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董家骨科研究所

科协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暂无数据~

基本信息

董家骨科起源于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畔董家王封村的董氏家族,创始人董庆和生于清嘉庆八年(1803),少时即有儒者之风,熟读史书,情操高洁。道光十年(1830),一位旗人子弟因贫病交加,困于安丘,遇到董庆和好心收留,精心照料,离别时为报答董家恩泽,旗人将几代家传的接骨秘笈赠与董庆和。从此董庆和潜心学习所得正骨医术,经过大量实践,诊治骨伤、骨病,每显奇效。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创行医名号“天德堂”,几年后便享誉周边府邑。 董庆和生前将医术传于其子董玉善及其侄董福堂、董福亮等,其中董玉善术理尤深,成年后继承父业,并谨遵父亲崇德兴仁的遗训,在堂号的门鼻子上挂一只箩筐,穷人来看病后,付不起钱的可拿点粮米往箩筐里一放了事,无人监督数量多少。这一济世救人的义举使其声名日隆,“一支箩筐济穷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1896年董玉善离世,其子董尚景天资聪颖,尽得父亲医术真传,少壮年纪就有“接骨神仙”的美誉。1906年,董尚景把“天德堂”开到了安丘城东关大街,是县城里为数不多的行医名号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董尚景为国民党51军纵队所属十团团长韩寿臣(绰号韩二虎)精心治好断臂,免去截肢之苦。韩寿臣携大洋一箱致谢,董尚景闭门相拒:“请留作军饷,多多杀敌吧!”!一时传为佳话。 1948年,董尚景长子董桂芬接过父亲衣钵,他融合三代人正骨研药之真传,系统的完善了董氏正骨的理论与方法,并将“活血散”、“接骨丹”、“外敷膏药”等祖传秘方公诸于世,对于治疗人体各部位骨折,骨折手术后延迟愈合、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肩周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被誉为“中医正骨一代宗师”。 董桂芬之子董胜军自幼耳濡目染,酷爱中医正骨。他在父亲所传医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祖传正骨术及经验方剂进行了改良与提升,形成了一整套简单有效、无痛苦的的外固定方法及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与2005年成立潍坊市董家骨科研究所,研制开发的“骨刺贴膏”、“活血贴膏”获国家正式批准文号。自此董家骨科走上了一条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