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马传喜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
安徽农业大学
马传喜,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2002年主持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承担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3综合增产技术”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作为第三完成人承担的“小麦品种淀粉品质及糯性变异的研究”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4年,获安徽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2009 年作为第二完成人的“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育成皖麦33、皖麦48、安农0711、安农1124等小麦新品种;2007 年入选国家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查看详情李文华
黑龙江省科技厅
李文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现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主编、参编高校教材5部,主讲本科课程3门,硕士研究生课程1门。现任农业部东北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首届头雁人才。
查看详情潘金豹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作物遗传学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潘金豹,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留校任教。1997年获中国农科院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研究一年,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现任植物科技学院院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作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在教学方面,先后从事农事学、农业科学研究方法、植物育种学、植物育种学各论、试验统计分析和专业英语等本科教学工作。担任数量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专题和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研究生教学任务。代表性成果:作为主持人,先后完成了《优质小麦和双高玉米新品种的选育》、《高产优质抗逆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应用双价抗病基因选育青贮玉米自交系》、《高产优质青贮玉米杂交种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超级玉米杂交组合选配及筛选研究》等课题。育成北白糯1号、北农青贮303、北农青贮208、北农青贮308、北农青贮316、北农青贮318和北农青贮356等玉米新品种。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教材和专著8部。获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查看详情吉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吉万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小麦染色体工程与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专项、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重点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二十余项。在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方面,获得了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20个,该项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利用缺体系对雄性核不育基因、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和白粉病基因分别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获得了小麦--中间偃麦草St组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用缺体回交法将簇毛麦、野生二粒小麦、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创制出一批兼抗白粉和条锈病的抗源亲本。在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方面,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西农509(国审)、西农529(国审)、西农511(省审)、陕麦159(省审)、陕麦150(省审)和远丰175(省审)等,在黄淮麦区推广3000多万亩。 主要获奖成果:“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的创制”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2完成人);“小麦种质资源中重要育种目标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获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强筋小麦新品种远丰175和陕麦159的选育”2015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查看详情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
贺浩华,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我国杂交水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三系法、二系法杂交水稻为我国水稻增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贺浩华同志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农业教育工作,在杂交稻育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优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作用”等多个学术观点。先后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 SCI 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育成水稻新品种40多个,获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6项;指导培养博士、硕士100多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项、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 1 项,张海银种业科技促进奖一等奖 1 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各2项,其成就对我国杂交水稻特别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和双季超级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 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二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首届青年科学家奖”、江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等荣誉称号,受到国内水稻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好评。
查看详情晏月明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晏月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和首都师范大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入选者,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The Crop Journal》、《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和转基因专项以及省部委科研项目,近年来在Genetics, Carbohydrate Polymer, Mol. Cell. Proteomics, Theor. Appl. Genet., J. Proteome Res,, Front. Plant Sci., J. Proteomics, Electrophoresis, BMC Plant Biol., BMC Genomics, Crop J., J. Agric. Food Chem.等本领域国际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170多篇,出版教材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4项。
查看详情冯锋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学院
冯锋,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曾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大豆病害研究及农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国际合作管理等工作。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作物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Phytopathology》、《中国科学基金》等刊物和《宏观植物病理学》、《中国基础学科发展报告》等专著,发表科研、科技管理、科技国际合作论文50余篇。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 ,任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理事会(Board of Trustees)理事。
查看详情焦春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焦春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公开发表农业科技译文50余篇,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次,其中主持完成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各1项。
查看详情乔卫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乔卫华,长期从事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基因发掘,水稻产业发展与规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农业部财政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项目等多项科研基金。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与获2017年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专著4部;联合培养博士生4名,培养硕士生12名。收集保护了我国丰富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引进的资源填补了我国种质库空白。利用鉴定评价的优异资源,构建了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建立野生稻基因组学研究、水稻新种质创制的材料平台,提供育种单位利用近万份次。各育种单位育成水稻新品种新品系10余个。参与多个地方农业主管部门的水稻种业与产业规划,推广水稻新品种。
查看详情杨跃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
杨跃华,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四川省宜宾县人,中共党员。西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优秀科技人才、泸州市拔尖人才,全国鲜食玉米大会优秀育种家。 杨跃华同志1996年开始从事鲜食玉米及蔬菜品种选育、种质改良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及参与国家重点项目20余项。是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鲜食玉米子专题“十五”至“十三五”主持人。创立“鲜食玉米改良回交转育”法,育成甜糯玉米新品种十八个。其中选育的泸玉糯一号,为四川审定第一个“甜加糯” 新品种,于2004年获国家品种权保护;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糯玉米天香糯八号,为四川审定的第一个“粮饲兼用型”多用途糯玉米新品种;该同志秉持轻简、安全、绿色的理念,选育出的鲜食玉米新品种能抗三个以上主要病害,在品种推广上结合长江上游生态特点,创制了“玉.稻.菜”、“玉.玉.菜”、“玉.菜+休耕”等轮作粮经高效复合模式,实现了鲜食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大面积的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累计推广育成品种及技术400余万亩,为农民实现增收近十亿元。作为主研人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地市州科技进步奖三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撰写生产建议5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