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长青

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毛长青,中信农业总经理,隆平高科董事长,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历任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科员、副主任科员;湘财证券客户中心高级经理、战略发展总部总经理助理;国信证券农业与食品饮料行业资深分析师;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首席策略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MBA,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学士。 主要科技成果及工作成就: 2006年~2012年,连续七年获得《新财富》农林牧渔最佳分析师前三名,2013年、2014年获得《新财富》最佳策略分析师入围奖,2017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15周年行业典范”荣誉奖。

查看详情

杨维才

研究领域

植物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杨维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发育、生殖细胞发生、雌雄配子体识别及胚胎发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Plant Cell等著名杂志,引用5000余次。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奖、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人选”。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和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Research,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入选“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

查看详情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汤永禄,博士,二级研究员。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耕作制度、作物生理和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专项和部省科技项目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在Crop Sci.、Field Crops Res、Agronomy J、《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0项;参与撰写专著8部和选育小麦新品种5个。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先后19项次被列为全国全省主推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节本增收20亿元以上。先后荣获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

马均,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组成人员,“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副组长。长期从事水稻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水稻超高产优质栽培、机械化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机理与技术研究方面成效显著。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持或主研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农业部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先后获得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农业科研人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四川省委“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科技增粮示范工程”先进个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荣誉称号。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团队建设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视察,马均同志向总书记介绍了基地建设情况、教书育人情况和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查看详情

李浩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李浩杰,博士,二级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油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四川油菜)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油料育种攻关首席专家,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及四川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四川省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部省项目20余项。育成油菜品种川油81、川油83等40余个;先后获省部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获得新品种权8项,发明专利2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rop 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专著3部,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2套,省级地方标准2套;研制国家省级主推技术4项;成果推广获得社会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

查看详情

万向元

北京科技大学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

万向元,北京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书记/主任。万向元2000~2010年主要从事水稻品质、抗逆和雄性不育分子遗传与育种研究;2011年至今,主要从事玉米雄性不育分子机理与不育系统分子设计研究,在雄性不育突变体批量化创制、不育基因克隆与分子机理解析、不育系统分子设计与遗传机理分析等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NAS、Mol Plant、PBJ、JXB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已接受玉米雄性不育相关论文16篇,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其中,通讯作者论文(An et al., 2020, PNAS)报道的“雄性不育基因ZmMs7分子调控机理与玉米等作物通用型显性不育系统分子设计”创新成果,受到了同行专家的积极评价,并受邀在Mol Plant发表前沿观点文章。通讯作者论文(Zhu et al., 2020, Mol Plant)为封面文章,基于ZmMs33基因研究发现玉米花药内层叶绿体对雄性发育的重要作用,受到同行专家的积极评价。通讯作者论文(An et al., 2019, Mol Plant)为封面文章和ESI高被引论文,报道了雄性不育基因ZmMs30的功能机理与应用价值,荣获2020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通讯作者论文(Zhang et al., 2018, PBJ)为封面文章和ESI高被引论文,提出并证明了“作物多控不育系统”概念,其相对于国外同类技术系统更稳定更安全,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积极评价。 近五年,以第1作者完成并出版3部国际英文专著中的3个章节;以第1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申请发明专利18项;以第1完成人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8项;以第1完成人荣获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以第1完成人荣获2021年中国发明专利银奖。应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6次;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CS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副主编,《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编委。 2、代表论著 已在PNAS, Molecular Plant, Nature Cell Biology, Plant Cell, Plant Biotech Journal,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 Genetics, TAG等国际期刊发表文章70多篇,SCI总影响因子超过300,引用次数超过2100次。3、获奖情况 2021年,中国发明专利奖,银奖,一种基于Ms7基因构建的多控不育表达载体及其用于保持和繁殖玉米隐性核不育系的方法(ZL201510301333.2),第1完成人。 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玉米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推广应用,第1完成人。 2020年,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ZmMs30 Encoding a Novel GDSL Lipase is Essential for Male Fertility and Valuable for Hybrid Breeding in Maize. Molecular Plant, 2019, 12(3), 343–359。(万向元,唯一通讯作者) 2019年,万向元荣获“第十三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奖”。 2018年,万向元被北京市评为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特聘专家。 2016年,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即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6年,获批“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团队”资质,即作物生物技术育种与产业化应用创新团队,万向元为团队带头人。 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泰山学者人才专家。 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海英高级人才专家。 2014年,获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资质”,即“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创新团队”,万向元为团队负责人。 2013年,荣获“中关村国家级人才特区科技创新高端领军人才奖”,即“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奖”。 2007年,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查看详情

薛红卫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薛红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和植物种子发育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在蛋白酶体及蛋白磷酸化参与激素作用、激素信号重要调控因子、激素间及激素与磷脂酰肌醇信号互作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水稻种子发育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工作,形成了研究特色,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迄今发表论著2部,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逾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Nature Plants,PNAS,EMBO J,Plant Cell和Molecular Plant等,多次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等撰写领域综述。主持承担“植物胚乳发育及储藏物质累积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基金委“高等植物开花时间多样性的分子机理”创新研究群体等。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查看详情

廖允成

山西农业大学

廖允成,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长期致力于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旱区作物与环境互作等方向的研究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部省级课题,先后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Field Crops Research》《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主编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农业生态学》等著作(教材)5部。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2012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查看详情

周文彬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周文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光合生理与分子相关研究,在Cell Research, Nucleic Acid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Biology, Plant Physiology, The Plant Journal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建立了一个以解决我国农业重大问题为宗旨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创建了“中国产量差与效率差”数据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任The Crop Journal副主编、作物学报编委等。

查看详情

段美娟

湖南农业大学

段美娟,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稻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在重要产量基因和颖壳颜色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稻米品质基因表达调控、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遗传与不育起点温度漂移规律、海水稻生理生态、杂交水稻混播混收机械化品种选育、转基因抗虫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湖南省重大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及长沙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3名。曾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查看详情
共37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