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多措并举提升宁夏蔬菜产业竞争力

发布时间: 2024-03-04 15:18:53

关键词: 科创宁夏 蔬菜 产业 发展 建议
16
1158

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黄河流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把蔬菜产业列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予以支持,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7年)》,充分发挥冷凉气候资源优势,以番茄、辣椒、菜心、黄花菜、芹菜、西兰花等冷凉蔬菜为主,以布局区域化、产业融合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70%的产品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供港蔬菜成为全国高品质蔬菜的代表,宁夏蔬菜产业呈现出量价同增、面积稳步扩大、效益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宁夏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黄土高原夏秋冷凉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冬季设施农业生产优势区。厚植宁夏蔬菜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宁夏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以产业融合化发展为方向,聚焦“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三大着力点,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品质优势转变为价格优势,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蔬菜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强化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围绕提高蔬菜产能,聚焦“蔬菜良种繁育与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优势突出的特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实施品种培优行动,开展种子应用技术研究,分区域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自治区级良种繁育和杂交制种、繁种基地,提升制繁种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筛选一批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着力建设冷凉蔬菜新品种展示园,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二是加快高标准蔬菜设施建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造标准,以建设全钢架大跨度节能日光温室和拱棚为主,建设智能玻璃连栋温室。对老旧日光温室进行改造升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大绿色高标准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完善种植管理技术规程,制定肥料定额用量、农药减量使用规范和栽培管理、分级包装、加工贮运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一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销衔接紧密的绿色生产基地。按照“一县一业、多县一业”思路,逐步提升集聚效应。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生产经营能力。积极开展家庭示范农场创建活动,科学制定创建标准,规范生产行为,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引导广大农民和各类人才创建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制定蔬菜专业合作社运营标准,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大力鼓励发展镇级、县级专业合作联社,鼓励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通过合作社主体“再联合”,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种植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实力雄厚的生产型、营销型、科技型企业落户宁夏;鼓励“新乡贤”等返乡下乡人员投资蔬菜生产经营,领办创办企业;积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利用银川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扶持培育以冷凉蔬菜经营为主的进出口企业。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蔬菜生产经营上的应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在线经营,引导生产基地采用会员宅配、门店直销、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团膳配送等形式,丰富营销业态。

加强蔬菜产业品牌建设。一是完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绿色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着力推广生产管理、采收分级、分拣包装、品牌标识、冷链运输、产品质量可追溯全产业链一体化标准,保障主要产品全程有标可依。二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以市级检测机构为支撑,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体、监测信息平台为补充的区、市、县、乡(镇)四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市县区将本地蔬菜生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纳入蔬菜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生产、加工、经营等全产业链信息动态的更新和监管。三是打造“宁字号”名优品牌。设计“宁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和蔬菜包装箱。对于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实现全程产品质量追溯的企业、合作社,授权使用公用品牌标识和专用包装箱,扩大“宁字号”蔬菜品牌效应,扛起产业大旗。建立品牌营销体系和宣传平台,借助全国知名农产品展会和外销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四是加强品牌认证。积极开展“两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和认证,制定“宁夏菜”优质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建设信用评价平台,强化“互联网+”在信用监管领域应用。

加快提升加工能力。一是加快发展初加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联合建设生产基地、加工车间,发展产地初加工,重点推广采后处理、预冷保鲜、净菜加工、精品包装等技术与装备,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积极发展腌制蔬菜、冷冻锁鲜蔬菜、黄花菜制干、休闲食品和方便菜等初加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鼓励现有加工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加快技术研发、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开发果蔬汁、黄花菜面膜、酵素、功能性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建设一批产业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创新能力强的精深加工基地,积极探索西瓜皮、西瓜籽等副产品加工,推进产地精深加工和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建设一批蔬菜加工园区。按照“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的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全区蔬菜加工产业,鼓励惠农区、大武口区、盐池县、红寺堡区、沙坡头区、西吉县、彭阳县等县区,建设集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冷凉蔬菜加工示范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主导产品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蔬菜加工集聚区,培育加工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增值效益,全面提升宁夏冷凉蔬菜加工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来源:宁夏日报    供稿: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