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单奇
西南交通大学
教师简介 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学学士 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工学硕士、博士 1994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先后工作于工程科学研究院和机械工程学院 现就职于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测控及仪器系 在研项目: 1.基于机器视觉的列车定位与测速系统; 2.磨削机器人智能终端; 教学经历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 PLC原理及应用 ADAMS虚拟样机技术 机器人导论 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教学成果 SRTP项目和全国机器人大赛指导老师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硕士机械085500机械专业型01.机械工程 硕士机械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型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机械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型02.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机械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型04.机构学、图形图像、机器人及机械设计 招生要求 对技术创新和研发有强烈兴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查看详情单磊
绍兴文理学院
学历、学位: 2012.9- 2015.7 中国科学院大学 工学博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04.9– 2006.7 浙江大学 工学硕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00.9– 2004.7 宁波大学 学士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工作经历: 2019.11–至今 绍兴文理学院 教授 2015.08–2017.0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博士后(导师:薛群基院士) 2017.11–至今 浙江大学 博士后 (导师:杨将新教授) 2018.01-2019.01 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 学会部挂职 2018.08-2018.09 德国 宁波市专家人才先进制造核心能力提升培训班(人社局) 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机械类课程教学科研工作,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二层次。2015年进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进行博士后科研工程,师从薛群基院士;2017年进入浙江大学与宁波方力集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任浙江省大学生综合能力竞赛专家委员会成员、浙江省金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
查看详情单健
南华大学
单健,汉族,湖南衡东人,中国共产党员;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2010年分别硕士、博士毕业于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核科学技术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电离辐射计量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气载放射性监测技术及设备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中央军委共用技术重点项目1项、预研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省部以上级项目20余项,2020年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发表科研论文近100余篇(SCI、EI期刊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查看详情单尚
浙江工业大学
单尚,男,1956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有机化学学科负责人,主讲课程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有机化学等。其中《有机化学实验》系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有机化学》系省级精品课程(2008),《高等有机化学》分别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 教学改革与研究:先后主持教改项目10余项,《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编著的主要教材及教学研究论文如下: 1. 单尚、强根荣、金红卫等编《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2. 单尚、强根荣、盛卫坚等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件》,化学工业出版社 3. 单尚、倪哲明、吕德义、刘连庆等编《现代大学化学实验》,中国商业出版社 4、倪哲明、单尚、刘连庆等编《大学化学实验基础》, 浙江大学出版社 5、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与探索, 温州大学学报 6、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仪器仪表与分析检测 7、开展有机合成设计性实验的研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8、设计性有机合成实验的实施与体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查看详情单耀
华北科技学院
单耀,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主要学术成果及荣誉:博士,高级工程师,高级数据分析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研究方向包括采矿工程,智能开采,地球化学等,擅长机器学习理论与相关算法的实现,以及机器学习方法在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开采,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应用。 近五年来,主持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一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一项,河北省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一项,企业项目三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检索和EI检索5篇,获得国家专利6项,参与著书1部,主持或参与完成慕课建设2门。
查看详情单鹏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秦皇岛分院
单鹏,男,1985年5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603371089 电子邮件:peng.shan@neuq.edu.cn 研究方向 [1] 机器学习:主要研究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在红外光谱(近红外和中红外)、核磁共振谱图以及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主要研究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中出现的反常色散现象及改进方法; [3] 化学计量学:主要研究多元校正、校正迁移、多元曲线分辨及定性分析方法 [4] 信号处理:主要研究信号处理方法在仪器分析(如各类光谱仪、全色光谱微流控滴定分析仪等)中的应用。 教育背景 2004.09-2008.07 西北大学物理学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2008.09-2011.07 西北大学物理学系油气动力学与检测技术专业,硕士 2011.09-2015.07 中国科学院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 工作履历 2015.09-至今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控制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 学术兼职 《Analytica Chimica Acta》、《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期刊审稿人。
查看详情谢人超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紫金山实验室课题负责人,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与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业互联网、5G网络与边缘计算、信息中心网络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或核心骨干成员已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为企业合作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与企事业横向项目20余项。已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国际IEEE ICC会议最佳论文奖1次),申请技术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24项,国际授权专利2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获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排名第五)。
查看详情谢人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大数据学院
谢人强,男,副教授,计算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2015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资助计划”,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赴海外访学研修资助计划。2014年9月-2015年7月在福州大学做访问学者,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美国Western Oregon University访学。近年来,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 项,省教育厅项目4项, 福州市科协项目2项;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教育部、科技厅、教育厅、省社科联项目多项,先后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科技促进发展》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格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查看详情石为人
研究领域
控制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
重庆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士 CIS Fellow;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电力机器人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重庆市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第九届名誉理事、监事会监事、仪器仪表学报副主编、仪器仪表学报编委;重庆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
查看详情张人佶
清华大学机械系
1. 生物制造领域:自1998年起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贡献有:①采用快速成形制备骨组织工程细胞载体框架结构的材料选择与表征、成形工艺的开发;②超微结构血管化组织工程人工骨的快速成形制造与体外培养;③采用生物高分子材料的耳软骨支架的选材与设计制造;④基于快速成形的隐形牙矫治器的制造工艺;⑤钛合金生物活性多层(氧化层+羟基磷灰石)多孔结构的成形工艺;⑥以水为成形材料的低温冰型快速成形制造等方面。 2. 快速成形制造领域:自1996年起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贡献有:①快速成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快速成形系统的开发;国内首次完成金属粉末的激光选区烧结工艺;三种快速成形工艺(叠层实体制造、熔融沉积制造及无木模铸型制造)的开发;②基于快速成形的快速模具制造,包括无焙烧陶瓷型铸造模、陶瓷型基模+喷射成形涂层模、基于快速成形的中、低熔点合金模、电铸模等以及快速成形与铸造技术的集成成形制造;③快速制造,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直接制造金属零件。 3. 表面工程领域:自1981年起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贡献有:①气相沉积涂层(包括CVD及PVD):TiC、TiN、TiC-TiN多层涂层、Cr7C3、CBN、Ni-P、非晶C:H/非晶Se、非晶Ge以及非晶Ge/金属双层膜的制备工艺、微观观测及性能研究,其中TiC、TiN、TiC-TiN多层涂层应用于滚珠轴承、化纤设备以及化工设备(如喷淋塔部件、搓丝板等);②电刷镀Pb基涂层、Ni-P涂层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其中Pb基涂层应用于滑动轴承;③激光表面热处理工艺及其应用的研究,应用于电脑磁头悬针装置组装件及切丝刀刃部等;④等离子表面处理PEEK等高分子材料,其耐磨性、耐蚀性获很大的改善。 4. 摩擦学领域:自1985年起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贡献有:①涂层和固体润滑材料的真空摩擦与磨损性能的研究,采用TiC-TiN多层涂层滚珠的空间轴承已在超高真空模拟环境中正常运行2000小时, 表明性能远优于通常的空间轴承;②对于多层涂层,提出多层磨损机制加以解释,说明TiC-TiN多层涂层用于轴承滚珠的优越性,特别是在超高真空下表现得更加明显;③对于黄铜-不锈钢摩擦副,研究了材料转移现象,并且采用分形方法,测量了严重磨损表面的分数维;④对于CVD TiC-TiN复合涂层-Pb基固体润滑涂层真空滑动摩擦副进行了研究,表明固体润滑层在真空滑动状况下所起的重要作用;⑤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在滑动磨损时形成的转移膜的研究,对聚醚醚酮(PEEK)、聚醚醚酮与聚四氟乙烯混合物(PEEK+PTFE)、碳纤维增强PEEK以及等离子表面处理PEEK材料提出了滑动摩擦时的转移膜形成机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