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上午,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南湖实验室共同完成的“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成果登榜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有形’生物钟的存在,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昼夜节律的认知,是我国脑科学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节律调控新药研发开辟了全新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以政表示。
昼夜节律,俗称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生命活动规律,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调控着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它的紊乱,可引起睡眠障碍、精神抑郁,甚至是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生。由于缺乏对生物钟调节机制的认识,当前国际上尚未研发出针对节律紊乱性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参与这项研究的李慧艳研究员和张学敏研究员,通过合作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他们发现大脑生物钟中枢SCN神经元长有“天线”样的初级纤毛,每24小时伸缩一次,如同生物钟的指针,通过它可实现对机体生物钟的调控。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初级纤毛调控节律的机制:SCN区大量神经元的“同频共振”使得节律格外强健,为其能成为机体“中央生物钟”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一发现也为下一步研发针对节律紊乱性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新思路,使机体对各种复杂环境的快速应对、快速适应成为可能。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的相关研究论文。
据介绍,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先从600多项科学研究成果中遴选出30项成果,再从中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
南湖实验室是嘉兴市政府与北京大数据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今年1月,南湖实验室挂牌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重要科技战略力量,为进一步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增添蓬勃动力。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