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研究领域

管理工程,战略管理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

汪勇,男,汉族,1967年10月,安徽,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四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指导教师,第二届武汉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认证咨询师,武汉市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专家,湖北龙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从事本科生《业务流程管理》、《管理信息系统》、《IT项目管理》和研究生《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智能优化方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Intelligent Computing、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控制与决策、运筹与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EI收录论文7篇,CSSCI收录论文12篇。主持及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5项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1项省级教研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排序5),主编出版教材1部。

查看详情

鄢文

研究领域

陶瓷材料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鄢文,198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师”,高温窑炉工作层耐火材料轻量化设计思路的开创者之一。 研究方向: (1)多孔结构陶瓷材料,(2)高温窑炉工作层用轻量化耐火材料,(3)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4)水泥窑用耐火材料,(5)耐火材料损蚀机理,(6)耐火材料与熔钢的反应,(7)耐火材料应力场模拟。

查看详情

王金文

研究领域

水文学及水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王金文,男,教授,云南江川县人,生于1975年。分别于1996、1999和2003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学士学位、水利水电工程硕士学位和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2005年8月完成在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流动站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校工作,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由Andre Turgeon教授资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 de Montrea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水库水电站调度、水资源管理、数学优化方法、水库运行风险分析、径流预报与非线性分析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讲《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和《水文预报》课程。

查看详情

文章

研究领域

水文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

男,汉族,1982年10月生,湖北公安人,博士,教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地下水动力学及其溶质迁移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担任《Journal of Hydrology》、《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Hydrogeology Journal》等多个知名国际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 2009年7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工作,201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7年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抽水井附近地下水渗流模型及其含水层参数反演),在研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江汉平原关键水文地质参数研究与地下水资源评价),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U1403282: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式与地下水补给排泄研究;41830862:河水-地下水交互带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及其截污机制),参与湖北省创新群体1项(江汉平原地下水污染与修复)。

查看详情

靳孟贵

研究领域

水文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

靳孟贵,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名师。1982年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990年和1995年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在职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博士后出站。 长期从事地下水与环境的科学研究,在包气带水文学和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应用和发展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建立了土壤水流动系统及水盐调控理论。提出了农业-水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揭示了内流盆地水文循环与盐分迁移聚集规律,提出了兼顾土壤沙化、盐碱地改良、节水灌溉与水污染控制的水盐优化调控模式及相应的综合配套措施;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查看详情

张晓昱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晓昱,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中卓越学者,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学士、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历任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环境资源微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湖北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及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长期以与生物质能源、环境生物处理与修复、生物活性物质等相关的农林废弃物白腐菌等微生物降解与转化为研究特色,从基因、蛋白质、物质代谢、分子生态等多方面,重点解析木质纤维素超分子在生物炼制、生物材料、生物活性物质等高效转化中的分子机制,突破相关技术瓶颈及难降解芳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修复技术。率团队先后承担、参加了与国家在环境、能源、活性物质等重大需求密切相关的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及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与转化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国家 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6项,863子课题5项,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其中5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Green Chemistr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技术发明专利8项。

查看详情

曾绍群

研究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学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1996-1997,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讲师; 1997-1998,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1998-2000,华中理工/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 2000-今,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5-今,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中心,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光学、生物医学成像研究。针对高时空分辨观测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需求,系统深入地从理论、方法、仪器到应用开展了飞秒激光显微成像研究,建立神经回路与蛋白质功能高分辨成像新技术新方法,并进行生物功能信息的整合、模拟与可视化等研究。

查看详情

栗茂腾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栗茂腾,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湖北省“荆楚好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和华中学者卓越计划特聘岗教授。分别在1996、1999和2003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担任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期刊Associate editor (2020.4-),BMC Plant Biology期刊Editorial Board Members (2020.11-),Agronomy期刊Topics Board Editors(2021.3-),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期刊Associate editor(2016-2018)和Review Editor (2020-)、PLos ONE期刊Academic editor (2015-),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常务编委(2019. 8-)和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常务编委(2013-)。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等多个项目。主要从事油菜(十字花科植物)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及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在Plant Journa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和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等SCI期刊论文60余篇,多篇SCI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级和学校教改项目,发发表了多篇教改论文。曾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北省荆楚好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竞赛奖、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班主任、学校研究生知心导师、学校三育人积极分子、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学院优秀教育奖等众多荣誉称号。指导本科生多次获BIOMOD国际金奖和银奖、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优秀成果奖、省优秀学士论文奖和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查看详情

甘璐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甘璐,博士,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华中学者卓越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结合现代生物学、药学、生物材料、免疫学等手段,研究新型纳米药物在肿瘤领域的应用,特别侧重于采用生物来源纳米药物(如细胞分泌的微颗粒及外泌体载药系统)及肿瘤微环境响应的智能纳米药物来靶向肿瘤干细胞及改造肿瘤的微环境(包括免疫微环境、基质微环境等),探讨其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并发展肿瘤综合治疗策略。

查看详情

邓勇

研究领域

光学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时高分辨扩散光学断层成像方法研究》,《癌症早期检测的偏振散射光谱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飞秒激光双光子显微成像仪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小动物活体光学分子成像装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荧光层析/CT 双模成像的分子影像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数字人体的生理组学研究与应用》,《生物功能信息的整合、模拟...

查看详情
共2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