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锋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梁天锋,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轻简高效栽培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兼任广西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广西农业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专家组专家。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任务)、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2013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排名第 1;201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等奖各 1 项,排名分别为第 11 和第8。

查看详情

黄玉碧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黄玉碧,现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作物科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西南作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专家组成员。1984、1990和1997年分别获得四川农业大学农学学士、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年至今一直在农学院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生物统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担任农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副处长和农学院院长等职务。 主要从事西南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选育、杂交种组配及其应用推广,玉米淀粉生物合成机理和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主研选育出高配合力、优质、多抗的玉米优良自交系10余个、组配出川单系列优良杂交种20余个;对玉米淀粉生物合成机理及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一等奖4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1次,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

查看详情

黄长玲

研究领域

作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黄长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主任,研究员。1981-1988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学习,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198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2003年之前为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品种开发推广工作,现任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遗传育种中心主任, 二级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军人才;期间出访多个国家;1992.01-1992.06在CIMMYT学习。 主要科技成果及工作成就: 主持、参加、完成的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20多项。获得新品种权6项,在BMC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5篇,主编玉米著作6部,副主编 1 部,参编2部,培养研究生 20 名、博士后 1 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名。带领团队选育了中单909、中单808等20个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 05 亿亩,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 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 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杰出科技创新奖;2017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被评为“科学中国(2018)年度人物”;2018 年被评为 “2012-2017 年度中国种业十天杰出人物”;2016 年获北京市“首都科技盛典人物--推动北京创造的二十大科技人物”称号。

查看详情

宾士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宾士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党支部书记,研究员。 1981.09-1985.07 华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土壤农化专业学习 1985.07-1991.02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肥料科干部、助理农艺师 1991.02-1994.11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测试中心副主任(副科级)、农艺师 1994.11-1997.12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科技服务部主任(正科级)、高级农艺师 1997.12-2001.07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 2001.07-2006.02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主任、推广研究员 2006.02-2006.11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主持工作、法人代表),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主任 2006.11-2007.02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主持工作、法人代表)、党支部副书记,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主任 2007.02-2013.01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党支部副书记,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主任(兼) 2013.01-2017.11 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南宁)主任(兼) 2017.11-2018.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党支部书记 , 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主任(兼) 2018.03-2020.0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党支部书记 2020.09-广西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主要科技成果及工作成就: 1、2011年12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13年,《广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1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1989年12月,《广西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4、1995年12月,《含氯化肥科学施用研究》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5、2002年2月,《广西土壤诊断施肥网络工程》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八; 6、2004年12月,《广西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推广示范》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7、2006年12月,《水稻、玉米、甘蔗生物有机复合肥》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8、2016年12月,《广西水稻、玉米、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9、2010年12月,《稻草还田快速腐熟技术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排名第二; 10、主持开展“广西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广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示范项目”、“广西富硒农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

查看详情

唐文邦

研究领域

作物育种学,作物遗传学

湖南农业大学

唐文邦,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长沙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2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奖2项,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合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60多篇;作为主持或主研完成人,育成C815S、卓201S、卓两优141、卓两优1998、C两优396、陆两优996等60多个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2亿亩以上;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项,授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权8项。

查看详情

唐亚伟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唐亚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先后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高产稳产栽培规范指标研制”和“青稞新品种培育与大面积集成示范推广”课题或子课题等4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农田生态系统、973前期3项,申报并建成“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专业性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西藏青稞分中心”等平台建没项目5项;现任“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饲草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的岗位专家:主持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青稞优良品种培育与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构建”课题、科技重点研发项目“农作物育种”等10项,以及自治区财政专项“粮油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西藏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等25项。 通过项目研究,提出并实施了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青稞新品种选育思路,建立了不同生态区域青稞选育基地。带领青稞育种创新团队紧紧围绕高产、优质专用、多抗型育种目标,积极利用资源鉴定筛选与新种质创制的成果,开展新新品种选育研究。主持并鉴定筛选出了高产、强分蘖、抗倒伏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新品系149个,主持审定了藏青13、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山青9号、喜玛拉23号、喜玛拉24号等8个高产、优质、抗逆性青稞新品种,选育出高产、强分蘖、抗倒伏、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系13-5171-7、13-3492、13-6927等青稞新品系5个,申报并受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1等4个;作为主要完成人审定了藏青2000、冬青17号、冬青18号、冬青19号等4个;主持审定藏春11号、藏冬26号、山冬10号、艾玛岗2号等农作物新品种4个。在全区累计示范推广藏青690、藏青2000、藏青13、冬青18号、13-5171-7等青稞新品种195多万亩,增产增效十分显著。先后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项2项、三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2篇,团队合作发表研究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2篇。

查看详情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郭华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长期从事薯类作物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种业重大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各6部;获薯类相关国家专利授权12项;选育及引进薯类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登记)14个,获“马铃薯实生种子应用研究”“云南马铃薯地方品种资源收集、研究与利用”等省级科研成果奖 4 项。 培养博士 21 名 , 硕士47名,推广硕士27名。

查看详情

郭永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郭永霞,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绿色防控岗位专家。 承担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讲授《植物化学保护学》、《环境毒理学》等课程;撰写《利用多倍体诱导及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学术著作1部;主编《植物化学保护》等教材3部;在《高等农业教育》等学术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及作物抗逆性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主持、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省自然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参与课题“黑龙江水稻大面积均衡高产优质栽培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推广”等2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寒地稻田稻小球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等2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防治大豆根腐病木霉菌制剂研究与应用”等6个项目获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励;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微生物学通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查看详情

郭刚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郭刚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大麦青稞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产量和品质调控基因发掘研究,致力于构建稞集种质资源保护-精准鉴定-基因发掘-种质创新于一体的保护利用体系。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合作选育中饲麦1号等大麦新品种6个;主编和参编大麦青稞相关专著6部;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农业农村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专项等公益性行业性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Nature Genetics、The Crop Journal、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合作研究论文近40篇;联合指导西部之光学者2名、博硕士研究生8名,合作在站博士后2名。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副主任,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科协首批青年托举人才、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查看详情

祝水金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博导,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农学字棉花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国际ICGI棉花育种与功能基因组学主席。技术特长为植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物育种-棉花遗传育种,作物种子工程与产业化,棉花副产品综合利用。主持完成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重大课题,主持育成棉花新品种20个,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查看详情
共37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