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杨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朱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导。以油料作物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和古四倍体大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子、遗传、群体和基因编辑角度,对作物开花时间和地上部分株型进行农业基础研究,并开展生物育种工作。 2020至今:“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 2017-20: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016-17:助理研究员,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 2011-15: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 2007-11:学士,浙江大学,获竺可桢学院荣誉学位

查看详情

王松寒

南京农业大学

王松寒,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与作物生态,主要关注水稻生产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与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学科学基金等项目,在Scienc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查看详情

张耗

扬州大学

张耗,扬州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类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多项国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11项,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2部,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曾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先后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查看详情

杨建昌

扬州大学农学院

杨建昌,男,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水稻籽粒灌浆和高产高效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有重要创新;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自2014年起被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列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查看详情

曹宏鑫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曹宏鑫,博士,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首席专家、江苏省首批“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兼职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导师、CIMMYT和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南京分中心主任、院资环所、经信所及信息所副所长等。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农业关键技术。近五年主持国家部省级课题7项,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江苏农业科技奖和江苏省农科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杰出贡献奖1项;授权知识产权22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模型学》及《基于模型与感知的油菜生产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其中,SCI/EI收录32篇。目前是《中国农业科学》、《麦类作物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智慧农业》、《As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等编委会委员、全国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遥感与GIS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先进农业信息处理(IFIP)专委会委员。

查看详情

蒋先义

德阳市种子协会

长期从事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农作物种子技术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筛选、鉴定、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加工、、营销。曾任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油菜专业委员会委员;德阳市种子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德阳市农业局推广研究员、德阳市种子公司副经理。现任德阳智慧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德阳市种子协会秘书长;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查看详情

周斌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周斌,博士,副研究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豆类室副主任,食用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豆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栽培技术研究,致力于安徽省食用豆产业发展。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课题1项,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二等3项。育成豆类品种10余个,制定地方标准4项,发表论文40余篇。

查看详情

朱速松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朱速松,男,博士,研究员,1988年大学本科毕业,1994年硕士毕业,2005年博士毕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工作。近10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审品种1个,省审品种3个,省鉴定恢复系2个,不育系1个,参编著作2部。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分别在《作物学报》 《分子植物育种》 《作物杂志》 《中国稻米》 《种子》 《食品工业科技》 《粮食与油脂》等期刊上发表文章15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发表文章1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1993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1996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排名第四)、1999年获得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十三)。为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获得第七届“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查看详情

朱慧珺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朱慧珺,女,1983年12月生,汉族,山西太原人,农业推广硕士,副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豆体系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团队骨干成员。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分会高级会员。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专家。主要从事食用豆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食用豆育种、栽培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参加了国家、省、院及横向课题19项;主持完成山西省面上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9项、院级项目8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1项;鉴定成果3项,均达国内领先以上水平;育成食用豆新品种8个;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其中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3项;参与编制山西省地方标准4项;参与编写著作3部。

查看详情

吴健强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吴健强,男,1988年10月出生,湖北省潜江人,硕士研究生,2013年12月-现在于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任职,主要从事水稻育种与推广应用工作。任职至今,主持完成贵州省级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及省级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5篇,共同作者发表论文多篇。以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三)完成选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个,参与选育及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多个。对水稻育种及推广工作较为熟悉,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查看详情
共38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