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阳军亮
研究领域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材料科学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先进材料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研究所
阳军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副院长,柔性印刷电子团队负责人。湘潭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2012年作为中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回国工作,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4年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获得中南大学升华学者人才计划,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先后在英国华威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从事研究工作。在Chemi. Rev., Chem. Soc. Rev.,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ano Energy, Chem. Mater., Nanoscale, Macromolecules, APL 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0余篇),SCI引用2800余次,H-index为31;申请国家专利23项(授权10项);受邀参与国际国内会议并做邀请报告30余次;与公司合作研制了适用于印刷电子学领域的卷对卷多功能印刷设备,已在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所应用;担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SID) 北京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2017.02‒)、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印刷电子标准专家组成员(IEC/TC119/)(2018.01‒)、中国可穿戴技术和设备产业应用联盟理事(2018.08‒)、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2016.10‒)、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Editorial Board)(2017.02‒);受邀担任NC, AM, AEM, AFM, NE, JMCA/C, ACSAMI, APL, JPCB/C, Macromolecules, PC, OE, SEMSC 等30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公司合作项目等2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柔性印刷电子及薄膜太阳电池。
查看详情徐婷婷
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专长为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主要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染料/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等方向开展研究。在碳基钙钛矿电池中对钙钛矿薄膜调控、界面修饰、光电性能和稳定性提升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用多官能团钝化剂和添加剂等多种策略修饰钙钛矿表面,有效地降低钙钛矿薄膜缺陷。成功制备了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5%的无空穴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钝化后的最优电池在室温和35%的湿度下,在1200小时后仍可保持80%的光电转换效率。对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未来的产业化发展带来有益的探索;2)在敏化太能电池领域,开发制备了新型的透明和半透明对电极材料,制作的敏化电池具有良好的双面受光和光电转化性能,其中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对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正面照射下得到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7%,背面照射下的效率为4.8%。可双面受光的敏化电池的研究有望应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器件。
查看详情徐保民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徐保民教授长期从事新型清洁能源材料和器件,功能材料及微机电系统用材料和器件,新型材料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可充电电池和低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功能薄膜材料和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特长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可充电电池、超级电容器、低温燃料电池、MXene
查看详情肖立新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肖立新,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国材料学会太阳能分会秘书长、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中国北区执委会学术副主席。 研究方向:有机光电子学 长期从事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如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器件,光伏材料及其器件物理等。 研究成果: 主持过多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973项目子课题。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及申请专利共30余件,SCI他引4500余次,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编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第一、二版),译著《有机电致发光-从材料到器件》,参与编著《锂离子电池》。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高效有机蓝光材料及其介观结构发光器件研究)。
查看详情吴存存
河北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在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及其光电器件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尤其是在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和光物理特性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自主搭建了用于制备钙钛矿薄膜的低压辅助系统,解决了高质量非铅双钙钛矿薄膜难制备的问题。目前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该方法对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进行调控,从而制备出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在晶体结构和光物理性能研究方面,能够熟练运用XRD、TEM等手段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用超快光谱等手段研究钙钛矿中的载流子动力学行为。在钙钛矿光伏器件和光电探测器以及器件物理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查看详情吴朝新
研究领域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吴朝新,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陕西省电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发光与光伏器件及其相关材料的研究,包括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型有机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及其照明器件、以及有机激光等研究方向。主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等多项。曾获西安交通大学“腾飞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陕西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等。
查看详情魏展画
华侨
在钙钛矿电致发光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钙钛矿组分空间分布管理”策略,一步法制备出高质量的准核壳结构的钙钛矿薄膜(CsPbBr3@CH3NH3Br),取得了高达20.3%的器件外量子效率,刷新了绿光钙钛矿LED的世界纪录,相关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通讯发表在Nature上,实现了华侨大学在此类国际顶级期刊上零的突破。 基于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有较多的工作积累,率先提出了“夹板式”和“打印式”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为显著地提高了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相关的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Engl.、Energy & Environ. Sci.和Adv. Energy Mater.等顶尖科学杂志上,另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其他高水平期刊论文20 余篇。
查看详情王照奎
研究领域
半导体器件与技术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王照奎,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仲英青年学者。于2011年获日本富山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任富山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杨阳教授课题组访问交流。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集中于器件制备、结构优化以及物理机制方面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100余篇,其中IF>10论文50余篇,包含Science (1篇)、eScience (1篇)、Joule(1篇)、J. Am. Chem. Soc.(3篇)、Adv. Mater.(9篇)、Adv. Energy Mater.(8篇)、Adv. Funct. Mater.(7篇)、Nano Lett.(2篇)、ACS Nano(2篇)、Appl. Phys. Lett.(18篇)等,论文被引用6500余次,H-Index为45。已获授权专利21项。
查看详情王晓峰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王晓峰教授长期从事能源相关研究,特别是新型太阳能电池及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电池商业化产品性能改进。其擅长的研究领域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如下: 1.在国际上首先发展了以氧化锡为代表的低温电子传输层材料,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论文自2015年发表以后长期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前1%)。 2.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基于生物材料(叶绿素)的生物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升,近年已经达到了接近已有光伏电池的性能。 3.开发二维层状材料(MXenes)将其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制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相关研究倍受瞩目。 4.针对三元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产品的性能进行改进,特别是电池的高低温性能的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 5.专注研究非铅钙钛矿材料(Cs2AgBiBr6),在非铅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查看详情王树峰
研究领域
超快激光及应用
北京大学理学部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
长期从事超快光谱学、非线性光学、有机/无机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中负责紫外-可见飞秒-纳米平台模块的建设,成功实现多波长、多材料体系的高时空分辨功能,随后基于此模块开展了飞秒-纳米时空高分辨动力学研究。迄今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其中包括在Adv. Mater., Nano Letters, Science Advances 等刊物,总计发表研究论文约130余篇,他引次数达4000次以上。作为科研骨干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仪器研制项目,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第三完成人)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第三完成人)。现为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