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燕

扬州大学农学院

魏海燕,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长期从事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机械化智能化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Field Crops Research》、《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作物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2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和一等奖各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

查看详情

宗媛

中国农业大学

宗媛,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201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继续博士后研究;2021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工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等。主要从事植物基因组编辑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以及小麦精准分子设计育种,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Genome Biology等期刊。

查看详情

缑金营

中国农业大学

猴金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2001年至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4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客座助理项目科学家。2014-2022在复旦大学工作2022年调任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2015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长期从事高光效高产、抗条锈病的分子调控机理和遗传改良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和FoodChemistry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查看详情

黄荣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黄荣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7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94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7年6月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7年11月至1998年11月,英国John Innes Centre博士后; 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美国Texas A&M 大学和Donald Danforth植物研究中心博士后。长期从事作物逆境胁迫适应与遗传改良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等课题20余项。曾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水稻和拟南芥为材料,系统地剖析了乙烯反应因子转录调控乙烯、脱落酸,蜡质及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剖析了乙烯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分子基础;发现并解析了乙烯与其他植物激素互作调控作物生长发育与耐盐性。 申请发明专利2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项;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在Plant Cell, Mol Plant, New Phytol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论文影响因子总计400多个点,引用达3900余次,其中单篇SCI论文引用最高达190余次;他引H指数35。参与编写专著4本;会议摘要60余篇;国际和全国学术大会报告60余次;指导培养研究生50多名。200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年度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查看详情

刘志勇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刘志勇,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和1999年中国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4年在瑞士ETH Zurich和美国Hawaii Agriculture Research Center进行博士后研究,2004年回国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6年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工作担任课题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小麦基因组学、遗传学和育种,利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手段解析小麦抗病性和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基础,发掘小麦野生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中抗病基因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及其优异等位变异,进行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 获得奖励:小麦抗病优质多样化基因资源发掘、创新和利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多样化抗源发掘、创新和利用。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查看详情

熊宏春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熊宏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博士后研究,2015年进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工作。主要从事小麦诱变机理发掘与优异突变材料分子鉴定及其育种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克隆了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8,发掘了影响抽穗期、千粒重等关键新等位变异。在Molecular Plan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育成小麦新品种5个。

查看详情

周升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周升辉,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6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项目。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选为所级后备人才、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与冰草间远缘杂交及其新种质创制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发掘,相关成果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查看详情

段凤莹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段凤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4年至2016年赴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学与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欧盟合作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主要从事玉米光合作用与氮素营养协同高效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等理论与应用研究,相关成果在PLoS Biology、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Field Crops Research、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1部。

查看详情

王逍冬

河北农业大学

王逍冬,男,198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学博士,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植物病理系党支部书记,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河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才。 主要从事小麦广谱抗病遗传改良、小麦锈菌毒性蛋白功能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Exp Bot、Int J Biol Macromol、Mol Plant Microbe I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1篇,参与发表SCI论文21篇,包括Plant Cell、PNAS等顶尖学术期刊,被引频次总计1085次,h-index 15,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参编教材和科普读物5部。指导研究生获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王焕如教授奖学金等。 王逍冬,男,1987年生,教授(特聘三级岗位),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学博士,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助理、植物病理系系副主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才。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5.9-2009.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导师:黄丽丽 教授; 2009.9-2014.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博连读),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振生 教授; 2012.8-2015.7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科学系(博士联合培养及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研究员 Jorge Dubcovsky 教授; 2015.8-至今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师 教学与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小麦广谱抗病遗传改良、小麦锈菌毒性蛋白功能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hytopathology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20篇,包括Plant Cell、PNAS等顶尖学术期刊,被引频次总计723次,h指数13,依托小麦转基因材料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指导研究生获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王焕如教授奖学金等。 社会兼职情况: 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秘书长、河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副会长、河北农业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副秘书长。受邀为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专题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期刊高校特约联络员,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BMC Genomics、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查看详情

刘杰

中国农业大学

刘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长期关注小麦株型和穗发育等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以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解析控制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分子基础和信号调控网络,挖掘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为小麦高产高效小麦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思路。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等。

查看详情
共37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