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开放创新 智造未来 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23-10-22 11:20:07

15
187

近日,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召开。会议结合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加速推动‘开放创新、智造未来’,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为主题,吹响坚守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号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和区域创新中心。副省长林瑞良出席并讲话。市委书记张毅恭讲话。省科技厅厅长李志忠、省委第三巡回督导组组长林卫宠到会指导。市长蔡战胜解读“1+3+N”政策包。泉州市创新大会.jpg

林瑞良强调,创新要立足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创新要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形成竞争新优势;创新要立足夯实创新基础;创新要立足增强推动“智改数转”的力度和层级;创新要对标先进城市,认清优势短板、明晰发展路径。希望泉州进一步解放创新思想、营造创新文化、创新工作方法,传承弘扬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创新精神,全力营造尊重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按照新型工业化目标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广泛参与,上下一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和区域创新中心。

张毅恭说,泉州坚持制造业立市,瞄准新型工业化强市,全力拼创新、赢未来。全市上下将坚守实业谋创新,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深度融合;统筹布局聚创新,强化“一湾两翼”的创新中心首位度,全域布设创新聚落,让科技孵化在城区、产业转化在园区;龙头引领抓创新,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国字号创新中心和“灯塔工厂”,全过程培育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海纳百川促创新,“政产学研”联动,嫁接全国各地的研发母体和泉州的应用场景。泉州始终与创新者同行,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全周期金融支持、全流程产权保护,诚邀大家来泉安心创业、尽情创造。

大会启动创建15个重点专精特新园区;授牌一批异地孵化基地、联合创新中心、科创工作站、企业异地研发机构;发布一批技术研发应用“光荣榜”;集中签约47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6个科技金融投资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利郎集团总裁王良星先后作主题发言。

市领导李建辉、肖汉辉、周小华、卢秀萍、黄景春、张文贤、刘林霜、李文生、汪志红、蔡天守、苏耿聪、庄灿霞,以及近千名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参加。(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 泉州晚报记者陈林森)

拼创新 赢未来

泉州晚报评论员

开放创新,智造未来。17日召开的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锚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和区域创新中心”目标,亮出“1+3+N”政策包,以满满诚意“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激荡创新活水,浇灌产业种子,吹响坚守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集结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古以来,向海而生、向海图强的泉州,将爱拼敢赢、开拓创新的基因融入血脉,不仅成就了“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辉煌,更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续写“晋江经验”传奇。紧扣创新驱动,泉州提质量、创名牌、争上市、拼科技,跻身全国工业城市十强、民生消费品重要制造基地,打拼出9大千亿产业集群、2.6万亿工业大盘、1.2万亿GDP的家底,这也是泉州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的基底。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新技术革命加速演进,面对空前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唯有与创新者同行,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体的活力,在实业土壤上打造创新的产业“主战场”,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增创泉州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

拓空间。延续“一湾两翼三带”总体规划,以主体功能区引领创新合理布局,把泉州最“依山傍水”、最有现代感、“烟火气”的位置留给创新项目,携手国内外优势资源,孵化全球一流创新梦想。强化“创新中心”首位度,加速环泉州湾、南翼国家高新区、北翼万亿石化园区的科创资源布点、产业集群布局、技术材料研发,山海联动培育全市域“多点”创新聚落,让科技孵化在城区、产业转化在园区。

育良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世界前沿科技,发力“四大经济”等新产业新赛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攻关半导体、精细化工、生物制药、能源电子等技术密集行业,力促千亿板块“提质扩容”。提高企业发展“海拔”、增强企业创新能级,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国字号创新中心和“灯塔工厂”,释放“顶天立地”的链主示范效应,全过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高新企业,壮大拥有“独门绝技”的成长梯队,形成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未来产业创新链群。

造“氧气”。一方面,联动“政产学研”,把全国各地的研发“母体”、泉州的应用场景紧紧联系起来,引进国内知名技术转移转化机构、顶级峰会、赛事路演,推出异地研发、本地转化的“漫游”激励政策,搭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通道。另一方面,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创新风尚,全方位提升要素供给、生活配套、平台赋能、金融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用最好空间吸引最优人才,以最佳环境匹配最强大脑,让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畅快呼吸、尽情创造。

创新一日千里,时不我待。让我们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高举“晋江经验”旗帜,与创新者同行、向更高处迈进,加快构筑泉州创新发展的“强磁场”,积蓄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澎湃动能,携手拼创新、赢未来!

“让企业家愿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泉州推出“1+3+N”政策体系,拿出政策资金18亿元、配套创新基金超150亿元、天使基金5亿元支持创新

泉州网10月19日讯(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王燕双)为大力推进“开放创新、智造未来”,在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上,泉州推出“1+3+N”政策体系,拿出政策资金18亿元,配套创新基金超150亿元、天使基金5亿元,让企业家愿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1” 出台一个《意见》提出26条举措

“1”,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6条举措。突出坚持龙头引领,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一起抓;坚持应用导向,科技创新、工业设计一起抓;坚持两化融合,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一起抓;坚持海纳百川,本地研发、异地研发一起抓。

“3” 推出三个行动《方案》

“3”,即推出《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方案》《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等。数字化赋能方面,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分行业分层级,提供诊断咨询、设备改造、软件应用等差异化服务,带动产业数字化提质加速,促进数字产业化。工业设计方面,通过强基础、育平台、铸链条、抓赛事、优生态,推动泉州工业设计由传统外观造型设计向功能、结构、材料集成运用的现代工业设计转变;专精特新方面,布局15个专精特新专属园区,导入研发创新资源,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向百亿、五百亿、千亿规模发展。

“N” 出台12份新政策实现“四个倍增”

“N”,即围绕打好产业发展“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优环境”组合拳,深入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创新促应用”“绿色数字技改”等专项行动,出台12份新政策,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高端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实现“四个倍增”。主要政策有——

精准帮扶强主体。按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所需,“量身定制”政策。一是重奖龙头创建“国”字号创新平台。对被世界经济论坛认定为“灯塔工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二是高企培育由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扶持。优质高企“免审即入”标准化园区,不受亩均税收、投资强度等入园门槛限制;对规下优质高新技术企业新租赁500平方米(含)以上标准厂房、规上优质高新技术企业租赁2000平方米(含)以上标准厂房的,由园区运营方给予入驻前两年租金全额减免,所在县(市、区)财政对园区运营方减免租金给予适当补贴;加大研发投入分级激励力度,符合条件的给予10万元、50万元、200万元奖励。三是赋予专精特新“特殊待遇”。降低技改贴息申报门槛,省、市资金分别按2%、1%给予贴息;直接纳入泉州市技术创新基金“白名单”;鼓励在北交所上市,在享受上市扶持政策基础上,再按实际证券中介费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工业设计补短板。用好工业设计“金手指”,打通科学技术向市场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奖励大平台。对获评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二是创新推出“工业设计券”。把工业设计视同技术研发,对泉州企业向工业设计机构购买设计服务,给予技术合同金额最高30%的创新券补助。三是率先推出“人才地方粮票”。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审,支持工业设计创新人才“跨类别”“跨专业”参加职称评审,有序向县(市、区)、工业设计协会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限。四是建设工业设计城。引进国内外一流专业设计企业(机构),对工业设计综合展示平台装修、布展费,最高补助200万元;打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智能、新模式”等“五新”孵化器。

创新机制激活力。以开放格局链接全国、全球资源,推动前端技术论证、实验室研究全国化,后端中试、工艺开发本地化。一是推进大院大所市场化。鼓励大院大所创新运营机制,推行“研究院+公司”模式,允许大院大所将获得的科研补助资金,转作注册资本金;对大院大所实行“基本运行经费+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奖补”的支持方式,对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企业收入,按收入额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二是奖补平台建设。对大院大所购置科研仪器、创新设备的,按非财政资金购入科研仪器、创新设备的实际购置金额参照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给予2年最高500万元的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创新研发中心,按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购入科研仪器、创新设备的实际购置金额按照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给予3年最高1000万元的贴息补助。三是鼓励异地研发孵化。异地研发投入可计入泉州母公司,享受泉州研发经费投入奖励;对符合条件的飞地孵化基地奖励100万元、联合创新孵化中心奖励300万元。

数智赋能促转型。我们将重点鼓励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全流程数字化。一是建设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搭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普惠算力服务,以“AI+现代制造”场景应用,服务本地企业智转数改。二是打造“国”字号示范工厂。对入选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建立数字技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贷款给予年化最高2%的贴息支持。三是扶持一批产业大脑。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入选国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创新大会集中签约项目53个 总金额352.55亿元

泉州网10月19日讯(记者游怡冰)记者从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获悉,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签约高新技术项目99项、总金额525.15亿元,本次大会集中签约项目53个,总金额352.55亿元,其中,创新大会上集中签约高新技术签约项目47项、总金额259.55亿元,上台签约的有24个项目,另有23个项目在线下签约;上台签约的还有科技金融投资项目6项、总金额93亿元。

此次签约高新技术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智能物流系统、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其中,清源创新实验室、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家大院大所与泉州本地企业签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与相关县(市、区)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力推动县域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我市金融支持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不断提升。会上,6个科技金融项目签约,河钢数字化增材项目签约,设立泉州安芯产业投资基金、泉州市大数据产业基金、泉州智能制造投资基金等5家产业基金,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来源: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