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徐青
中船重工集团第七〇一研究所
长期从事水面舰船总体设计研究工作,历任副科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党委委员,所长助理,现任副所长、所党委委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国家“高新工程”054/054A型导弹护卫舰工程总设计师,第四代驱逐舰总技术负责人。 他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20多项国家和海军重点型号或系统产品的研究设计工作。从论证、设计、建造到试验试航,参加了众多的技术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把握机遇、认真负责、求实创新。他通过不断学习,特别注意跟踪和学习国外的前沿技术,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参与或领导总体设计团队,挑战现代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不断提高我国水面舰船的总体设计水平,目前正在主持研制我国第四代大型驱逐舰。 鉴于他取得的突出成绩,国务院、国防科工委、船总、集团、湖北省国防工办等多次授予他各种荣誉和嘉奖,其中个人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2001年6月被七院授予“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查看详情马运义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马运义是我国常规潜艇研究设计领域专家,潜艇噪声振动控制专业的开拓者之一,为潜艇总体和隐身技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先后任海军重点工程我国第一代B型常规潜艇、第二代常规潜艇总设计师,同时担任新型常规潜艇和小型某动力潜艇预研论证技术牵头人。被聘任为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舰艇总体技术专业组副组长,海军预研专家组潜艇总体组副组长、海军装备部潜艇声隐身专家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过33型潜艇降噪综合改装,第一代B型、第二代常规潜艇研制及其现代化改装等重大工程和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六项。
查看详情严俊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严俊,男,博士,研究员级高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信息化专家组组长。2003年获得国防科工委杰出青年专家;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十五”装备预先研究先进个人,2009年获“3551”光谷人才、2012年获武汉市高新技术团队学术带头人。 严俊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多项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的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具有独立负责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制、舰船总装企业数字化工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致力于利用先进技术将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化拓展的事业。 主持完成了世界首型超大型水下浮体及深海锚固装备制造项目,设计了新型浮体方案,解决了水下浮体安装技术难题,实现了有效浮态控制和准确定位,并形成两项发明专利技术。开发了浮体复杂结构、大型分段的热喷铝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建立了基于全设计建造过程的重量控制工艺、首次采用产品整体顶升称重的重量重心测量方法,量身定制的倾斜试验方案,实现了高精度的重量过程控制,主体结构建造精度达到0.5‰。该产品的成功设计制造使武船在大型深海装备的设计制造领域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查看详情刘文民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刘文民专家一直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积极参与“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十几年来,他致力于大船集团海洋工程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50余艘(座)海洋工程产品的设计与技术开发。其中,国内首制产品16艘(座),主持的DSJ系列平台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发、总包设计建造并出口的大型自升式钻进平台,产品均达到了同期世界先进水平。 获得荣誉称号情况: 2001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2年享受大连市政府津贴; 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领域的领域专家; 2010年辽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 2011年受聘为中国石油大学兼职教授; 2014年受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2014年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授予船舶设计大师; 2016年受聘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高级技术专家; 2018年受聘于国家工信部“高新船舶”总体专家组成员; 2019年受聘于大连海事大学“心海教授”; 2019年受聘于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学部”客座教授。"
查看详情彭戈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该同志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面舰船总体设计研究工作,是国家“XXX”一期专项工程XX-165/166驱逐舰现代化改装工程总设计师、海军重点工程新一代XX/XXA型护卫舰工程总设计师、引俄XX型驱逐舰改装工程总技术负责人。2000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同志均排名第二,并于2001年受到国防科工委“荣立个人一等功”表彰。鉴于该同志取得的突出业绩,国务院、国防科工委、船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湖北省国防工办、上海市等多次授予其多项荣誉和嘉奖,其中:个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国防科工委“XX”工程研制工作贡献二等奖1项。1997年被湖北省国防工办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XX人才工程”;2007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8年获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获国务院人社部、国资委“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12年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
查看详情伍朝晖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从事船舶设计工作20余年,担任三型国家重点型号副总设计师,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建立了与现代造船模式相适应的生产设计模式,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三条生产线所有产品的设计上推行,推进了精益船舶生产设计模式的创新发展。担任多型高新产品副总设计师,负责船厂设计工作,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有效确保了型号研制节点。主持优化LPG船设计、建造工作,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LPG系列船的空白,奠定了技术领先地位。坚持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设计。主持开展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担任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重大项目J船曲面分段柔性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主持研究多项海装型号科研、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担任中船集团专项预研公司负责人;担任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日韩船舶舾装标准对比分析研究技术负责人等。组织开展了设计规范、工艺规范和试验规范等三大规范的编制,共计修订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130多项、三大规范近千项、中国船舶企业标准25项。
查看详情楼丹平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198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船舶研究与开发设计工作。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船舶产品研发经验,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其精湛的专业技术,攻克了船舶开发设计中的诸多关键技术和难题,特别是在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和大型集装箱系列船等的开发设计建造中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内造船业、海洋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之一。该同志2008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2011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现任美国船级社、日本船级社和法国船级社技术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楼丹平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了17.4万m3LNG船、17.2万m3LNG船、14000TEU、10000TEU、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船舶的研发设计工作,为这些船型在我公司的顺利建造攻克了多项难题,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垄断。同时,该同志作为课题负责人,目前还承担了科技部863 “穿梭LNG船关键技术研究”、 工信部“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及再气化装置(LNG-FSRU)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为公司逐步实现产品结构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 鉴于他为船舶工业做出的突出业绩,楼丹平同志2004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二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提名奖”;并入选为“国防科工委第二批511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入选为“第一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集团级专家”。
查看详情李小平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李小平副所长作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带领科研团队围绕国家高新船舶、海洋工程和国防基础科研等领域,建立和完善了八所船舶总体优化设计分析及评估技术体系和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八所面向产品综合优化评估和数字化设计核心能力,转变了设计模式,有力支撑了高技术船舶开发设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该团队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李小平副所长先后参加了原国防科工委、工信部、科技部、集团公司等科技发展规划研究,以带动行业整体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己任,从加强行业基础性、共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推动船型与海洋工程装备开发、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出发,参与和组织制定了行业、集团和所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今后船舶行业的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十二五”以来作为国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海洋工程装备总体专家组组长,他从国家利益和行业发展的角度,组织业内专家对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开展了大量调研和讨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指导性文件,大多得到了国家部委的采纳,并形成了2012年、2013年、2014年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科研项目指南,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近几年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查看详情田冰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原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曾任科普研究室副主任,期间任《舰船知识》/《国际船艇》杂志副社长/副主编;历任情报与管理中心副主任、书记,大船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等;曾任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普办公室主任;国防科工局专报评审专家等;任中船集团公司非工程系列高职评委,军民融合专家组专家等;兼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作普作家;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北京郑和下西洋文化研究会监事长等。 迄今,策划、撰写、主编出版近百本科技与科普图书,其中包括航母专著11本:1997年,《航空母舰与战争》;2000年,《明斯克号航母世界》;2006年,《世界现役航空母舰》;2012年《航空母舰的衣食住行》;2015~2020年,《航空母舰装备运维系列丛书》等7部;被誉为“航母小川“。策划编撰出版:2013年,《亮舰亚丁湾》,《龙的腾飞》;2014年,《国防科技新视界》;2015年,《国防科技创新梦工厂》;2016年,《科技托起强国梦系列丛书》7本;2019年,《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教材》18本、2020~年,《大国重器舰船科普丛书》20本、《国防科普概论》、《中国科技之路丛书》15本等。 2006年,受聘于中央电视台军事专家,完成百期电视与新媒体节目制作;曾获国家科普征文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图书出版奖等多种奖项,200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自2000年以来有突出贡献的国防科普作家;2014年,受聘首批全国国防教育专家;2015年,海军研究院博士生非军方指导老师、答辨专家;2016年,中国科技电影评审专家;2017年,中国科协评审专家;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2019年,受聘于中国科协中国船舶工程行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2020年,综合院"忠诚奖"获得者;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普十四五规划"撰写组副组长。
查看详情朱亚洲
江苏科技大学
具备海洋浮式结构物运动补偿研究领域相关专业知识,能提供浮式结构物载荷计算、运动响应预报、智能传感、液压传动等方向专业服务。 具备智能船舶领域相关专业知识,能提供智能航行、自动避障、自动靠离泊、分布式数据采集、数据融合等方向专业服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