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魏剑
研究领域
新材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魏剑,男,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一维纳米材料、纤维复合材料、功能建筑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2008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毕业,
2008年7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任教,
2010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获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坛新秀”,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陕西省教育厅基金,产学研合作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基金,校教改项目等10项课题。在JournaloftheAmericanCeramicSociety、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JournalofCrystalGrowth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在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论文14篇,EI收录15次,他人引用70余篇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4项。
查看详情王永强
安徽工业大学
在高性能先进钢铁材料的成分设计、组织调控与工艺设计等领域从事多年研发工作,具体在核电主管道不锈钢局部腐蚀行为机理研究、高磁感低铁损无取向硅钢的组织与工艺调控以及高强韧厚重H型钢微合金化设计及组织性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马钢重大产学研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多项;发表SCI/EI检索等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2项。
查看详情王鹏
南京大学
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结构与缺陷的微观表征和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高分辨成像学的研究工作。开发了从基于电子衍射大数据的“无透镜”电子全息(Ptychography)计算机重构成像技术,到结合双球差校正电镜技术的共聚焦断层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它们以超高分辨、高相位衬度、适用于轻质元素、高电子剂量效率以及三维成像易于实现等优势,在生物和材料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五年发表论文100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包括1篇Nature、2篇Nature Electronics、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2篇Advanced Materials。申请及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包括3件国际专利申请,12件中国专利(其中10件授权)。
查看详情涂进春
海南大学
涂进春一直致力于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材料的分级多孔结构,光/电催化活性和表界面电子传输能力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环境、医学检测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生物医学技术有较为深厚的积累。目前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九届理事和海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
查看详情谭勇文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从事微纳结构金属催化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较突出的科学成果。主要包括:(1)三维微纳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2). 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机理研究;(3)面向新能源技术对结构功能一体化电极的需求,实现了其在高效电解水制氢及小分子增值等催化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在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 (3篇)、Adv. Mater. (6篇)、Energ. Environ. Sci.、Mater. Today、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Nano Lett.、ACS Energy Lett.、Adv. Funct. Mater.、ACS Nano (2篇)、Sci. China Mater.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被Nature,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他引约2500次,单篇最高他引402次。被选为国际期刊封面论文4次。获Nature China等科技媒体典型评价5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和日本专利2项。应Springer出版社邀请撰写英文专著1本。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以及邀请报告40余次,多次参与组织金属催化能源的国内外会议。1. 2 . 纳米多孔金属、金属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能源储存及转换领域的研究
查看详情孙明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孙明月,男,1980年10月6日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项任务处处长,主要从事特殊钢与大锻件先进热加工技术研究。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发出重达426吨、长达25米的90机系列船用曲轴锻件,以及直径5米,重200吨的核电压力容器锻件,成功实现国产化,解决了若干重大装备材料与制造的“卡脖子”问题。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金属构筑成形技术,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了四代核电机组用直径15级、重150吨无焊缝奥氏体不锈钢支承环锻件的研制,创世界之最,获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报道,成果入选“壮丽70年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亮点工作。2021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被授予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查看详情邵竹锋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邵竹锋,1983年5月出生,现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石英新材料所所长。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级项目5项,主要成果为大口径高均匀石英玻璃、大口径超低膨胀石英玻璃、低渗氦耐辐照石英玻璃和高精度加速度计用石英摆片,以及石英玻璃的军品成果转化工作。获部级奖4项,集团奖、建材总院奖励近10项,申请专利2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大部分被EI收录。2019年作为带头人带领团队获得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查看详情马伟
西安交通大学
马伟,教授,博导。从事有机光电子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等)形貌表征和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技术开发。在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 Adv. Mater. 及J. Am. Chem. Soc.等著名期刊和影响因子大于15的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篇,总论文数为200余篇。受邀为Nature Materials和Matter等杂志发表观点评述性论文, 受邀在Acc. Chem. Res.和 Joule等杂志发表综述性8篇。SCI引用总数22000余次,H因子73,其中,ESI高被引论文总共40篇,ESI热点论文10篇。2018-2020年连续3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学》青年编委。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0)、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19)、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2016)、陕西省百人计划(2016)。
查看详情罗维
东华大学
从结构导向剂的结构调控作为切入点,创新“自下而上”精准界面组装策略,构筑了一系列孔径尺寸和孔壁厚度在5 - 50 nm范围内自由调控的有序介孔材料,为大体积客体分子在骨架中的快速传递、吸附和催化铺平了道路;将纳米浇筑与模板合成策略巧妙结合,实现了限域空间内的界面可控自组装,有效调控了介孔材料形貌与尺寸;加强模板剂与前驱体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缓解前驱体的水解和交联速度,创制了一系列传统方法难以合成的介孔材料,并有效调控介孔骨架晶化程度;实现静电纺丝过程中的 “气-液界面诱导组装”,制备了一系列介孔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纤维材料。
查看详情卢一平
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优青、首届“兴辽英才计划”辽宁省青年拔尖人才、大连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理事/副秘书长、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分会理事,Acta Metallurgica Sinica等四个期刊编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