成本,有效避免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4)建立了北大-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学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开创了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的新模式;5)组建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并作为首任共同所长主持研究所的运转,使得该所成立五年后即成为国际生物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革做出了示范;6)作为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参与组建了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水稻育种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7)发起并筹备成立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在国内探讨将农业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研究、作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有机结合的机制;8)倡导和推动山东省与北京大学在山东省潍坊市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该研究院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聚集全球顶尖科研力量,开展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全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查看详情

丁艳锋

研究领域

作物栽培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丁艳锋,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曾入选2016年中组部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4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标兵、江苏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张新友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良种繁育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30多年,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数十项研究课题。率领团队培育高产、早熟、高油、抗病花生新品种40 余个,其中,豫花7号、15号、远杂9102等品种成为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的主导品种,累计推广1.3亿亩,最大年度种植面积约占黄淮海地区花生种植面积的23%、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的55%,累计增产花生230万吨,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系统开展了花生野生种质发掘利用研究,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出一批优异花生新种质并育成远杂9102等具有野生种血缘的新品种,实现了育种技术的重要突破,居国际领先水平。主持的项目先后有1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植物新品种权1 1项;先后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10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原学者”称号,2014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1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全国百干万领军人才,2017年被聘为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01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查看详情

郭中校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郭中校,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杂粮杂豆研究。2006年以来,共主持国家级、省级等科研项目22项,总经费1668.5万元。2006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49项。其中选育作物新品种25个,获得省级鉴定(验收)成果10项,获奖成果14项,其中,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选育绿豆新品种11个、小豆新品种8个、芸豆新品种1个、花生新品种2个,荞麦新品种1个、小麦新品种2个。累计推广345亩,创造经济效益1.73亿元。在《植物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作物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42篇,出版著作两部。先后被授予“第三批吉林省高级专家”、“第四批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选”、“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人员第二层次人选”;“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全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百名’技术服务优秀个人”称号。

查看详情
共37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