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元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吴新元,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小麦育种研究30多年,先后主持自治区、农业部等项目30余项,获奖成果5项,其中主持“新疆小麦高产优质早熟新品种选育引进及应用”获1999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优质小麦产业化工程技术开发”获2006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3年获自治区科技兴新贡献奖,2004年获自治区科技兴农先进个人,2009 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 年8月获“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 “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2012年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查看详情

许为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许为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小麦中试基地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行业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发表学术论文87篇,出版专著2部。育成小麦品种累计推广3.3亿亩,选育的郑麦9023较好地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广适性问题,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选育的郑麦7698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优质强筋品种产量普遍低于高产品种的难题,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育成的郑麦1860等节肥优质高产的绿色小麦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原学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查看详情

汤浩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汤浩,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华南区马铃薯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减施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福州试验站、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华东区域)、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薯7-6中试与示范》、财政部成果转化《叶菜用甘薯新品种福薯7-6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种业工程等项目20多项;主持育成了福建省第一个自育的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以及闽薯2号和福克76、引进了马铃薯新品种脱毒175,育成了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3、参与选育了11个薯类品种通过审(鉴)定。编著出版《果蔗优质高产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制定地方标准2项。“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选育”(第一名)和“叶菜用甘薯新品种福薯7-6选育”(第三名)分别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冬作区马铃薯育种体系建立及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第一名)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查看详情

刘庆昌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

中国农业大学

刘庆昌,博士,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自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甘薯遗传育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主(合)编著作教材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1998年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 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年入选第一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查看详情

田冰川

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田冰川,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信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长期从事农业产业运营与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在种业产业发展、国家产业规划、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受全国人大农委、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委托,作为农业领域资深专家,长期牵头或参与涉农涉种重大法律法规、国家发展规划、产业管理政策、区域发展规划等研究。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等发挥重大作用,并在牵头多个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协助北京、湖南、海南等多个农业省份编制生物种业产业规划及产业导入。 组织21家农作物、农业动物、林果花草、微生物等领域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等领军企业,联合出资、共同创办了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成为面向产业转移化的行业性创新联合体与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担当政府和行业智库、推进科技攻关与产研产融结合、促进行业重组兼并、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构建专业化新媒体矩阵。公开出版的专著文章超过100万字。

查看详情

毛长青

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毛长青,中信农业总经理,隆平高科董事长,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历任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科员、副主任科员;湘财证券客户中心高级经理、战略发展总部总经理助理;国信证券农业与食品饮料行业资深分析师;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首席策略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MBA,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学士。 主要科技成果及工作成就: 2006年~2012年,连续七年获得《新财富》农林牧渔最佳分析师前三名,2013年、2014年获得《新财富》最佳策略分析师入围奖,2017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15周年行业典范”荣誉奖。

查看详情

杨维才

研究领域

植物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杨维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发育、生殖细胞发生、雌雄配子体识别及胚胎发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Plant Cell等著名杂志,引用5000余次。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奖、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人选”。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和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Research,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入选“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

查看详情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汤永禄,博士,二级研究员。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耕作制度、作物生理和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专项和部省科技项目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在Crop Sci.、Field Crops Res、Agronomy J、《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0项;参与撰写专著8部和选育小麦新品种5个。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先后19项次被列为全国全省主推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节本增收20亿元以上。先后荣获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

马均,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组成人员,“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副组长。长期从事水稻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水稻超高产优质栽培、机械化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机理与技术研究方面成效显著。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持或主研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农业部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先后获得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农业科研人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四川省委“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科技增粮示范工程”先进个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荣誉称号。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团队建设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视察,马均同志向总书记介绍了基地建设情况、教书育人情况和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查看详情

李浩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李浩杰,博士,二级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油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四川油菜)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油料育种攻关首席专家,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及四川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四川省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部省项目20余项。育成油菜品种川油81、川油83等40余个;先后获省部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获得新品种权8项,发明专利2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rop 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专著3部,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2套,省级地方标准2套;研制国家省级主推技术4项;成果推广获得社会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

查看详情
共38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