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本人2008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工业生物催化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工业微生物菌种遗传改良与发酵技术和生物质能源转化方面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致力于工业微生物产业化技术研究。运用离子注入技术对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生产菌株进行遗传改良,将β-胡萝卜素发酵水平由原来的1.5g/L提高到3.5g/L以上,番茄红素发酵水平由原来的0.8g/L提高到1.5g/L以上。居国内外领先水平,所做项目已经成功转让给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凯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09年1月进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师从中国林科院林化所蒋剑春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方面的研究。采用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及耐高温酿酒酵母,并应用固体酶直接糖化发酵制备燃料乙醇,为实现纤维素乙醇的同步糖化发酵、进一步提高纤维素乙醇产率、防止杂菌污染和降低水耗能耗有重要意义。 目前,本人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生物质原料组成的独特性对工业微生物进行遗传改良,为生物质的转化和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现已成功诱变选育得到专利耐高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T102000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编号为CCTCC M2014312,该菌株适用于木质纤维素原料同步糖化发酵制备燃料乙醇;获得1株具有高产柠檬酸及单宁酶能力的专利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A120,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为CGMCC12961,该菌株可用于以橡实为原料发酵制备柠檬酸;获得2株具有单宁耐受性的嗜单宁管囊酵母突变菌株P05和P18,适用于橡子淀粉发酵制备燃料乙醇,可以将橡子单宁的浸提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从而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研究稀酸蒸爆、高沸醇、微波辅助等预不同处理技术对竹材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物料组成、比表面积、物料破碎状态(超微结构、粒度尺寸和分布)及酶解转化率的影响;通过过程优化和代谢工程等技术对竹纤维素高效炼制微生物农药木霉菌进行调控,完成哈茨木霉转化技术的优化、耦合及系统集成。现已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查看详情

张 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聚氨酯工业》、《当代化工研究》期刊编委,《polymers》客座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以松香、植物油、木质素等农林生物质为原料,经绿色化学转化创新合成生物基绿色化学品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及应用相关研究。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出版英文专著1章;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件,国际专利1件,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向企业转让技术5项,合同金额近200万元;获得2019年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中国林科院2020年度扶贫宣传优秀联络员称号。

查看详情

叶俊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本人于2015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师从常杰教授,博士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SCI 2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并于2015年7月进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能源研究室工作。主要致力于农林生物质液化油提质分离及催化液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参加工作以来主要科研成果总结如下: 农林生物质液化油提质分离方面:提出了生物油酯化烷基化联立提质的新方法,提高短链醛酮的碳链长度,实现生物油油品品质的提升,提质油的酸值及粘度分别降低了84.8%、降低了89.0%;;通过蒸馏、减压蒸馏、萃取实现提质油分离,获得高值化学品甲基-α-D-吡喃糖苷,产率为5.39 wt.%,相对含量为88.9 %。从而为生物质热解油组分成分复杂、酸值高、热稳定性差等问题而难以有效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农林生物质催化液化制备糠醛:1)采用固体磷酸铁催化竹粉液化转化形成糠醛,获得糠醛产率为83.1 mol%(15.4 wt %);研究发现磷酸铁兼具Brøsted/Lewis酸性位点,催化活性高于现有的固体酸并与硫酸相当;具有固-液相转化特性,能够通过重结晶形式从液化体系中分离,实现催化剂的重复使用。2)紧接着,提出蒸汽辅助玉米芯低温热解并选择性制备糠醛新方法;实现玉米芯半纤维素组分高效转化及定向获得糠醛。Al2(SO4)3催化条件下玉米芯转化率(99.7%)、糠醛产率(64.2 mol%,15.4 wt%)最高;该方法改进了现有的糠醛制备技术,通过固体磷酸铁催化实现催化剂分离回收及重复利用;同时创新采用蒸汽萃取、低温热解及Al2(SO4)3催化,避免液体酸使用对设备的腐蚀并提高糠醛的产率,为糠醛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3)提出蒸汽辅助碱木质素低温热解并选择性制备愈创木酚类组分。利用低温热解技术实现碱木质素含氧醚键断键,结合蒸汽辅助萃取实现目标组分有效脱除,从而选择性获得愈创木酚类组分,液化产物中愈创木酚组分选择性最高为90.7%。该技术降低了木质素热解温度并提高愈创木酚组分的选择性,为木质素高效利用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自入所以来累计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SCI 4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PCT国际专利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查看详情

王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王奎,男,博士,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生物质能源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国家林业草原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秘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访问博士后。主要从事林木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基础和工程化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SCI论文32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9件;主持获得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能源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参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全国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计划3项。

查看详情

刘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本人2013年7月毕业于江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林化所生物质能源化学研究室蒋剑春院士团队,主要从事生物油脂加氢制备烃类液体燃料应用基础研究及绿色环保型增塑剂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 创制了高酸值废弃油脂甘油连续酯化降酸新技术,采用甘油代替传统甲醇开展废弃油脂无催化酯化降酸研究,发明高温酯化与真空脱水耦合的新工艺,克服传统酯化工序酸性催化剂造成的产品色泽加深、腐蚀设备等缺陷,杜绝催化剂回收造成的环境污染。以釜式串联的方式实现高酸值油脂降酸工序的连续化,该技术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林科鉴字 [2015] 第15号),具有极佳的经济可行性,入选2017年林草局重点推广成果100项。并在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放大生产,显著降低了能耗,生产成本降低500元/吨以上。 通过水热法制备低氢耗的球形镍基及改性催化剂,探究活性组分及结构特性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揭示油脂加氢制备第二代烃基生物柴油的催化及调控机制。在广西日成林化公司完成百吨级固定床连续加氢反应运行72 h试验,获得270℃下加氢转化率90%以上,确定了千吨级油脂加氢中试技术方案,为千吨级高品质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验证提供技术支撑。 首创绿色环保型增塑剂连续化生产新工艺。首次在实验室开展了公斤级连续化酯化反应模拟研究,获得稳定性工艺调控参数。参与国内首条万吨级连续化制备环保增塑剂生产线的建设及调试,并成功投产及稳定运行。实现了增塑剂生产的连续化,解决了间歇法生产工艺能耗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该技术已通过新技术新成果鉴定(苏环学技鉴字 [2018] 5号),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对增塑剂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示范和推广作用,入选2019年林草局重点推广成果100项。 主持院基金重点项目、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2项,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秘书,主持及参与技术开发2项;累计发表论文10篇,授权专利8项,获中国科协优秀农林科技论文二等奖1项;获201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担任国家林草局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秘书。

查看详情

黄晨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

本人主要从事木质纤维组分解离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均为一区TOP期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项目等项目4项;作为负责人主持技术研发项目1项,上交单位纯收入1.5万元。主要贡献如下: (1)竹材组分高效分离及其机理研究 创建竹材一步法高效制备低聚木糖和高品质木质素新技术。所制备低聚木糖中木二糖和木三糖占比高达70%;同时,可回收体系中80%木质素,木质素芳基醚键含量高达53%。在解析竹材三大素在分离过程中空间分布和化学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阐明了预处理过程竹材组分解离机理,研究结果可为竹材全组分高值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改性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技术的建立 针对竹材部分木质素难以脱除并抑制纤维素糖化的问题,研究木质素在碱性过氧化氢处理中空间分布和化学结构变化,揭示了竹材脱木质素饱和点存在的本质,并创新性提出改性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技术,脱除竹材中近85%木质素,预处理竹材纤维素糖化率达100%。进一步研究揭示了改性过氧化氢预处理破除竹材脱木质素饱和点,促进木质素深度降解的机理,为建立低温、低化学品消耗的竹材预处理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3)半纤维素基功能性材料的开发 通过对阿拉伯木聚糖进行接枝改性,并进行层层自组装,构建具有仿生结构的纳米半纤维素膜。所制备半纤维素膜具有超高柔韧性,其力学性能、阻燃性和透气性相比传统半纤维素膜均大幅提升,具有替代传统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的潜力,拓展了半纤维素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4)稻草综合利用技术构建 主持稻草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项目,与海安普豪生物能源公司合作研制秸秆联产纸浆和沼气新技术,项目可实现年处理秸秆5万吨、年产纤维3.2万吨、年发电1500万度(沼气发电)。该技术将实现稻草组分高效和清洁利用,为农作物秸秆处理提供新出路。

查看详情

胡新宇

东北林业大学

胡新宇,男,博士,副研究员。1986年8月出生,2009年在南京理工大学获材料化学学士学位,2015年在南京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2020年入选“中国林科院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以天然多糖、植物单宁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水凝胶、气凝胶等功能性材料,并探究材料在环境工程、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包括(1)利用冰隔诱导自组装、半溶解食用酸化法等先进制备技术,构筑了“原子经济性”多糖水凝胶体系。制备过程无需任何毒性交联剂,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真正实现绿色材料体系的构建。所得水凝胶、气凝胶可以高效吸附结晶紫、铅离子、镉离子等水体污染物,吸附量明显高于同类型吸附剂。研究成果发表在工程技术领域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3.273;(2)率先利用低温微相聚合方法,创制细胞响应型植物单宁冻凝胶。在高温聚合中,植物单宁的多酚羟基对含氧类自由基的吞噬效率极高,聚合无法顺利完成。利用该方法,以板栗苞单宁、化香果单宁、五倍子单宁等植物单宁为主要为原料,构建冻凝胶体系,彻底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同时将“细胞培养与监测同步进行”的理念引入到体系中,对细胞在凝胶内部黏附、增殖的响应行为进行高通量、实时监测,为细胞与单宁类凝胶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型技术手段;(3)提出纳米粒子“悬浮分散”策略,建立“高力学强度”复合水凝胶体系。多糖/纳米粒子复合水凝胶经常由于粒子沉积导致其机械性能严重下降,限制了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模块的应用。针对这一弊端,率先提出利用索拉胶多糖溶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使碳化物纳米粒子悬浮分散在反应前驱体溶液中,有效解决了粒子沉积问题,极大增强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其压缩模量可提升近10倍,充分满足软组织所需要的力学强度。该项研究为复合水凝胶在组织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林科院优青项目、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4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hydrate Polymers》、《Food 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林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21篇(SCI一区论文17篇),影响因子13以上论文3篇,部分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行列。同时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hydrate Polymers》、《Food Chemistry》等国际主流期刊审稿人。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完成新产品鉴定一项(五倍子单宁啤酒澄清剂),并获得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颁发的新产品鉴定证书。

查看详情

胡立红

东北林业大学

胡立红,1974年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导,九三学社会员,南京市高层次创业引进人才。1996年学士毕业于河南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于林科院林化所并留所工作,2010美国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习,2012年博士毕业毕业于林科院研究生院。长期从事木质素改性及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在木质素分子定向调控及合成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创新研发了木质素新型高效氧化预处理活化技术和木质素改性酚醛泡沫的连续化生产技术。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林业局948项目和院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木质素酚醛泡沫产品已在常州、苏州、重庆、贵阳等地推广应用,2021年与韩国一家企业鉴定技术转让协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查看详情

房桂干

研究领域

造纸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突出业绩:1990、1993年先后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进修与合作研究,94年4月-9月赴加拿大制浆造纸研究所进修,97年2月-5月赴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进修。 十年来,一直从事制浆造纸科研与开发工作,先后承担或主要参加国际合作、国家攻关、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智力引进、院基金、企业委托开发等课题十多项,共计获得各类研究经费约1千多万元。在国际、国内会议和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所参加的项目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6年被提名候选CPPA‘96最优秀论文奖,1994年、1996年两次被授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称号,1997年被选拔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级跨世纪人才”。现任澳大利亚APPITA学会国际会员、加拿大制浆造纸学会(CPPA)国际会员,被聘为《PulpandPaperCanada》学术期刊审稿人。

查看详情

邓拥军

东北林业大学

邓拥军,工学博士,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制浆造纸及环保研究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林化分会理事,江苏省造纸学会理事。 于199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清洁高效制浆造纸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项目及行业公益专项等制浆技术研发课题20余项,主持完成企业委托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项目50余项。对我国制浆造纸工业使用的速生材、高生物量小径材及林木加工剩余物等低质纤维原料的材性分析、制浆性能综合评估、清洁高效制浆及漂白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重点针对低质纤维原料制浆过程存在的浸渍不均匀,药品加用量大,磨浆效果差及能耗高等共性难题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高得率清洁制浆创新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先后评审或鉴定成果10余项,认定成果5项; 3项技术成果入选国家林业局“2017年重点推广林业科技成果100项”;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林科院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等奖励;申请专利40余件,获专利授权22件(发明专利18件),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查看详情
共16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