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华

中北大学

1981.09 - 1985.07 太原机械学院 兵器测试技术 学士 1987.09 - 1990.02 南京理工大学 振动、冲击、噪声 硕士 1993.02 - 1996.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精密仪器与机械 博士 1985.07 - 1987.08 太原机械学院 助教 1990.02 - 1993.01 太原机械学院 讲师 1996.05 - 1999.02 华北工学院 副教授 1998.02 - 2017.06 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系主任,教授 2006.09 - 2010.06 清华大学 博士后 2017.07 -至今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院长 2002.05 - 2003.08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马铁华,男,二级教授,博导,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军委科技委特聘专家,“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新兴产业(煤层气)领军人才、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30多年来,马铁华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致力于高压(≤800MPa)、高冲击(≤20万g)、高温(≤3000℃)、高速(≤2000m/s)、强干扰等恶劣环境下的动态测控技术及装备方面的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重大项目和军科委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重点项目5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2项,发表学术论文88篇,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兵器、航空、航天和油气开采等领域。 马铁华教授所带领的“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山西省科技重点创新团队作为山西省1331工程(全省二个科技前沿创新团队之一)重点创新团队,围绕山西省“111”创新工程的“煤成气”、“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轨道交通”和“通用航空”产业领域,将军工动态测控技术优势与我省经济建设需求结合,聚焦“六新”突破,积极推进产学研技术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山西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在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下出版学术专著《新概念动态测试》一部(排名第二),2017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21年,在山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马铁华教授作为中北大学重大科技专项负责人,与航天三院一道,积极筹建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任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获奖情况: 200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获山西省“科技奉献”个人一等奖;荣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 2012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5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获山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8年获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一等奖; 2020年获山西省首届专利奖;被授予“山西省科技功勋”荣誉称号。

查看详情

关世玺

中北大学

1985年9月至1989年6月,在太原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7年9月至2000年10月,在华北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学科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9年7月至2003年12月,在北方动力集团从事特种车辆发动机工艺制造技术工作,担任国家某型号发动机装配总工艺师; 2004年1月至今,在中北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北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系主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通用航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航空宇航制造工艺与装备、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主持和承担国家级XXX科研项目3项,主持山西省重点科研研发项目2项,兵科院基础研究项目1项,主持各类重点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国防工办鉴定项目1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参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3部,其中“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查看详情

曹慧亮

中北大学

工学博士,校任教授,博导,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三晋英才,IEEE Member,中国微米纳米学会高级会员,ICAN中国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函评专家,多个国际顶级期刊的审稿专家以及《导航与控制》和《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的编委。 于2008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读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期间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做为联合培养博士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习。2014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 本人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微惯性器件、微纳传感、信号处理、物联网等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高过载、高压、高旋、狭小密闭空间等复杂恶劣环境中惯性参数测试需求,增强器件的存活能力,提高极端环境下微纳传感器件的应用精度。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微纳传感器件的设计、加工、封装和测控技术,高精度和抗高过载微惯性器件制造和测试技术,惯性器件输出动态信号处理技术。 本人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一项,装发重点领域基金一项,军委科技委创新基金一项,省部级项目六项(含一项重点项目),并且在上述项目支持下,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热点论文1篇),EI收录10余篇,申报专利30项,授权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其中英文专著1章节,中文专著2部)。

查看详情

赵宁

研究领域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赵宁,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传统技术,机械动力学及其控制,CAD/CAE/数字仿真;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E-mail:zhaon@nwpu.edu.cn. 2015年:赵宁(1958-),男,广东广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zhaon@nwpu.edu.cn. 2014年:赵宁,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先进传动技术、CAD/CAE/数字仿真技术. 2013年:赵宁(1958-),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械动力学. 2012年:赵宁(1958-),男,广东广州人,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械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CAD/CAE研究. 2011年:赵宁(1958-),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动力学及其控制、优化设计,zhaon@nwpu.edu.cn 2010年:赵宁(1958-),男,广东广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机械(汽车)动力学等. 2009年:赵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动力学及其控制、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CAD/CAE/数字仿真及其一体化技术等. 2008年:赵宁,男,1958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7年:赵宁,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动力学及其控制、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CAD/CAE/数字仿真及其一体化技术等. 2006年:赵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动力学及其控制、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CAD/CAE/数学仿真及其一体化技术等. 作者通迅地址:西北工业大学324信箱 (710072) E-mail:zhaon@nwpu.edu.cn 2005年:赵宁 (1958-),男,广东广州人,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汽车(机械)动力学及其控制、优化设计、可靠性分析、CAD/CAE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查看详情

程晖

西北工业大学

程晖,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5月出生,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导,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主任,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项目,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主要从事先进装配与连接、复合材料损伤分析等领域研究工作。 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用飞机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7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2完成人)

查看详情

冯华山

西北工业大学

199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获得机械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1998~2001年在航天四院四十一所103室任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师; 200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获得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并获提前攻博; 200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自博士研究生期间至留校后,一直从事机器人仿生机构设计及其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当前及未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新型关节模组的机构设计与智能控制、多关节动力学协同与柔顺运动控制以及新概念驱动关节与机器人系统等,先后参与研制电驱动四足机器人、双动力双臂手轮履复合救援工程机械、四轮腿全地形全向移动机器人、体内介入软体机器人、遥操作双臂移动机器人等。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地面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广州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心客座教授。

查看详情

吴宝海

西北工业大学

吴宝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1997 年、2000 年和2005 年分别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9 至2007.12 于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校工作。2014.9-2015.9于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进行访问学者研究。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陕西省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会员。 长期致力于多坐标高效精密数控加工技术、智能加工技术的研究。自2000 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 余篇,其中SCI 收录30余篇,EI 收录20余篇。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 余项。先后主持完成自由曲面离心式叶轮、航空发动机叶片多轴数控加工专用编程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在国家重点型号工程中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12项。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以及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等国际期刊和航空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著名期刊的审稿人。

查看详情

王战玺

西北工业大学

主要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 2001年9月-2005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学士 2005年9月-2006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 2006年9月-2013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博士 2008年9月-2010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联合培养博士 2013年7月-至今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师 研究领域及特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仿生机械设计及理论、机器人应用技术以及压电智能结构建模和振动抑制。作为技术负责人支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载人航天预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技统筹重点项目以及其他校企产学研科研项目十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5000万元。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研制高精度测量设备、AGV移动机器人自动化制孔设备、大部件数字化对合装配系统等高端制造装备12台套,成功应用于西飞、陕飞、中船705所、航天803所等单位,为国防重点型号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查看详情

莫蓉

研究领域

机械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莫蓉(1957-),女,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CAD、协调设计等,通信作者,E-mail:morong@nwpu.edu.cn; 2015年:莫蓉(联系人),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Tel.):029-88495354;E-mail:morong@nwpu.edu.cn. 2014年:莫蓉(1957-),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CAD、协同设计、三维模型检索和知识工程等 2013年:莫蓉,女,1956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2年:莫蓉(联系人),教授,博士,morong@nwpu.edu.cn 2011年:莫蓉,女,1957年生。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莫蓉(1957-),女,湖南常德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CAD/CAPP/CAM. 2009年:莫蓉,女,1957年生.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8年:莫蓉,女,1957年生.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CSCW、网络化制造.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90余篇. 2007年:莫蓉,女,1957年生.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莫蓉,女,1957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5年:莫蓉,女,1957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0年:莫蓉,女,1957年生.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 710072)CAD/CAM研究中心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CAD/CAM、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已发表论文20余篇.

查看详情

王猛

研究领域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系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英才计划”入选者,千万元级项目负责人,宁夏共享集团特聘专家,西安铂力特公司技术专家,现任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长期从事凝固理论、铸造技术以及增材制造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专题2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课题、载人航天领域预研课题、装发预研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25篇,参编著作3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其中“成分及组织可控的激光立体成形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奖优秀奖,并作为核心专利技术在西安铂力特实现成果转化;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查看详情
共1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