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胡培松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胡培松,男,1964年5月出生,浙江桐庐人。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水稻产业创新服务技术平台主任,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功能实验室主任,中国-IRRI水稻品质与营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杂交稻联盟(HRDC)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1991年起,一直从事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育成了中优早3号、中鉴100、中香1号、中嘉早17等主栽优质专用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先后入选农业部科技杰出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和浙江省特级专家,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和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等。
查看详情张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张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新品种选育、产量和品质改良研究。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产量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国审品种2个,省审品种4个;负责黄淮冬麦区南片高产抗病广适国审品种中麦895的繁育和推广工作,该品种已累计推广2000万亩。创制优质抗病新品种中麦255,正在参加河南省优质组生产试验,并以其为亲本,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新品种中麦578,正在参加河南省优质组生产试验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及北片、河北、安徽、新疆区域试验。获植物新品种权5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4项;指导毕业硕士6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1名。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等一级学报论文14篇。
查看详情郑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郑军,主要从事玉米抗逆分子生物学,以及玉米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在玉米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截止2019年7月,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文章44篇(其中SCI收录34篇),培养硕士生8名(含联合培养及专业学位硕士生),协助培养博士生4名,指导进修人员1名。
查看详情徐建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徐建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83.09-1987.06 浙江农业大学本科;1987.09-1990.06浙江农业大学硕士;1997.09-2001.06浙江大学博士;1990.08-2002.0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事水稻育种工作;2002.01-2003.10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11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水稻分子育种工作。取得成就: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审定水稻品种20个,获得新品种保护权12项,获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52篇,转让品种权3个,获得转让合同经费1072万元;积极参与服务“三区三州”科技扶贫工作,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户,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查看详情谢瑞芝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谢瑞芝(1972年--),女,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主要研究方向是玉米生态生理及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理论,并承担玉米生产技术推广、科技服务与科普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十三"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Field Crops Res.、Crop Scie.、Eur. J. Agr.、《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国内外主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参与编著、出版了《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手册》、《玉米规模生产》等十多本著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八项。
查看详情张卫建
研究领域
作物耕作学,作物栽培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张卫建,研究员,研究方向:作物耕作与农田生态。 学术兼职:The Crop Journal TE,中国耕作制度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专家指导组专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FAO和世界银行农艺咨询组专家。
查看详情刁现民
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刁现民,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荣誉会长/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查看详情程须珍
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程须珍,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学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食用豆类科技应用协作组组长,国家小宗粮豆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绿豆科研协作组组长,国家小宗粮豆新品种展示园北京园区首席专家,中国亚蔬绿豆合作研究项目国家协调员等。长期从事食用豆品种资源和优异种质创新利用研究,重点开展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利用、核心种质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标基因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
查看详情韩天富
研究领域
作物遗传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韩天富,男,1963年4月生,甘肃省民勤县人,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部北京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设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生物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工作。主持选育大豆新品种16个,其中,“中黄30”成为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在大豆光温反应等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1项、获得3项,发表文章1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20余部,主笔编写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生30余名。
查看详情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李少昆,1993.09-1996.07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博士;1987.09-1990.07 石河子农学院/西北农业大学,硕士;1980.09-1984.07 石河子农学院农学系,农学本科。工作经历:1998.10-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6.08-1998.10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90.08-1993.08 石河子农学院农学系栽培教研室,副主任,讲师;1984.08-1987.08 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助理农艺师。取得成就:一直在一线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普及工作,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80余篇,出版专著1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2项,6项技术被遴选为全国主推技术,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荣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