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白马湖论“碳”2023在杭州举行。来自省市区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的近300名代表相聚在白马湖,交流探讨能源领域前沿科技,共谋“双碳”发展路径。
本次大会由白马湖实验室主办,杭州高新区(滨江)、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主办。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浙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白马湖实验室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盛辉,杭州高新区党工委、滨江区委副书记,杭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滨江区区长郑迪,浙江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土法为大会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二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杨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白马湖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合体名誉主席高翔,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红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武传宇,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许履中,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江荣,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郑华均,衢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友取等领导、专家参加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体名誉主席高翔,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武传宇,联合体主席、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许履中及各大编制组组长共同发布《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蓝皮书》。
《蓝皮书》是在省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由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合体牵头,在联合体名誉主席高翔院士的指导下,汇聚浙江省内41家省级学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共计112位权威专家开展编制工作,将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蓝皮书》阐述了浙江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聚焦科技创新这一重大变量,系统梳理了浙江省在低零碳电力技术、绿色智慧电网技术、工业减碳技术、建筑交通领域低碳技术、氢能源技术、CCUS技术、碳汇技术、碳监测评估技术、低碳管理等九大领域的低碳主流技术发展现状、典型应用案例与科技发展创新平台,研判双碳目标下低碳科技发展趋势。对浙江省进一步总结提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汤广福、潘德炉、杨德仁院士围绕“以系统工程论视角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海洋蓝碳测评人工智能”“太阳能光伏硅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等主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能源学院教授、浙江大学青山湖能源研究基地主任方梦祥作“烟气CO2化学吸收和利用技术进展”报告,他介绍到CCUS将为化石能源低碳排放提供保证,其中化学吸收技术是目前实现大规模碳捕集主要技术,大幅度降低CO2捕集和利用能耗和成本是未来发展方向。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智能交通研究所副所长金盛作“城市全量机动车碳排放估计”报告。城市机动车出行的低碳政策引导对于“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机动车碳排放估计可以更科学的分析不同交通管理措施下的减排效果。
浙江省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副主任、正高吴建作“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路径”报告,他表示,我省作为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针对浙江省产业特点,重点打造石化、化工、化纤、电镀、印染、造纸、水泥等重点行业以及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置、VOCs源头替代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模式。
白马湖实验室西湖大学基地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分子催化与分子材料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张彪彪作“太阳能燃料制备技术与关键科学问题”报告,从全球太阳能资源利用情况和太阳能燃料制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白马湖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方凯作“氢能产业简介及氢能储运”报告,氢能将在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液氢转注、输运和长期高密度存储技术是其技术难点,是促进氢能产业落地的关键。
来源: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zj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