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青年的选择:面向市场搞科研、做学问

发布时间: 2023-08-22 15:15:01

27
1451

  聚光灯下,“大咖”云集,嘉善复旦研究院近日开园了。

  “让我们勇担时代使命、大胆破难攻坚,共同为打造高能级的创新策源载体和覆盖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创新高地而努力!”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的一席话,让人对这个刚刚“破壳而出”的创新平台添了一份期待与憧憬。

  在嘉兴,校地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星罗棋布、串点成线,造就了一片动能充沛、人才集聚、成果涌现的科创沃土。初来乍到的嘉善复旦研究院,自带复旦大学集成电路学科领先优势,在顶级学者领衔、配套政策服务的加持下,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迅速组建:5位国家级人才、7位省级人才,在职员工中硕博人数达45人,占比约75%。一批科研成果喜获丰收:11项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9篇期刊和会议学术论文发表……

  对心怀科研志向的青年人来说,这里是“做研究、破难题的地方,能沉下心”,这里“挑战与机遇并存”,这里是一方施展才干、实现价值、成就梦想的广阔天地。

  

  从“象牙塔”里走了出来

  打开笔记本电脑,戴上自制手套,连接数据采集模组,三样东西集合到一块,陶娟就能用一双手控制画面中的汽车。前进,后退,加速,停顿……每个手指的特定动作,都代表着不同的指令,准确下达给系统并同步执行。

  陶娟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博士后,今年1月加入嘉善复旦研究院。这个可穿戴智能传感手套项目,她和团队研究了半年,目前已见雏形。“这是个‘半成品’,看起来简陋但‘含金量’挺高。”聊起科研,陶娟兴致勃勃,“从传感器设备到信号采集、芯片设计再到后端运用,整个一体衔接需要大量技术支撑,很多难点等着攻克,但我们很有信心做好它。”未来,这双手套及背后的技术,或将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数字化工厂、医疗设备、互动游戏等多个领域。

  为什么选择嘉善复旦研究院?陶娟的想法很简单:既想要钻研出“拿得出手”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也希望技术转化落地成为产品、投入市场。“研究院发展规划是搭台引智、产业赋能、智造升级,和我的职业规划一拍即合。感觉现在是双向奔赴,希望未来能相互成就。”她笑眯眯地说。

  

  不想再做一颗“螺丝钉”

  硕士毕业的吴洋洋参加工作4年了,之前就职于广东一家知名企业,“是国内做电容器‘最牛’的”。去年10月他“跳”到了嘉善复旦研究院,现在的研究方向是高端电容器设计与开发。在企业,吴洋洋的工作很单一,“某个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微调实现性能提升就可以了”。到这里,他接受了新的挑战:复旦大学正在着力研究推进一种新的技术路径,还处于向实验走向量产的阶段,需要参与者花更多时间和心思去研究测试、反复修改设想方案,“更烧脑一些,但收获成长必然也会更多”。

  “在企业工作,很多时候像是产线上的‘螺丝钉’,需要按部就班完成某一个部分的任务;在这里,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你需要更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童嘉蕙长着一张稚气的脸,今年4月入职,在陶娟团队里研究智能传感,此前在杭州知名科技公司工作。“这里的工作氛围、内容和节奏,都符合我的预期。”

  

  “青”爱的城市拥抱人才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选择嘉善复旦研究院,也就是选择了嘉兴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王沪兵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博士,4个月前来到嘉兴,成为嘉善复旦研究院的一员,最近正在研究热测试芯片版图设计。对于在上海安家的他,嘉兴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很有吸引力,“随时随地、想回就回,特别方便。”精装修的人才公寓、实打实的住房补贴……一系列贴心暖心的人才配套政策和服务更让王沪兵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和诚意,“可以用‘超出预期’来形容我的感受,嘉兴很棒。”

  此心安处是吾乡,来了就是一“嘉”人。近年来,嘉兴先后迭代出台三轮人才新政,给予人才一揽子、全周期支持和保障,努力让更多“追梦人”在嘉禾大地成就梦想。近三年,全市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列,新增就业青年大学生超3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超126万人。正是广大青年人才的信任和选择,让嘉兴拥有了勇争先、赢未来的满满底气和无限动力。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