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东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白小东,男,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种子协会马铃薯分会理事。长期从事马铃薯良种繁育、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行动等工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审同薯20号马铃薯倍性选育技术与应用”、“抗病、优质、高产加工型国审马铃薯品种同薯23号选育与应用”,省农技承包二等奖、大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选育出同薯23号、20号、22号、晋薯15号、17号、20号、24号、大同里外黄、同薯29号、晋同薯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15个(其中国审3个)。参与制定山西省、大同市地方技术规程8项。获发明专利2项。参与编写马铃薯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马铃薯间套作》,副主编2部:《中国高原地区马铃薯栽培》、《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参编2部:《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山西特色农业》。先后在《中国马铃薯》、《作物杂志》、《华北农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先后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山西青年五四(特别)奖章”、“首届大同青年五四奖章(十杰)”、“大同市青年人才”、“大同市新长征突击手”、“山西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种子协会马铃薯分会理事,山西省青联第九届委员、大同市青联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入选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战略、技术专家、大同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担任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马铃薯专家指导组组长、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顾问、山西农科院岚县马铃薯专家工作站专家组组长、新荣区农民科技培训首席专家、神池县有机旱作农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在2019年5月新一届的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山西唯一的理事会理事。

查看详情

刘晓东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刘晓东,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工作经历:2006年-至今,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取得成就: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2项;参加选育审定谷子新品种16个。国鉴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晋谷51号选育与应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第5)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晋谷36号选育及应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第7)国鉴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晋谷42号选育与应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第5)国审优质高产系列谷子新品种推广,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2009。(第8)国审优质高产晋谷36号新品种推广,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二等奖,2010。

查看详情

张丽君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

张丽君,教育经历:2006.09-2011.07(硕博连读)山西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农学博士。2001.09-2005.07 山西农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学学士;工作经历:2012.03-2015.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聘科研人员;2013.01-2015.07山西大学博士工作站,山西农科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5.11-2017.1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8.01-至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17.12取得研究员资格,2018.05聘用研究员);2020.05-至今 山西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取得成就:2016年获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的“第四批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7年获省人社厅、省科技协会授予的第九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中共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查看详情

王娟玲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科学院)

王娟玲,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工作经历:1981年9月-1985年7月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学生;1985年7月-1995年7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技术员;1995年7月-1998年4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科研办副主任(主持工作)助研;1998年4月-2002年9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科研办主任 副研究员;2002年9月-2002年12月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2002年12月-2004年9月 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2004年9月-2013年6月 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2013年6月-2015年8月 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兼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2015年8月-2019年10月 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 研究员;2019年10月-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 副校(院)长,研究员。取得成就: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获各种科研奖项10项。“小麦抗旱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广泛利用”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创建了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行业标准,创制出55份抗旱性突出、产量较高、配合力好的桥梁型中间材料,直接选育了晋麦47、豫麦48等10个新品种,间接选育了一批优异种质和29个新品种,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育种成效,丰富了小麦抗旱基因库,从整体上提升了国家小麦抗旱育种水平。“长城沿线半干旱区抗旱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2019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针对区域播种保苗难题,探明了该区域主栽作物安全成苗的墒情需求规律,明确了聚墒、探墒、造墒、补墒技术的适用性与效果,实现了“因墒适种”,研制出探墒、种下补水精播机,注射式地下补水、脉冲式注水移栽机等九种中小型播种(移栽)机械,创建了轻简、实用的“艺机一体化”技术体系,实现了几种作物在轻、中、重度干旱条件下机械化标准化播种,加速了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社会经济效益7.8亿元,引领了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

查看详情

赵丽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赵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生态学专业 硕士。工作经历: 2008/7-2011/11 杨凌百泰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2011/11—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取得成就:1.2014年,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开发,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2017年,玉米覆膜精播多功能一体化播种机的研究和应用,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三等奖;3.2016年,玉米新品种宽窄双株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4.2013年。玉米单粒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5.2013年,玉米抗旱、增产、节本精播栽培技术开发,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二等奖。

查看详情

张耀文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张耀文,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87年6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山西省农科院小杂粮研究中心工作,1997年任小杂粮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2006年研究员,2007年5月任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研究员,2020年6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主要从事小杂粮资源搜集保护、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集成、示范推广、新产品研发。培育了抗豆象绿豆新品种2个,制定地方标准3项。任中国作物学会杂粮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用豆协作组副组长,山西省作物学会理事,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入选山西省跨世纪‘333’人才省级人选,省级学术带头人,荣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青年科学家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查看详情

王克剑

研究领域

作物遗传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王克剑,男,博士。中国水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04年7月获扬州大学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同时留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12年1月起任副研究员。2013年8月加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任所特聘研究员。近五年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以主持人身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申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以学术骨干身份申请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各1项;以第二主要人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重组机制及应用研究;植物繁殖习性研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查看详情

明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明博,2013-201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博士后 2015-2019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20年1月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作物生产系统环境资源高效利用 作物生长和营养诊断

查看详情

闫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闫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教育经历: 2008.6-2012.6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 农学学士 2012.9-2018.6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农学博士 2016.9-2017.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作物科学系 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合作导师:Frederick E. Below 工作经历: 2018.7-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 作物绿色高效化学调控。

查看详情

刘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刘君,主要从事作物生物学信息和分子聚合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多型号的自动化核算提取仪器和高通量高密度的分子标记检测系统,以及多种类型的计算生物学分析工具和组学分析流程,在作物种质资源中鉴定抗逆、优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并开发分子标记辅助和加速作物精准育种。 荣誉称号:2015-2020, 中国农科院“青年英才A类计划”

查看详情
共38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