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吉昌

研究领域

元素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 1. 含氟功能分子的合成与反应:开发温和高效的氟化试剂,发展新颖氟化学反应,进行含氟药物分子和功能材料分子的合成 2. 绿色、高效分离纯化方法:针对组成复杂的混和物体系,发展高效分离试剂和绿色纯化方法

查看详情

龙志奇

研究领域

冶金工程技术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持国家"863"专题项目"磷矿处理过程中萃取回收稀土技术研究",提出采用表面活性剂改变体系过饱和度和硫酸钙结晶思路,解决稀土元素在磷酸体系中有效富集问题,将稀土富集度从30%提高到70%以上,开展对磷酸中稀土萃取体系的筛选、萃取机理研究、萃取工艺优化及"非平衡萃取技术"的应用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204和P507或Cyanex272的混合萃取剂在硫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的协萃机理研究",负责研究混合萃取剂对各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参与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四川氟碳铈矿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技术开发”,负责萃取分离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工作。此外,参与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第三代”硫酸法冶炼工艺推广工作,建成年产15000吨氯化稀土生产线;承担电解还原法制备高纯氧化铕工艺研究,负责完成核心工艺和设备研发,建成世界最大的高纯氧化铕生产线。2005年,作为主要成员承担非皂化萃取分离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与8家稀土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已在5家稀土企业实施。 工作期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发表文章30多篇(第一作者5篇),申请专利32多项,其中授权11项。2007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查看详情

李永绣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稀土与微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1]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与多家企业合作从事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2]稀土纳米材料与抛光技术:完成了“新型稀土抛光粉及超细氧化稀土生产工艺研究”,并建设了超细与抛光材料中试基地。

查看详情

池汝安

研究领域

化学

武汉工程大学

池汝安,男,195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宁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长期从事稀土分离与化学冶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有的在国外著名杂志和国内核心刊物等上发表,分别被SCI和EI收录31篇,ISTP收录2篇,被中国期刊引用索引122次,国外杂志SCI引用32次。

查看详情

张安文

中国稀土学会

稀土领域资深专家。张安文,1947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历任包头稀土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内蒙古稀土集团董事, 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长期从事稀土火法冶金、稀土在钢铁中应用科研及技术推广和稀土科研管理、生产、销售管理工作,2006年后任中国稀土学会 副秘书长。 兼任内蒙古稀土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查看详情

石杰

中国稀土学会

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化学专业,日本国立富山大学水素同位素研究所博士后。

查看详情

冯宗玉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有研稀土精细化工事业部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稀土冶金与应用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稀土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评估专家等。 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一直从事稀土矿冶炼、稀土分离提纯和稀土化合物材料的研究、工程化开发及推广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技经费累计达到1亿元以上。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个人获得首届中国稀土学会青年科学家、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西城区优秀人才、有研总院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项排名2)3项,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论文奖一等奖2项。

查看详情

陈卓

研究领域

冶金工程技术,化学工程,热工学

北京理工大学

从事以能源为导向的低维半导体材料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线、二维薄膜等材料的可控制备与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及其在光电器件、催化等方面(尤其是能源相关)的应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在 J.Am.Chem.Soc., ACS Nano,Chem. Mater., Small, J. Mater. Chem. 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并担任Nat. Commun.、 JACS、Chem. Mater.、Small、JPCL、JPCC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研究领域:1、光能-化学能转化(绿色催化)(光催化、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等);2、光能-电能转(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3、电能-化学能转化(新型储能电池等)。

查看详情

曹学强

研究领域

应用化学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姓名:曹学强 二、基本情况: (1)出生年月:1964年10月; (2)学位:①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中国); ②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德国); (3)职称:首席教授,二级研究员; (4)工作院系: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三、教育经历: (1)1982-1985:湖南省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科,学习; (2)1988-199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3)1998-2002:德国鲁尔-波鸿(Ruhl Univ.-Bochum)大学,获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 (1)1985-1988:湖南省益阳地区大通湖农场第一中学,教师; (2)1994-2001: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 (3)2002-2014: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三级研究员(2008),二级研究员(200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 (4)2013-迄今: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2013)。 五、研究领域: (1)能源材料;(2)纳米材料;(3)材料合成。

查看详情

廖春发

江西理工大学

"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江西省“赣鄱555”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冶金工程)带头人,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兼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委员会主任委员、冶金反应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稀土化学和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教育部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Rare Earth》、《中国稀土学报》等7部期刊编委。长期从事稀土、钨等稀有金属高效分离及高值化利用、冶金二次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1项为重点项目,863、973项目子项2项,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横向项目30余项;多项成果被转让,获得各类科技奖奖项6项,其中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等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主编《稀土冶金学》1部。 "

查看详情
共14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