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冯耐红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冯耐红,山西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工作经历: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产后加工研究室,主任。取得成就:2008-2020年被聘为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站长。2010年、2015年、2019年连续当选为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产业经济与加工学组副组长。2017年被聘为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2018年被聘为首批汾阳市农业科学技术专家组成员。2019年被聘为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专家。扎根农业科研第一线,长期服务于山西谷子产业发展。
查看详情郭平毅
山西农业大学
郭平毅,男,1956年10月生于山西省寿阳县,1979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并留校任教。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山西省杂粮学会会长,“山西小米”产业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山西省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省“1331”谷子产业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山西省小米产业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九届、十届、十一届山西省政协委员。工作期间,1987年9月获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作物生产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已在作物学学科培养指导博士后12名,博士生30名,硕士生100多名。主持完成农业科技项目科技项目20多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2项。
查看详情李素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李素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教育背景: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学习,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读在职硕士,获硕士学位。工作经历:1986年7月-2000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1月-2009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所工作,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取得成就:主持完成科技项目10个以上,包括科技部项目1个、农业部项目3个、科技厅项目4个、财政厅项目3个以及草原英才团队和个人项目;参加完成向日葵研究推广项目15个以上,包括科技部“863”和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948”、公益性行业科技、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内蒙古科技厅、农业厅、财政厅推广项目;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1项,国家农牧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内蒙古农牧业厅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发布实用新型专利8项;育成食葵杂交种5个,油葵杂交种3个;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40篇以上,其中国际会议发表3篇,国家级刊物发表20多篇;参加编写出版著作4部;获得 “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组织部 “草原英才”称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突出贡献奖”、内蒙古农牧业厅先进工作者、“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等荣誉,被聘请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向日葵产业”首席专家。
查看详情郑天清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郑天清,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工作经历: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研究。2009年6月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北方粳稻分子育种研究,先后担任助研、副研究员;取得成就:在北方粳稻的材料创制与品种选育、水稻复杂性状分子育种以及育种数据库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截止2016年5月,作为主要完成人申请品种权2项;参加育成北方粳稻品种1个;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2项,第三完成人1项;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2篇);参编中英文专著各1部;获得数据库软件著作权和作品版权各1项。协助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6名(其中外国留学生5名)、硕士2名(均为外国留学生)。
查看详情张敬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张敬涛,1986年毕业于佳木斯农校农学专业,中专;2007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职),本科;2010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在职),硕士。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名称,所任职务;(按时间顺序罗列,至最近一次工作经历);1986.08–1992.03,佳木斯分院大豆育种研究室,技术员;1992.04–1994.05,佳木斯分院原种繁殖场,助研,场长;1994.06–2007.08,佳木斯分院作物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员,主任;2007.09–现在,佳木斯分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取得成就:共主持参加国家、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成果奖37项, 累计发表科技论文48篇,编写论著3部,选育半矮秆大豆新品种6个,获得专利7项,制定地方标准6项。研究提出了3项突破性技术:(1)半矮秆大豆及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面积生产平均亩产达到200-250kg,比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累计推广面积超4000万亩,增产大豆12.0亿公斤,创效益34.3亿元。(2)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创造了黑龙江省大豆高产记录。利用半矮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及亚表层灌溉技术,多次创造大豆亩产300公斤高产记录,其中,最高亩产达364.64kg,创黑龙江省高产记录,并获得省领导重要批示及奖励。目前该技术已在生产中大面推广应用,并获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3)窄行大豆保护性耕作(免耕)技术。针对黑龙江省生态特点,研究提出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窄行距大豆保护性耕作(免耕)技术2015年通过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制定了佳木斯地方标准。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焚烧秸秆、大豆生产成本高、地力下降等问题,技术将创造显著经济、生态效益,实现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
查看详情孟宪欣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孟宪欣,东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博士;2003.7-至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科室副主任;取得成就: 现任黑龙江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先后承担国家、国际合作及省级重点课题24项,其中主持课题7项,参加课题17项;参与审定推广“龙芸豆6号”等食用豆新品种21个,获得“龙芸豆5号”新品种保护权1个,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个,省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个,省农垦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1个;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主笔11篇,2篇SCI。
查看详情佟立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佟立涛,2008.10-2012.03日本九州大学 生物机能科学 博士(国家公派留学);2006.09-2008.06中国农业大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硕士;2002.09-2006.06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士。工作经历: 2020.01-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研究员;2020.06-至今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青年联合会 主席;2018.07-2019.06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司特产处 借调;2016.12-2017.11新疆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所 副所长(博士服务团援疆);2015.01-2019.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副研究员;2012.10-2014.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助研。取得成就:围绕大米绿色制粉和籼米粉高效加工系统开展了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出了利用饱和吸水率下进行定量着水润米以降低米粒硬度,从而降低大米粉破损淀粉含量的大米粉粉质特性调控新理论。热风与过热蒸汽预处理增加米粒裂缝以提升磨粉效率的新方法。开发了可缩短发酵时间、降低杂菌污染的米粉发酵专用剂新产品。集成创新了包括早籼米、糯米在内的大米半干法绿色制粉关键技术与装备。该成果集成创新了绿色环保、提质增效的传统米制食品加工技术装备,为企业减少废水排放90%、制粉环节无废水、出品率提高5%以上、产品生产周期缩短4.5倍,综合生产成本节省30%以上。该技术成果在广西螺霸王食品、贵州茅贡米业、河南黄国粮业、湖南金健米业、湖南永州市华利工贸、湖南长沙翔祥食品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中国粮油学会组织成果评价认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2018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等。第1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累计IF:96.6,其中IF>7的2篇、IF>6的4篇)、EI论文5篇、中文核心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第2)。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5部。
查看详情王金峰
东北农业大学
王金峰,毕业院校:东北农业大学 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 最高学历:博士。工作经历:2010.9-2012.9 东北农业大学 讲师;2012.9-2017.9 东北农业大学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9- 东北农业大学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取得成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排名第2)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二等奖 (排名第2)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科技奖 (排名第1)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排名第4)
查看详情王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王强,沈阳农业大学 作物学 博士。工作经历:2006.07-2013.0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2013.03-2018.1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食用豆研究室副主任2019.01- 至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主任取得成就:先后承担国家、国际合作及省级重点课题16项,其中主持课题4项,作为副主持课题4项,参加课题15项,参与审定推广“龙芸豆5号”等食用豆新品种16个,新品种保护品种1个,获得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2项,佳木斯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
查看详情魏淑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魏淑红,东北农业大学 植保 专科。工作经历:1985.07-1989.1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种质库1986.09-1989.07 东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学习1990.01-2011.0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食用豆研究室副主任2011.05-2018.1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食用豆研究室主任2019.01-至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取得成就:现任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外合作项目、农业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等多个项目。获国家级成果奖6项,省级、院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加编写论著8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得新品种保护权1项。芸豆育种技术和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新品种选育数量和推广面积居国内芸豆研究领域首位,选育食用豆新品种30余个,其中,龙芸豆系列新品种种植面积占黑龙江芸豆种植面积80%以上,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创造经济效益60多亿元,“芸豆种质资源评价及出口型新品种选育”2018年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为黑龙江省食用豆产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为优化我省种植结构、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