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王焱,博士,高级工程师,2005年9月起在中科院上硅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长期从事碳/TiO2基复合材料的微纳结构设计、表界面调控及其光电性能应用研究。在Chem. Engineer. J, Dyes and Pigments和Appl. Surf. Sci.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3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5项,授权15项(转让1项),授权国际专利2项;制定建材行业标准2项和上海市企业标准3项。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中科院先导A子子课题“深潜器内环境空气综合治理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上海市标准化试点、上海市知识产权专利导航、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及多项企业委托研发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先后参加了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重点、上硅所-SONY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 主要研究方向:用于极端环境空气净化的多元复合材料构筑与装备研发

查看详情

谢晓峰

研究领域

太阳能,电池,环境友好材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方向: 碳捕集与转化;光催化;空气污染治理;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18-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2010-2018,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2-201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访问学者 2008-201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2005-2008,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02-2005,上海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1996-2002,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研发处,实验室主管 研究领域: 长期专注于光催化材料构-效关系及催化降解特性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推广。创新提出低温诱导结晶方法制备纳米光催化复合溶胶,产品具有高效催化、可见光敏感、光致超亲水等优异特性,可在环境中稳定保持活性10年以上。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STS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经信委、内蒙古重点研发计划、企业横向课题项目等二十余项,金额累计3000余万元。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Environ. Sci. Techno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撰写发表英文专著Current Developments in Photocatalysis and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Chapter 7一章。申请专利32 项,获授权28 项。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互访交流频繁,发表合作SCI论文12篇。牵头制定相关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企业标准6项。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如立邦、PPG集团、亚士漆集团、东鹏集团、九牧卫浴、佛塑科技等推出一系列基于光催化应用的新产品,完成功能涂料、瓷砖洁具、自清洁玻璃、改性高分子薄膜等工程几十项,涂覆面积超过1000万平米。近年来受聘担任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黄海碳中和研究院理事会理事,获得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苏北发展特聘专家”、“科技镇长团优秀团员”、“江苏省双创人才”等称号。

查看详情

孙静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在纳米材料、低维柔性导电材料及光催化降解典型大气VOCs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已在Adv. Mater.,Nano Energy, ACS Nano,J. Amer. Chem. Soc., Carbon, J. Mater. Chem., J. Phys. Chem. C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他引一万余次,H因子 55,5篇ESI高被引论文。拥有授权专利47项,转让3项;起草发布建材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3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著有《纳米粉体的分散及表面改性》专著,应邀为Wiley等出版社英文专著撰写3篇英文章节。 [2] 曾先后参加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纳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纳米复相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中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纳米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及上海市纳米专项等项目的研究。、第三届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查看详情

孙卓

华东师大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中心

孙卓(Sun Zhuo)博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华东师大终身教授。从事纳米光电子器件与装备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100多项。毕业于兰州大学半导体器件专业(1985-95),上海交大复合材料博士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微电子系从事科研和产业化工作(1996-2003)。任上海纳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真空学会理事长;曾任纳光电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隆基绿能科技公司独立董事等。

查看详情

余家会

研究领域

化学

华东师范大学

余家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影像诊断试剂、纳米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主持过863,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专项及国际合作项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参与5部中、英文专著章节撰写。与长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查看详情

张青红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东华大学

张青红,1966年12月出生。材料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近几年在纳米二氧化钛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晶型和晶粒尺寸控制、光催化活性与晶粒尺寸的关系、氮化物半导体的制备与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刊物如:Appl. Catal. B, Langmuir,J. Mater. Chem., J. Am. Ceram. Soc., Chem. Lett.等刊物共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47篇,被SCI引用超过500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

查看详情

侯成义

东华大学

侯成义,东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江苏省“双创人才”,Materials Horizons新锐科学家。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任纺织行业智能纤维技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2019)副主任、台玻悦达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主要从事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100余篇SCI论文,获得了2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研究成果被Science、Nature报道,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主持了中央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担任过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期刊审稿人,新加坡A*STAR等项目评审人。 成果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均受到高度重视:用于环境危害检测与防护的新一代纤维技术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专项的资助;基于纤维/织物的智能环境感知技术受到中央军委科技委、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专项的资助,成果应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某部队;分别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新材料的中试级研发协议或产业化项目,项目成果分别代表上海市参展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入选中国“2021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

查看详情

史向阳

研究领域

纺织科学技术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史向阳,1970年8月生,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特聘教授。2008年回国前,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历任博士后研究员、第二级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助理教授。美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会员,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北京生理科学会理事及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兼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和生物科学纳米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葡萄牙马德拉大学“邀请纳米技术主任(Invited Chair in Nanotechnology),Wiley-VCH期刊Wiley Interdiscip. Rev.: Nanomed. Nanobiotechnol.副主编,Bioconjugate Chem.、Nanomedicine和Pharmaceutics编委;也是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和 J. Am. Chem. Soc.等84个国际杂志审稿人。

查看详情

莫秀梅

东华大学

莫秀梅,1961年12月生。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1991-1997年为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院副教授,1997-1999年为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学研究所博士后,1999-2003年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员,2003-2004年为德国亚琛工业应用技术大学访问教授,自2004年10月海外引进为东华大学教授,在东华大学组建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开展静电纺纳米纤维仿生组织细胞外基质用于组织再生的研究,主持完成了科技部863,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纳米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科研课题。发表文章300多篇,申请专利87项,授权27项。在纳米纤维用于血管再生、皮肤再生、神经再生、肌腱再生和软骨再生中做出了许多成果,ISI Web of Science显示她在静电纺丝领域的研究论文发表世界排名第七。研究成果分别荣获2008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目前还开设了医用水凝胶做止血剂和粘合剂以及三维打印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方向。现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超细纤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生物材料分会理事,为“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国际刊物编委。

查看详情

甘礼华

研究领域

物理化学

同济大学化学系

甘礼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4年生,浙江人。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创造学会理事,上海市颗粒学会理事,上海市创造学会环保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光固化先进材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无机材料学报》第五届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通讯编委,《Molecules》编委。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1992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物理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5月在同济大学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1-2月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7月至今在同济大学化学系/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担任讲师、副教授和正教授。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纳米材料,胶体与表面化学;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发表SCI研究论文160余篇,目前在网ESI高被引论文13篇、热点论文2篇,引用8400余次。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得上海市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优秀成果奖(指导教师)。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mail:ganlh@tongji.edu.cn 通讯作者 2009年:甘礼华(1964-),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胶体与表面化学、纳米材料物理与化学.E-mail:ganlh@tongji.ed.cn 2008年:甘礼华,教授. E-mail:ganlh@tongji.edu.cn 通讯联系人 2007年:甘礼华 (1964-),男,浙江常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 E-mail:ganlh@tongji.edu.cn 2006年:甘礼华,男,42岁,教授;研究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胶体与表面化学.通讯联系人.E-mil:ganlh@tongji.edu.cn 2005年:甘礼华(ganlh@tongji.edu.cn;Tel:021-65982654-802).联系人 2000年:甘礼华(1964年出生),男,副教授,从事均匀和超细分散体系研究.联系人

查看详情
共4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