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清

研究领域

饲料学,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侯永清,男,196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第一层次人选。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畜牧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先后赴美国北达科塔州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德州A&M大学访问学习。现任武汉轻工大学副校长,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动物营养与饲料安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农业部饲料资源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Email:houyq@aliyun.com

查看详情

方国家

研究领域

电池,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1984年7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86.9~1988.1 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物理系学习固体物理专业和光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1993.9~1995.12华中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及华中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1996.3~1997.3 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电子工程系光半导体器件研究室访问工作,同Mino Green教授合作,从事多孔二氧化硅及WO3光半导体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7.9~2000.11华中理工大学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脉冲准分子激光技术沉积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宽带隙薄膜及电致变色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获电子科学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和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1~200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主要从事宽带隙ZnO、MgO薄膜及场致电子发射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期间独立承担并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经贸委资助(场助热电子发射平板显示器件)研究项目、清华大学985项目(场助电子发射显示阴极)的研究工作。 2003年7月博士后出站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 2003.12~2004.12再次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从事纳米岛光刻技术、硅纳米结构、纳微米加工技术、场致电子发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光伏器件(有机无机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与钙钛矿太阳电池); 2. 电致发光器件及光电探测器; 3. 基于纳米结构的超级电容器及储能器件。

查看详情

李振

研究领域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湖北省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

李振(1976-),男,湖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光电功能材料.1997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 年于武汉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秦金贵教授)。2003年至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Research Associate (唐本忠教授组);2010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访问学者(Seth Marder教授组);2014年1-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Visiting Professor; 2018年2月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Honorary Visiting Scholar。至今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他人引用10 000余次,h指数为60。E-mail:lizhen@whu.edu.cn

查看详情

韩宏伟

研究领域

太阳能,电池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韩宏伟为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他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获武汉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在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加盟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近年来面向廉价清洁能源重大需求,他专注于印刷介观太阳能电池研究,近五年来在Science、 Nature Comms.、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杂志上发表SCI源刊论文7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1600余次;申请2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3项PCT国际专利;主持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查看详情

赵兴中

研究领域

电子技术,凝聚态物理学

教育部声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1978.3- 1982.1: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3—1985.1: 师从王仁卉教授,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5.3—1989.7: 师从中科院院士柯俊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题目“TiNi形状记忆合金亚稳相转变研究”。 1990.3--1995.4: 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 1995.4--1998.8: 美国宾州州大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材料研究所先后任访问副教授、博士后研究员。 1998.9--1999.7: 武汉大学物理系先后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8--1999.10: 香港理工大学机敏材料研究中心任访问研究员,从事铁电陶瓷/树脂基复合材料和铁电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合作研究, 1999.10--至今: 武汉大学物理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固体高分子电解质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研究,非常规微纳米结构加工和微流芯片研究,铁电、压电材料和传感器件,人工微结构电磁波调制材料等。

查看详情

黄道明

研究领域

综合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黄道明,男,1964年6月生。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水利部水资源论证和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估中心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水库生态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 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和多项水利部重点创新项目,参加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专题研究。近几年负责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WP4“重要生物类群对水域环境胁迫的生态学相应”、“金沙江、闽江梯级开发的累积生态学效应”、“针对四大家鱼繁殖的三峡工程生态调度前期研究”、三建委三峡生态环境保护后续规划中的“三峡库区水域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水利部行业专项“大渡河河口再自然化修复技术研究”等,主持完成了和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对汉江鱼类资源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西藏狮泉河、拉萨河直孔、长洲水利枢纽、赛格、岩桑树、苗尾、里底、乌弄龙、黄登、硬梁包、梨园、龙潘、大藤峡、藏木、土谷塘、丰满等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水生生物专题和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伊犁河、金沙江中游、金沙江下游、尼洋河、玉曲河、登曲等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综合开发规划环评水生生物专题以及西藏羊湖电站、乌江流域、红水河流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水生专题等项目,为建设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在水电开发的鱼类资源保护方面,作为主要技术骨干,研究攻克了鲂、长薄鳅等特有鱼类的驯养繁殖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了思林、长河坝、锦屏、龙开口、糯扎渡、功果桥、梨园、阿海、鲁地拉、观音岩等十多个增殖放流站的规划设计和索风营、思林、光照、宜昌、三峡等增殖放流站的循环水养殖设备制造安装以及索风营、思林增殖放流站的运行管理,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成功进行了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岩原鲤等人工驯养、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与仔幼鱼的培育。作为水利部水资源论证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评估中心专家库的专家,先后参加了柘溪扩机、仙游抽水蓄能、大盈江四级、沙陀、锦屏二级、景洪、彭水、白鹤滩、思林、善泥坡、董菁等电站,辽宁中部调水、沪昆客运专线、望东大桥、洞庭湖麻塘垸堤防加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太湖疏竣等工程,澜沧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澜沧江古水至苗尾河段水电规划、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澜沧江中下游水电梯级开发等环评大纲与报告书的专家咨询与评审,以及金安桥、狮泉河、思林、瀑布沟等电站鱼类保育措施的咨询、审查。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提供了决策支持。

查看详情

李冬生

研究领域

食品生物技术

湖北工业大学

李冬生,男,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现任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武汉市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化学与生物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药学实践》理事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技者协会理事。现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湖北省科技发展计划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转化资金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北省重大设备评标专家。李冬生教授长期从事食品发酵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明专利一项,主编教材三部(含副主编):《方便食品原料学与工艺学》、《生化工程》、《食品高新技术》,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查看详情

朱蓓薇

研究领域

水产品贮藏与加工

大连工业大学

朱蓓薇(女)(1957.3.23- )食品工程领域专家。陕西省咸阳市人,原籍江苏省宜兴市。1982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2004年获日本冈山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863计划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农转资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30余项。解决了多项食品加工领域的技术难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海洋食品的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出版《海珍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学术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蓓薇   院  系:食品学院   办公电话:0411-86323262   电子信箱:zhubeiwei@163.com   更新时间:2014-06-07   个人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食品工程领域专家。1982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2004年获日本冈山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研究方向:   1、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   2、水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

查看详情

吴立

研究领域

地下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吴 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63年12月20日出生,湖南省株洲市人。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爆破工程师协会(ISE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xplosives Engineers)会员、中国爆破工程协会会员、湖北省爆破学会会员、武汉市工程爆破协会会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文核心期刊《爆破》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凿岩爆破、爆破振动监测、边坡稳定性分析、凿岩机具、岩体力学、岩土加固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1作者论文3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曾获地矿部1994年度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和参与科研及工程设计项目30余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际合作项目4项;公开出版教材及专著2部。

查看详情

王复明

研究领域

水利工程管理

河南省道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复明,男,教授,河南省沈丘县人,1957年3月出生。   1982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水利系。1991年3月~1993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4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任教。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道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维护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河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工程设施安全评价与维护管理。主讲《工程结构反分析理论》、《现代工程检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约127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重点科研项目12项、重点工程科技项目4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南省科技功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人员成就奖、河南省中原学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查看详情
共2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