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褚健
研究领域
控制科学与技术
浙大海纳中控自动化有限公司
褚健1989年回国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自动控制理论前沿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时滞系统状态空间建模方法、多滞后鲁棒最优控制策略和时变时滞系统的H∞优化控制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方法解决实际工业问题; 在非线性控制方面,提出了分步变换与分步设计方法以及非线性观测器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关于控制系统分析的鲁棒度指标及鲁棒观测器设计方法; 针对输入或干扰幅值有界控制系统,提出了l1/H2混合优化控制方法,并利用凸二次规划方法求出精确解,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共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3部。 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 "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749,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开发)3400万和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包括6个课题共16个专题,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3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2项等国家和省部委纵向课题共32项,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褚健教授的重要特点。 褚健不仅始终关注并跟踪着当今国际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还组织大量青年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协同攻关,在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技术开发及产品化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国内空白的SUPCON JX系列集散控制系统,解决了可靠性的冗余技术,开创了大型自动化装备的国产化新局面,已推广应用4000多套;在国内率先研制出JL系列无纸记录仪;研制了多种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及智能仪表;开发了综合集成软件(AdvanTrol-PIMS)、优化与先进控制软件包(APC-Suite)等一系列高技术产品,并形成了产业化。 [7] 2018年5月8日,一份公示材料显示,浙大原副校长,中控集团创始人褚健,将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支持,拟立项的中央财政经费为2758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查看详情陆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陆军,1964年11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男,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机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专家。1988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通讯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 陆军是我国预警机信息系统领域学术带头人。建立了我国预警机信息系统技术体制,突破了综合效能、空地协同两项关键技术,主持完成首型国产预警机、出口预警机及空地协同系统研制,实现了我国预警机技术跨越式发展,为我国预警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发明专利13项,论著 22项。具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学风严谨,爱岗敬业。获五一劳动奖章、国资委优秀党员、光华工程科技奖、CCTV创新人物。团队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团队"称号。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孙凝晖
研究领域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年:孙凝晖,男,1968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系统结构、文件系统.
2014年:Sun Ninghui,born in 1968.Received his BSc degre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1989,and his PhD degree from the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urrently professor of the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mputer architecture,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etc.
2013年:Sun Ninghui,born in 1968.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Senior member of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systems.
2012年:孙凝晖,男,1968年6月,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机.
2011年:孙凝晖,CCF理事、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机.snh@ict.ac.cn
2010年:孙凝晖,1968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snh@ ncic.ac.cn).
2009年:孙凝晖,1968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
2008年:孙凝晖(1968-),男,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并行处理体系结构、分布式操作系统、性能评价和文件系统.
2007年: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1999年在中科院计算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并行计算、高性能计算、体系结构等.
2006年:孙凝晖 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作为主要人员或负责人参加曙光一号、曙光1000、曙光2000、曙光3000、曙光4000系列等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主要研究领域是高性能计算机.
2000年:孙凝晖,男,1968年生,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并行处理.
张平
研究领域
无线通信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张平,无线通信领域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WTI)所长、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教授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并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平教授主持参与的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奖等奖项。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查看详情王小云
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王小云,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密码理论与密码数学问题研究。2010年获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密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国女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973”课题、“863”课题、“九五”和“十五”密码发展基金等。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作为优秀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二十周年巡礼20项研究成果之一。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Hash函数与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入选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研究计划5个代表性成果之一,其中在Hash函数与MAC码分析方面鉴定结果为国际领先。1983年,王小云从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毕业 [8] ,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1987年)、硕士(1990年)和博士(1993年)学位,导师是数学家潘承洞院士 [9-10] 。 1993年,王小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山东大学数学系讲师(1993年7月-1995年6月)、副教授(1995年7月-2001年6月)、教授(2001年7月) [11] 。 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计划”。同年7月,受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讲座教授 [12] 。 2006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年担任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3] 。 2011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8月增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初步候选人。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5] 2018年1月29日,在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王小云当选为天津市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 。4月14日,参加的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守护幸福”系列节目播出 [6] 。 2019年9月7日,第四届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在北京揭晓:王小云(女科学家)获奖。也是四年来第一位获奖的女科学家,奖励她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她的创新性密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进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
查看详情高金吉
研究领域
石油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6年:高金吉,男,194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诊断与自愈工程. E-mail:gaojinji@263.net
2012年:高金吉,男,194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诊断与自愈工程.E-mail:gaojinji@263.net
2010年:高金吉,男,1941年出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与自愈工程.
2009年: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E-mail gaojinji@263.net.联系人
2008年: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设备诊断工程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1993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副总工程师,在国内工业企业率先开发应用设备诊断技术,攻克了国家重点工程辽化试车、生产中多项关键设备重大技术难关;研制出机泵群网络化监测诊断系统、振动诊断软件包和预知维修系统,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创建诊断与自愈工程研究中心,任北京化工大学安全科学与监控工程中心主任.
2007年: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高金吉,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院士.
2005年:高金吉(1942-),男,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设备诊断工程学科理论和应用技术、机械监控、故障自愈研究以及机械故障机理和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1年:高金吉 (1942-),男,辽宁本溪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教授级高工,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兼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学院院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从事石油化工设备技术工作,研究方向为设备诊断工程.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特贴.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专利2项.
柴天佑
研究领域
控制科学与技术
东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IEEE Fellow, IFAC Fellow。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局成员及IFAC制造与仪表技术协调委员会主席(1996-19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2010-2018)。现任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11~),《自动化学报》主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究。提出了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生产全流程多目标动态优化决策与控制一体化理论与方法;主持研发了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及系统、重大耗能设备智能运行反馈控制技术及系统、生产全流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流程工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发表IFAC会刊和IEEE汇刊论文共计150余篇,其中1篇论文获国际控制技术顶级期刊IFAC杂志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1-2013 最佳论文奖。已培养博士百余名,硕士240余名。应邀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举行的IFAC、IEEE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3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五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十二项;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功勋奖,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年获第一届杨嘉墀科技奖一等奖。2007年在IEEE系统与控制联合会议上被授予控制研究杰出工业成就奖,2017年获亚洲控制协会Wook Hyun Kwon 教育奖。
查看详情李伯虎
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仿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专家。发表论著260件。
查看详情邬贺铨
研究领域
光纤通信技术
中国工程院
邬贺铨,1943年1月16日出生于广州,男,汉族,广东省番禺人,通信专家。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顾问、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数字和光通信系统研究开发工作。从2003年以来先后作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主任组织IPv6项目研究试验,作为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科技重大专项总师,组织3G/4G/5G项目研究开发。近年负责组织重大工程科技咨询项目研究。主持研制的30路PCM(脉冲编码通信)终端设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持研制的155M/622M SDH(同步数字系列)光传输系统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孙优贤
研究领域
工程
浙江大学
孙优贤(1940.12.23- )工业自动化专家。浙江省诸暨市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自控联制浆造纸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副理事长。在现代控制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针对复杂工业系统的高度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高度关联性、特大纯滞后和信息不完全性等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建模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容错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并在大型工业装置中得到成功应用,初步建立了现代控制工程的方法论体系。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制浆、造纸、生物化工等大型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中的重大关键技术,成功地研制了Supcon 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Suny TDCS9200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以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制浆造纸、生物化工自动化工程领域,针对大型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建立了24种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25种高级控制算法,18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了6种造纸专用仪表和12个软测量软件,并在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