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

发布时间: 2024-07-10 16:18:45

27
1022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本期“实践有力量”聚焦包头高质量发展,看包头如何凝心聚力,蝶变焕新,努力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和“新材料之母”,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

牢记嘱托,抢抓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聚焦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要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以下简称“两个稀土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做好由“矿”变“土”、由“土”变“材”、由“材”变“用”三篇文章,努力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家稀土研发的最强大脑、产业发展的最强板块,向着“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迈进。

担当使命,扛牢责任。包头以“树立雄心壮志,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重振包头雄风”为奋斗目标,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量利用、规范化管理,不断推动稀土应用产业向高端和前沿领域拓展,全力打造稀土新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动稀土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图片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图片来源:包钢集团宣传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从1992年获批全国唯一以稀土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到稀土冶炼分离、稀土金属、储氢和抛光材料产能居全国第一,永磁材料产能居全国第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稀土高新区”)实现了稀土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成就了从行业低端到产业高端的蝶变重生。作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稀土高新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引擎”,坚持“走出去”招大引强,“请进来”共谋发展,组建稀土永磁电机、晶硅光伏、储能(氢能)产业等20个招商组,加速推进7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包头稀土产业检测检验中心和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计划到2025年,稀土永磁材料产能达到18万吨以上,磁材产能达到全国第一,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培育行业单项冠军3户。图片

北方嘉轩生产的永磁直驱电机。(摄影:冯济东)

走进位于稀土高新区的北方嘉轩科技有限公司永磁电机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现场,永磁电机柔性生产线、综合电机测试平台、开放式实验室等均已建设完成,项目一期在6月正式投产,可实现3.15兆瓦及以下各电压等级永磁电机产品全覆盖。 公司总经理董继文说:“永磁电机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未来新质生产力的一次深刻赋能。北方嘉轩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效组织生产,在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起到新产线带头示范作用,全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永磁驱动系统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包钢轨梁厂万能轧钢生产线,钢炉炽热、轧机轰鸣,上千度的火红钢坯经过反复轧制,变成了百米长的稀土高速钢轨;在包钢稀土钢冷轧板材厂轧后库,智能化无人吊车有序吊装作业,自动贴标签机器人精准地给每个钢卷原料贴上“身份证明”。这些稀土钢坯、钢卷将变成轨道钢、管线钢、汽车钢、家电钢、风电钢……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家用电器、医疗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图片

包钢轨梁厂万能轧钢生产线。(摄影:冯济东)

“高、精、尖”的稀土钢产品还走出国门,在匈塞铁路、中老铁路、中俄东线天然气输送管道、埃及苏伊士运河塞得港、德国本土大众汽车制造厂……越来越多的包钢稀土钢拳头产品“大展身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考察内蒙古时作出的“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重要指示,已有70年历史的包钢集团全速领跑、奋勇争先,在原有基础上建立起覆盖全行业的完整产品体系,目前已形成了“稀土原料—稀土功能材料—稀土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构建起稀土行业三大竞争优势:“家里有矿”——作为包钢的原料基地,白云鄂博矿探明稀土储量占全国的83.7%、全球的37.8%,这使得包钢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上游资源供应商,同时也成就了其稀土成本优势。“龙头引领”——包钢控股的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稀土产品涵盖了11个大类、100余种、上千个规格,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多样化需求。“创新发展”——包头稀土研究院是世界最大、研究领域最广的稀土科研院所和全国稀土生产技术、应用研发重要策源地之一,在稀土前沿科技开发、关键工艺、成果转化和重大应用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图片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图片来源:包钢集团宣传部)

内蒙古科技大学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粉体原料经过混合、研磨、高温煅烧、压制成坯等程序,制备出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用稀土陶瓷靶材,可耐受17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成为航空发动机的隔热“防护服”。从一捧平平无奇的稀土氧化物,到科技含量拉满的热障涂层材料,内科大稀土产业学院宋希文教授、谢敏副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经过18年的持续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相关技术成果并形成了核心专利组合。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考察内蒙古时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图片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展厅内,施用了稀土除磷材料的玻璃鱼缸与为施用鱼缸对比明显。(摄影:冯济东)

为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蒙古科技大学创建全国唯一一所稀土产业学院,将一年实习期分散在本科学习全过程中,让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践。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教师扎根企业帮助解决生产一线碰到的技术难题,以市场需求倒逼科技创新。包头市聚力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在创新平台打造和科研人才引育上下足功夫。全市稀土行业已建成创新平台118个,国家级的有13个,形成了贯通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针对“一国重一院一校四中心”,包头市委、市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进行整合优化。政府主导平台共建鹿城实验室,充分发挥决策快、转化成果执行力强的优势。包钢相关平台统筹创新资源,提升研发效率。包头市还建立创新协同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研究稀土领域重点项目、资金和资源配置,避免重复立项、分散投入资金。国家级平台人才招引潜力不断释放,延揽专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受聘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张新房出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包头市出台“事业编制企业用”“人才政策包550”等优厚引才政策,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目前,全市稀土创新平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3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354名,硕博士789名。稀土领域英才汇聚包头,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包头稀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志强说:“国外在稀土应用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以稀土冶炼分离为例,最早欧美做得比较好。但我国组织科研攻关,10年时间就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在稀土应用领域,我个人认为追上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聚焦稀土产业链短板和弱项开展科研攻关,是稀土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图片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开发的固态储氢技术应用在自行车上。(摄影:冯济东)

在国创中心展示大厅,谈到创新成果,国创中心总经理刘威说:“我们中心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瞄准稀土创新链创业链上的‘堵点’‘卡点’,围绕稀土永磁、储氢、合金材料等开展了3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授权专利47项,参与编制标准33项,开发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等20余项。”

“这款产品使用彩色稀土膜片及稀土彩色电子墨水,实现了电浆屏的彩色显示。低能耗、低成本、刷新显示内容后可反复利用,推动传统用纸场景的无纸化替代,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内蒙古国创汇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站在展架旁,手中托着稀土DES彩色墨水屏向参访者介绍。2024年春节期间,国创中心入股刘鹏创立的国创汇晶科技有限公司,一手研究稀土、一手连接市场,成功将曾被束之高阁的稀土DES彩色墨水屏技术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成熟产品。

产学研深度融合之所以能够达成,包头市构建的“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发挥了桥梁性作用。“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授权稀土领域专利919件,以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转化稀土领域科技成果2156项,建成中试基地4个、中试示范线22条。2013年以来,以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转化“特殊性能柠檬酸稀土制备技术”等重点科技成果11项,金额9722万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稀土高新区开办企业需准备哪些材料?”“我们企业要做永磁电机产品,如何变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企业和主播互动频繁。人在“家”中坐,问题“云”解决,“包头政务服务”账号在自治区率先将政务服务搬进直播间,建立了“直播现场解答、留言及时回复”的“直播+帮办”服务新模式。图片

“办事不成”反映台。(摄影:冯济东)

作为全市营商环境的窗口,包头市政务服务大厅除设有直播专区外,还设有“助企惠客厅”、“帮办代办”咨询受理台、“办不成事”反映台等。频频出新的服务小亮点背后,是包头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大”举动。在包头,生意好做吗?包头的一张张名片给出了答案:“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随着“包你满意”“包你放心”一流营商环境品牌的打造,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影响城市发展的要素正加速向包头汇聚。2023年,包头市新增稀土企业30家,总数达209家,稀土产业投资较2022年增长3.3倍,产值达829亿元。稀土行业投下“信任票”,折射出的正是包头市在营商环境上的持续加力和不断创新。从引得来到留得住,在助推稀土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包头市做对了什么?速度:带给企业投资便利“顺畅感”。为优质诚信企业开设审批绿色通道,让诚实守信转化为项目“加速度”;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区,下班也能报税;企业设立和变更实现即来即办……审批少、服务好、速度快,包头市给了企业超乎想象的切身体验。“在白云鄂博矿区的帮助下,从建设到投产,仅用86天,服务专员替我们解决了各种问题。这样的营商环境,大大增强了我们企业追加投资的信心。”可可(包头)稀土永磁科技有限公司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合伙人朱宇鹏说。图片

包头市政务服务直播间。(摄影:冯济东)

除了招商落地的“顺畅感”,包头市也格外注重安商惠企的“顺畅感”。积极加强投资市场服务保障,实质举措不断加码;围绕稀土新材料重点产业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与企业对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企业争取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服务联系走访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制度;开展“爱包头、作贡献,千人助千企”行动……力度: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包头市在深化少跑路、减程序、压时间等“基础款”的“放管服”改革同时,聚焦提升行政效能、完善产业生态,开展“升级版”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企业需要政府做什么?“政商恳谈早餐会”听心声;关键技术如何攻关?“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里找答案。企业看到的诚意,远不止于此。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重点任务100条、持续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一流营商环境品牌的若干措施等,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一年多来,陆续召开23场“政商恳谈早餐会”,零距离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盼,现场解决或当场交办企业反映的问题,结合“包你放心”优商恳谈会、政法机关“开放日”等制度,政商沟通“高速公路”体系快速高效;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实现企业用户“一证办电”,会同旗县区开展线下招聘活动等措施,包头市各级各部门瞄准企业痛点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包头市稀土办主任温永清介绍:“下一步,将实施‘稀土+’原地倍增计划,推动稀土与晶硅光伏、新能源、化工、钢铁、有色等产业耦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稀土应用产品。”温度:当好诚信暖心“店小二”。2024年内稀土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加快引进全国磁材头部企业落户,磁材产能达到15万吨以上,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磁性材料基地……这些目标背后的底气是包头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完备的诚信体系。图片

政务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指导帮助办事群众填表。(摄影:冯济东)

根据企业“风险+信用”评价结果开展差异化监管,实施“一业一册”告知制度;设立安全生产领域隐患排查奖励专项基金;收集整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意见建议;深入开展“万所联万企”行动;强化市场监管领域企业信用与执法检查联动;动态调整市场监管部门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包头有善于倾听的诚恳、有接受意见的度量,也拿出了实实在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诚信建设的举措。“关于诚信建设,我们开设了诚信建设投诉窗口、设置企业公共信用报告自助查询区,为信用优质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包头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调研员逯若刚介绍。近3年,以稀土、硅材料等新兴产业为带动,包头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发展成绩单:全市GDP从2020年全国第103位到2023年第72位,3年跃升31位,成为GDP百强榜中进步位次最多的“增长冠军”,这是包头努力强化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印证。求新思变,聚势而为,包头市以科技赋能稀土产业变革,以创新思维布局“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发展环境,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的目标坚定、步履铿锵。

来源:包头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