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汉来,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稻代谢生理、生态生理基础。《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86年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本科毕业留校工作任助教,1991年起任讲师,1996年起任副教授,2002年起任教授。历兼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农学系系主任、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杂交水稻育性光温特性与遗传稳定性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教育部、省级重点项目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获专利授权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6项。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教学研究项目多项,负责《植物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系列教材建设。
1999年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入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内容: 1)阐明光温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方式及育种选择技术,鉴定了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指导了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应用安全性。 2)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存在发育和育性转换两个光周期反应理论。3)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提出并完善了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光温作用模式,从而明确实用型光、温敏不育系的育种目标、鉴定方案和选育策略。4)是我国现有主要光温敏不育系进行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育性转换特性鉴定与评价的主要完成者。5)在水稻高温适应性、光周期遗传生理、光合作用生态稳定性、植物次生代谢与品质形成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