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宁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闫宁,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暨青岛特种作物研究中心)功能产品开发方向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获草业科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蔬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菰米基因组测序与种质创新利用、功能成分研究与功能产品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等项目。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Food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编《中国菰米功能成分研究》等著作2部,参编《中国特种作物概论》等著作7部。

查看详情

王开义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开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种业信息化研究工作,牵头研发的“金种子育种平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

查看详情

孟照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孟照刚,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先后负责科技规划制定、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科技兴农、科技成果、科技平台、研究生及国际合作管理、仪器设备采购等工作,任所创新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所团委书记,所青委会主任委员,所行政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 主持或参加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起草了果树所“十二五”、“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科技平台规划、科技创新工程“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协助起草研究所科技管理规章制度9项、各类报告10余项;完成了研究所200余项科研项目申报、结题和管理工作,100余项科研成果的鉴定、申报工作;通过展会等形式推介我所成果60余项,制定了仪器设备采购规范文件5个。2011年以来共发表管理类学术论文15篇,获得院级优秀论文奖2项,院级优秀个人荣誉1项。

查看详情

储成才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储成才,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稻功能基因组及农作物生物技术改良工作,为“绿色超级稻”培育提供了成功范例,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200多万亩。任作物学报、Rice等多家期刊编委,至今在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等刊物发表论文150多篇。

查看详情

徐云碧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徐云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特聘专家、CIMMYT玉米分子育种高级科学家,现任The Crop Journal常务副主编,长期从事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分子育种的理论、技术、平台和应用体系。

查看详情

张鲁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张鲁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经历:2008/9 - 2011/7,北京师范大学,应用数学,博士;2006/9 - 2008/7,北京师范大学,应用数学,硕博连读;2002/9 - 2006/7,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工作经历:2016/1 – 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1/7 – 2015/1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数量遗传学、生物信息学,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心后备人才。

查看详情

李慧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李慧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与分子设计中心副主任。自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作物数量遗传学研究,围绕数量性状遗传解析方法及育种应用:1)建立精准多亲群体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2)开发基于基因组大数据的高效分子辅助育种工具;3)提出智能设计育种新策略。这些技术和软件体系在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农科院、德国马普研究所等96个国家/地区的1,430家单位广泛应用。在Nature Plants,Genetics,Molecular Ecology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29篇,其中单篇他引超过500次的论文3篇,单篇他引超过100次的论文9篇。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并入选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担任农学国际主流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Frontiers in Genetics和《作物学报》编委。

查看详情

王建康

研究领域

作物遗传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王建康,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农科领军人才”,长期从事作物数量遗传及其育种应用研究,承担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数量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SCI研究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4本,获国家专利局软件登记10项。

查看详情

穆培源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穆培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曾任兵团团委委员、新疆自治区青联委员,现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新疆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粮科院粮食品质营养数据库项目咨询专家、新疆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果和业绩: 1、承担项目: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推广、建设和引智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1项、农业部综合开发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科研平台建设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6项以及兵团重点领域攻关项目、育种攻关项目、种质资源专项、科技支疆项目和博士资金项目6项。 2、育成品种:主持和参加选育冬春小麦品种20个,其中主持选育8个冬麦新品种:新冬27号、新冬30号、新冬31号、新冬36号、新冬37号、新冬49号、新冬51号和垦冬0565。作为主要参加人选育的新冬17号,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选育的新冬27号,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 3、论著专利: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2篇,SCI 5篇,EI 1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5项排名第一;参编著作4部:《品种•环境•措施与小麦品质》(编委)、《中国专用小麦育种与栽培》(编委)、《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副主编)和《新疆作物学基础研究状况与重点发展领域分析报告》(副主编); 4、科研获奖: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 1 项,作为主持人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5、获得荣誉:2012年获得“兵团粮食生产杰出贡献奖”称号。

查看详情

雷振生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雷振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2年河南农学院本科毕业,1985年河南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毕业,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期间曾多次赴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及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俄勒岗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默多克大学等单位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34项,育成郑麦366、郑麦004、豫麦47、郑麦379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5个,育成品种的生产累计面积达到3亿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其中郑麦366为同时具备高产稳产、优质强筋、示综合抗逆性好等多种优良特性的面包和面条兼用型小麦新品种,目前生产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亿亩以上,为近年来我国粮食和面粉加工企业收购的主导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工作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2 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查看详情
共38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