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波

研究领域

电工材料

北京大学理学部物理学院

新型永磁材料 (1)新型稀土-过渡族永磁材料(2)纳米磁性材料 (3)反常温度系数磁性材料。 新磁性相的结构与物理特性研究 致力于包括永磁和软磁材料、磁电阻、磁熵变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以及超导材料等的新相结构和物性关系研究。 新型能源材料研究 我们利用磁性探针(磁性元素)研究了微机电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储氢材料等新型能源材料以及热电材料和超导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合成新型能源材料。 纳米磁性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纳米结构磁性材料包括人工构造和天然的纳米结构材料,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信息存储、医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从事于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新现象和新规律。理解磁性和输运等物理特性与结构的关系。合成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获得具有优异光、电、磁特性的新型材料。 低维强关联和无序体系的磁性研究 以稀土和或过渡族元素为主要组成的金属或氧化物材料体系,由于存在结构和磁性的多样性、f 和d电子的自旋-轨道的耦合交换作用及电子强关联性,具有强磁晶各异性、高饱和磁矩、超导、巨磁阻、磁致伸缩、磁卡效应等现象,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低维或纳米尺度的材料 (量子点、纳米线和薄膜)呈现出许多新的物理问题而有待广泛研究。我们致力于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这些材料的磁特征。研究新物理特性的起源。了解物性与纳米结构的关系,建立相关理论,进而控制和合成具有各种特性的材料。

查看详情

张云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张云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当选中国侨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光学学院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工程学会青委会全国委员。主要从事稀土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分子诊断、多模态影像与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转化,在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发光调控及表面生物偶联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先后承担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厦门市稀土医学纳米生物材料重大项目等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ACS Nano,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nal. Chem., Adv. Opt. Mater.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授权专利。担任Journal of Rare Earths客座编辑出版稀土生物医学材料及应用专辑。 主持开发出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危重疾病标志物检测等稀土探针快速诊断试剂盒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 18项,欧盟CE认证28项。2020年在临床一线开展稀土探针用于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的研究,被授予“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开发的稀土探针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上市,是首个以“稀土”命名的新冠检测试剂产品。此成果也入选了中科院2020年第1季度和第3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查看详情

方以坤

钢铁研究总院

1995-2002年于安徽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科院物理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到钢铁研究总院与李卫教授合作完成博士后工作。2007和2011年分别在台湾中正大学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林肯分校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2012年获“第二十一届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 长期从事先进磁性材料的磁力显微学研究以及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先进永磁材料的微磁结构表征及与磁特性的关联性研究,高性能高稳定性稀土永磁材料研制,磁性温度特性的高精度检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项目1项和多项国防配套课题。在国内外发表文章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查看详情

周磊

研究领域

理论物理学

复旦大学物理系

发现一类梯度特异介质表面可将电磁波的传播模式完美转化成表面束缚模式;发现利用特异介质调控电磁波偏振的新机理;发现光子完美透射新机理;发现光子带隙产生新机制:零平均折射率带隙;利用局域共振在平面分形结构中实现亚波长光子带隙;建立金属环状结构电磁模式的严格理论方法;发现各向异性电磁特异介质中反常“布鲁斯特角”现象;解决了国际上关于磁流变液的基态的争论。

查看详情

范云鹰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期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方向的研究。云南省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咨询专家、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咨询委员会专家、福建省漳州市产业发展顾问、全国科技领军人才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获得昆明理工大学热能及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现在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工作。 范云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表面处理、能源材料等领域。先后以负责人或主要人员主持和参与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和其他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 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制定标准1项;培养研究生20余人,在国内外开展学术讲座数十次。2018年11月在昆明成功组织承办了第十二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十四届海峡薄膜科技会议,多名院士及千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学术影响广泛。已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昆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今后将继续从事金属表面处理及新能源材料等方向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指导更多的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预期目标在三年内发表5-8篇学术论文、申请6-10项国家专利、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技术骨干5-7人、科技成果实现转化2-3项。

查看详情

曲晓刚

研究领域

生物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实验室,研究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J.Mater.Chem.B副主编,J.Inorg.Biochem编委,吉林大学生科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

查看详情

邱廷省

研究领域

矿山工程技术

江西理工大学

邱廷省,男,1962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获选矿工程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3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获矿物加工工程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矿物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省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第六届科协委员、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矿产综合利用杂志、水资源保护、矿冶工程杂志理事,江西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稀土、钨等稀贵金属和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的选矿理论与工艺研究。

查看详情

刘凯

清华大学化学系

2003-2007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学士学位;2007-2010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硕士学位;2010-2015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Zernike先进材料研究所 博士学位;2015-2017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后;2017-2020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博导2020-至今 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导。

查看详情

刘卫强

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

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刘卫强,男,1977年,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美国特拉华大学交流访问。现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功能材料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兼任中国稀土学会固体科学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美国纳米学会会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面上项目1项,获得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资助,入选北京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参与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研究。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欧盟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2019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二等奖。与国内多家研究院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习平台。 主要研究领域:稀土永磁材料、纳米磁性材料。

查看详情

刘富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5年7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后。2018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超高温度稳定性永磁材料及矫顽力机理研究,稳磁处理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尖端应用钐钴永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等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及企业委托研发等项目。参与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企业开发等项目。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并为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担任审稿人。

查看详情
共14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