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许世卫,男,1962年5月出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食物安全预警、农业信息分析与预警、农业信息智能服务技术等领域研究。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并秘书长、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全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咨询专家、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情报分会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信息与经济学部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食物与营养》、《农业展望》主编等学术职务,是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农业部信息预警项目、农业部“948”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和社会性公益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类型的科研课题43项。 曾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2项。在相关研究领域出版专著10多部,其中独著1部,主编10部、副主编4部。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发表SCI、CSSCI论文23篇。起草并获批行业标准2个,软件著作权登记15项。近几年来多次在国内外作有关农业信息分析预警、食物与营养、农业现代化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与大学邀请,多次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查看详情

韩文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韩文霆,男,1972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副院长,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农业高效用水学科群农业高效用水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方向PI,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和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业水土信息无人机采集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Journal of Irrigation & Drainage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JAB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Agricultural Aviation(IJPAA)等国际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水信息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感知与精准灌溉技术及装备,研究内容包括农业水信息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与装备;农业水信息天空地一体化感知系统的网络优化布局方法及智能组网技术;农业水多源信息时空融合与同化技术;农业水多维信息快速诊断、风险评估、预测预报技术;基于立体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农业水智慧决策及高效管理技术、产品、平台;基于变量技术的农业精准灌溉技术及装备。

查看详情

坎杂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坎杂,男,石河子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农业农村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报》编委,《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兵团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自治区教学团队负责人,自治区精品课程负责人。

查看详情

杨广

研究领域

水利工程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杨广,男,教授,博导,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博士后,University of Ottawa访问学者,兵团英才(第二层次),兵团优秀青年教师,兵团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兵团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兵团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科创中国”农业工程科技服务团高级专家、农业工程学报青年编委、新疆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会员、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新疆水利学会会员、人民珠江编委,石河子大学拔尖人才、石河子大学杰出青年基金、石河子大学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等。水利工程学科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评审专家,Hydrogeology Journal、Water and Environment Journal、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rrigation and Drainage等期刊评审专家。曾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2项,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SCI检索50篇,第一/通讯作者25篇,TOP期刊论文9篇,软件著作权17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参编教材3部,专著10部,曾获兵团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第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九)、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九)、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二)、水利部大禹奖三等奖(排名第五)、中华环保基金会优秀团队、新疆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疆水利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石河子市第十二届、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石河子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石河子大学杰出青年基金、石河子大学师德标兵、石河子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14年,2017年)、石河子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石河子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河子大学十佳班主任、石河子大学实践教学先进个人、石河子大学教学研究实践奖等称号。

查看详情

刘洪光

石河子大学

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土壤盐碱化治理、农田暗管排水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专题1项,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大学课题22项。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7篇,EI论文2篇,授权发明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获得兵团科技进步奖3项,指导第十三、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得三等奖2次、累进创新奖1项。参加第四届全国水利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优秀教师比赛荣获全国二等奖,指导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在教学和科技研究方面荣获各类奖项50余项。

查看详情

苏宝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苏宝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基础技术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日本农业食料工学会(JSAM)会员。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国际知名的农业工程实验室Vebots,是日本国内阁府科学、技术和创新局“创新策略推进计划(SIP)”“新一代农林水产业创新技术”项目主管野口伸(Noboru Noguchi)教授指导毕业的第一届中国留学生。工作后先后受聘为北海道大学伙伴(Hokkaido University Partner),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院农业科学先驱全球教育项目Program Fellow。 长期从事精准/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田间植物表型组学相关研究,是“未来葡萄园”国际团队(The Vineyard of the Future)负责人之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并以骨干身份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查看详情

许明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要从事土壤质量演变与调控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土壤学、水土保持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方向:1)侵蚀环境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2)土壤-植被互动效应;3)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2007年获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

查看详情

郑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过程、预报和侵蚀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工作。 郑粉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博士后。1960年10月生,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德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环境管理研究生班”进修,1998年1月至5月获美国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USDA National Soil Erosion Research Laboratory)资助在美进行土壤侵蚀过程的合作研究,在1999年,再次获得对方资助在美从事土壤侵蚀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工作。曾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现任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滑坡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壤学会理事,陕西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委员,《水土保持研究》编委,美国土壤学会会员,美国《土壤学百科全书》条目编写人等职。 学术成果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由于土壤侵蚀工作野外工作量大,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郑粉莉研究员近20多年来,一直扎根于黄土高原,潜心进行着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科学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如下:1)建立了坡面侵蚀—沉积—搬运过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定量刻画了坡面侵蚀—沉积—搬运过程,提出了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以侵蚀—沉积过程为主或以侵蚀—搬运过程为主的判别公式,研究了坡面汇流、汇沙对片蚀、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阐明了降雨强度、坡度、坡面水文条件和土壤条件对坡面侵蚀—沉积—搬运过程的影响,为坡面侵蚀过程的研究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2)首次研究了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对化学物质运移和地表水质的影响,发现壤中流条件下饱的泥沙搬运的能力是土壤水自由下渗排水条件下的6倍,地表径流硝态氮浓度和速效磷浓度分别是土壤水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0多倍和7倍,表明壤中流对侵蚀泥沙搬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有重要贡献,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3)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在细沟间侵蚀过程中基本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细沟侵蚀以径流侵蚀为主,但不能忽视雨滴打击分散土壤、增加细沟水流输沙能力的作用,揭示了细沟间侵蚀与细沟侵蚀及泥沙搬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为坡侵蚀预报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4)首次在国内系统地从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影响因素、定量测算方法及防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关键性的科学资料,对阐明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实质及其对入黄泥沙的影响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特有陡坡地侵蚀方式—浅沟侵蚀过程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浅沟侵蚀过程以侵蚀—搬运过程为主,浅沟侵蚀泥沙搬运能力主要受降雨径流强度和浅沟侵蚀发展过程的影响,为陡坡地侵蚀防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5)定量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各侵蚀带的侵蚀产沙关系,查明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部位,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6)在黄土高原唯一的次生林区建立了“子午岭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为西部大开发中发中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7)首次在国内系统地开展了人为破坏植被加速侵蚀过程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植被破坏前后土壤侵蚀演变过程等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研究西部环境演变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侵蚀演变中的作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可能性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8)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执法、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中国水蚀预报模型进行了设计。 多年来,郑粉莉研究员除从事土壤侵蚀学科前沿研究外,还多方争取国际合作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在1999年5月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土壤保持大会上,参加了中国政府申办2002年北京国际土壤保持大会(ISCO)承办权,并获得成功,为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多年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使她如今活跃在国际土壤侵蚀的舞台上,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主持人。《美国土壤学大百科全书》主编特邀请她为本书的撰写人之一。 郑粉莉研究员坚守“老实做人、勤恳工作、严纪宽人”的人生信条,如今她站在新的高度上,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为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事业开拓着未来

查看详情

刘延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延琳,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工与贮运研究室主任、酿酒微生物岗位科学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高水平SCI科研论文20余篇。建立中国葡萄酒微生物资源库,保有资源逾万份。研发两个中国本土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种并进入工业化应用。科研获奖4项,获批专利一项。创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Tasting Panel葡萄酒专业品鉴平台。

查看详情

崔永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崔永杰,男,日本鹿儿岛大学博士,教授。研制草莓采摘机器人、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嫁接育苗生产自动化装备、幼苗穴盘搬运装置、猕猴桃自动检测分级装置等。主持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研制8种装备。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果实信息感知与无损采摘方法研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 - 全自动嫁接育苗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 猕猴桃采摘、授粉多功能机器人的研发,陕西省果业专项 - 猕猴桃生产中分级标准制定与自动分级装置的研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猕猴桃智能分级系统的基础研究等科研项目。

查看详情
共8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