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例讨论,到移动智能终端手持PAD和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中卫聚焦群众求医问诊急难愁盼问题,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医疗服务,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门诊、住院、服务各个环节。
在中卫市人民医院,灵活协调的“机器人医生”正在大显神通,助力骨科诊疗“智”造无限可能。
去年7月,中卫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中卫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手术中,在“机器人医生”的辅助下,计算机控制平台根据术前制订的方案确定截骨锯片的运动范围,自动调整机械臂末端摆锯位置和角度,使截骨锯片自动对齐术前规划的截骨平面,并由术者轻推机械臂,完成了截骨操作。
“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让手术过程实现了数据化、可视化,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中卫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骨科学科带头人张维新说,有了机器人的帮助,骨科手术过程更加精准快捷,患者软组织创伤更小,术后功能恢复更快。
如果说“机器人医生”便捷了医生实施手术,那么移动智能终端手持PAD则是护士的随身“电子数据库”。
在中卫市中医医院各科病区悬挂的护理大屏上,清晰显示着需要护理的患者人数、护理级别、当天出院人数以及需要治疗、导管、输液、口服、注射的在床患者人数。每位患者的药剂种类、用药需求、饮食禁忌等在屏幕上均有详细记录。这些数据,不仅更直观地反映病人的动态信息,还同步显示在护士手中的移动智能终端手持PAD上。
护士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手持PAD可快速、准确地识别患者身份及信息,为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如果信息不相符,系统就会立即提示,既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规避了护理差错,护士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患者的护理治疗,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在进一步推动医护工作智能化、高效化的同时,通过建强平台、分级诊疗,我市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联动。患者在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可享受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
沙坡头区常乐镇李营村村民张立梅干活时不小心扭伤了手腕,便就近到常乐镇卫生院拍摄DR片。现场,卫生院将拍摄的DR片通过沙坡头区智能分级诊疗远程系统传送给了沙坡头区医疗健康总院,总院专家线上研究并给出了诊断结果,卫生院根据诊断结果为张立梅开了药,并进行后续医疗。“从拍片出结果到诊断开药,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镇上看病报销比例大,方便又省钱。”张立梅说。
随着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的不断释放,我市通过持续深化“互联网+医疗”,加快推进健康中卫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门诊、影像、超声、心电、病理五大远程中心,完善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远程体系,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全市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共认”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各类会诊35万例,“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术后护理、针灸、推拿等上门护理服务8300余人次,健康福祉惠及千家万户,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来源:中卫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