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琼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学专业;2000年获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博士学位;1989-1993年在重庆铜梁巴岳茶场从事茶叶技术工作。1993年至今在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3-2014年在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做访问学者。湖北省茶叶学会副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女科技委员会委员。

查看详情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 教育经历 [1] 2000.9——2003.6华中农业大学 > 工学博士学位 > 工学博士学位 [2] 1989.9——1992.7浙江农业大学 > 农学硕士学位 > 农学硕士学位 [3] 1985.9——1989.7四川农业大学 > 农学学士学位 > 农学学士学位 [4] 1982.9——1985.7四川名山县中学 [5] 1979.9——1982.7四川名山万乡中学 [6] 1974.9——1979.7四川名山万古莫家村小学 工作经历 [1] 1992.9-至今华中农业大学教学科研

查看详情

匡汉晖

研究领域

蔬菜学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

2008-至今, 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 2003-2007, Assistant/Associate Specialist, 加州大学, Berkeley伯克莱分校 1999 – 2003, 博士后,加州大学, Davis戴维斯分校 1998 – 1999, 博士后,University of Haifa, 以色列海法大学 1996 – 1997, 访问学生, 新西兰林业研究所 1991 – 1994, 助研,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兴趣: 课题组以莴苣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研究具有与莴苣类似特异器官的甘蓝类和芥菜类蔬菜。主要研究方向蔬菜特异形状的遗传和分子机理。课题包括生菜、芥菜和甘蓝结球性状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理,生菜叶缺刻、大小、叶缘卷曲等叶型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理,茎用蔬菜(莴笋、榨菜、苤蓝)茎大小控制基因的克隆。同时,我们还对莴苣中的花期控制机制、驯化等重要性状感兴趣。我们还与其他课题组合作研究莴苣的代谢基因组学。

查看详情

程汉华

研究领域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程汉华(1963-),女,湖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分子细胞生物学.通过人类及多模式物种(主要是小鼠,斑马鱼和黄鳝)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分化和器官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众多基因的时空表达与调控;研究基因-发育-进化等生命本质, 尤其关注生殖与发育、细胞分化、干细胞命运及小RNA等生命活动及其分子病理机制。

查看详情

杨汉西

研究领域

电化学工程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省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杨汉西,男,汉族,1955. 9. 出生,197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1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固态离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高能量二次电池新体系,钠离子电池。

查看详情

曾汉来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

曾汉来,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稻代谢生理、生态生理基础。《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86年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本科毕业留校工作任助教,1991年起任讲师,1996年起任副教授,2002年起任教授。历兼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农学系系主任、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杂交水稻育性光温特性与遗传稳定性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教育部、省级重点项目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获专利授权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6项。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教学研究项目多项,负责《植物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系列教材建设。 1999年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入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内容: 1)阐明光温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方式及育种选择技术,鉴定了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指导了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应用安全性。 2)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存在发育和育性转换两个光周期反应理论。3)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提出并完善了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光温作用模式,从而明确实用型光、温敏不育系的育种目标、鉴定方案和选育策略。4)是我国现有主要光温敏不育系进行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育性转换特性鉴定与评价的主要完成者。5)在水稻高温适应性、光周期遗传生理、光合作用生态稳定性、植物次生代谢与品质形成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查看详情

肖汉斌

研究领域

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

肖汉斌,男,1963年1月出生,教授、博导、院长,1988年5月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港口机械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5月到1989年3月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任教,1989年3月至今于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任教(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任物流工程系和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获博士学位、现任物流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交通部港口装卸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和教育部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全国港口机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物流协会副会长、交通部跨世纪重点培养骨干教师。

查看详情

丁汉

研究领域

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丁汉(Ding Han,Professor),1963年生,男,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1989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1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和2011年两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共融机器人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指导专家组组长。 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将机器人学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和操作规划理论和方法,突破了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作业系统关键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得到持续应用;建立了复杂曲面宽行加工理论,揭示了刀具“空间运动-包络成形-加工误差”间的微分传递规律,提出了高速加工稳定性分析的全离散法,突破了叶轮叶片数字化智能化加工技术瓶颈,研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软件TurboWorks,形成了叶盘叶片高效高精加工成套工艺解决方案,在中国航发多家企业得到成功应用;研制了大叶片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3M)磨抛系统,在中国中车、中航工业得到重要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查看详情

肖武汉

研究领域

毒理学

京山盛昌乌龟原种场桂建芳院士工作站

博士, 研究员, 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获学士学位; 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做博士后, 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Faculty member);从2005年12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6年8月至10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任研究顾问(Research Consultant)。 研究方向: 1. 鱼类耐低氧的分子机制与耐低氧新品种培育的遗传基础。 2. 鱼类抗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与抗病新品种培育的遗传基础。 3. 鱼类低氧胁迫反应与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交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查看详情

余琼卫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教育与研究经历 1995.9-1999.7 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工业分析专业 2001.9-2003.7 硕士,武汉大学,电化学专业 2003.7-2006.7 博士,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 1999.7-2001.9 武汉葛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机厂质量检验分析助理工程师 2006.7-2011.12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讲师, 2012.9-2013.9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 2012.1-至今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与兴趣 主要从事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固定相的新材料开发及其在生物、环境、食品等复杂样品中的分析应用研究。

查看详情
共2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