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万洪深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万洪深,男,1982年8月生,博士,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13年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工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科技镇长团荣誉团员。先后主持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财政自主创新专项等研究课题10多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6)、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rop J, Theor Appl Genet, Mol Breeding, Plant Di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研选育小麦新品种8个,获国家发明专利3件、植物新品种权2项。主要研究方向:(1)作物异源多倍化与遗传育种;(2)麦类优异性状的遗传解析与基因挖掘。
查看详情冯佰利
研究领域
农艺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冯佰利,男,1966年12月生,陕西耀州区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西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现任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栽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农学会小杂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杂粮分会专家委员会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宗粮豆研究中心主任。
查看详情康振生
研究领域
农业与生物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康振生,男,1957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和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 2017年11月,康振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李刚华
南京农业大学
李刚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计划”学术骨干,江苏水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减灾委员会理事等。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和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围绕水稻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构建原理及精确定量栽培、水稻机械化轻简栽培、水稻抗逆栽培与节能减排、水稻耐盐机理与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全国多地创造水稻高产典型,参与研发的多项技术获江苏省主推技术或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其中“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为2020年和2021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 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等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颁布行业标准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技术推广奖一等奖3项,部推广贡献奖3项。指导研究生获校级优秀论文4篇,省级优秀论文2篇。
查看详情郑洪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郑洪建,男,博士,二级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院特用玉米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特用玉米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研究,主要以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特用玉米应用基因组学、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解析和新品种选育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育成省市级以上审定玉米品种28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10个。主持获得2021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各1项,荣获2021年度中国市场技术协会金桥奖三农科技服务个人优秀奖。获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3项,授权专利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查看详情刘喜
南京农业大学
刘喜,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教授级高级实验师,任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常规粳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同时负责团队水稻突变体筛选工作。做为主选人,选育宁粳、赣宁粳系列水稻新品种15个,其中宁粳7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2020年被评为十大优质粳型超级稻,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优质粳稻品种宁香粳9号荣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中国好大米评选金奖,第二届安徽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等多个奖项。在从事粳稻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为团队基础研究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和突变体材料,其中创制的OsCNGC9突变体的相关的研究,作为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在Cell Research和Molecular Plant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此外,参与发表SCI论文28篇,获得发明专利12项。
查看详情胡伟
南京农业大学
胡伟,副教授,国家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团队的业务骨干,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棉高产管理技术;非生物逆境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及防灾减损调控技术研究;拥有国外、国内的工作和科研经历,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博士后基金各1项、中央公益性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33篇(学科前10% SCI论文11篇),授权专利1项;具有国际优秀科技期刊任职经历,目前担任美国农学会主办期刊Agronomy Journal副主编、Agronomy 编委,Plants,Agronomy 和Agriculture等期刊的topic editor(2022-2023年)。
查看详情李凯
南京农业大学
李凯,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大豆花叶病毒是我国乃至世界大豆产区主要病毒病害,也是国家和多省市大豆新品种审定必检病毒病害。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分类及动态监测、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鉴定和动态监测、抗病大豆种质创制、抗性遗传解析、抗病基因挖掘及抗病大豆品种选育等研究。已明确我国各生态区优势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和强致病株系,鉴定和创制优异抗源多份,尤其是创制了基因聚合材料GPR系列可兼抗我国近20个株系的广谱抗性种质。挖掘功能明确的大豆花叶病毒病广谱抗病基因2个。培育抗病大豆新品种6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抗病虫大豆新品种培育及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及示范”、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等多个项目。获神农中华农业奖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北农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作物科技奖等4个奖项。在Molecular Plant、JIPB、TAG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植物新品种权4项,参编《中国大豆新品种动态》、《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等专著。制定了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大豆品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
查看详情聂守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聂守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研究员。先后选育“绥粳”系列水稻品种60余个,多个品种成为我省主推品种;累计实现成果转化8000万元以上,其中绥粳18累计实现成果转化4100万元,为我省单品种转化金额较大的水稻品种;多年来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6亿亩以上,增产稻谷76亿公斤以上,新增社会效益240亿元以上,其中绥粳18为 2017、2018年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省农科院“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等项目及课题20余项;取得获奖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省长特别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查看详情杨峰
山西农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杨峰,男,1972年10月生,汉族,山西万荣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西省省级科技特派员、山西省“千人百县”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专家、山西省“三区”科技人才和临汾市扶贫攻坚人才库专家,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级项目25项,审(认)定品种6个,获得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获得省级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制定省地方标准2项,参与制定省地方标准3项、临汾市地方标准4项。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