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四强”行动,以“强科技”支撑引领“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以科技创新牵引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焦高科技新型产业项目培育,强化前沿性成果转化项目引进,大力推进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和钍基熔盐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以科技创新支撑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发展。
推动重离子治癌装备产业化
走进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操作人员紧盯仪器参数,全神贯注加紧生产。
据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文杰介绍,目前正在生产的是浙江省肿瘤医院的重离子治癌设备,计划于2023年交付客户。
2018年7月,兰州新区发挥承接成果转化空间大、发展配套基础强、产业链条体系全、扶持奖励政策优等优势,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投资8亿元、分3期建设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2021年12月,投资2.2亿元的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今年5月,项目一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目前项目已投入正常生产,可实现年产医用重离子治癌装备3套。”杨文杰说。
据杨文杰介绍,重离子装置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建造,这项技术的研发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重离子治癌技术的国家。同时,项目在兰州新区的建设投产,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癌装置从基础研究走向了临床应用,对甘肃乃至全国重离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这一重大项目,兰州新区高度重视,先后四次召开党工委专题会议,在土地购置、手续代办、企业员工购房等方面给予了最优政策。
新区科技发展局全面跟进项目落地服务,指派专人做好主管项目落地手续的代办和服务工作,多次对接省、市、兰州新区相关部门和中科院近物所,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帮助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争取到2020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前期经费100万元。
杨文杰告诉记者:“整个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年营收可达30亿元以上,年纳税1亿元以上,将加快国产重离子治癌装置的产业化速度,大大降低治疗成本,为民造福。同时,也将彻底打破国外多年垄断,助力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制造水平提升。”
据悉,该项目二期于今年9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三期项目计划2025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12月底建成投产。
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局长杨天岳说,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是涉及高端医疗装备生产和大科学工程专用设备制造的高科技项目,兰州新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支持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实现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示范到产业化应用的自主创新之路。
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
走进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工作,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兰石集团作为首批响应政府出城入园号召的企业之一,于2014年搬迁到兰州新区。
“新区宽广的空间为企业实现产业和装备双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兰石集团的装备水平、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告诉记者,“我们坚持把产品高端化作为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聚焦做强拓宽新能源装备产业链科技创新方向,充分发挥兰石作为老牌国企的创新活力,通过加快产业整合、业务集成、资源共享进程,不断创造和刷新国产核心压力容器制造纪录。”
同时,作为甘肃能源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兰石集团,充分发挥16个创新平台作用,组建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不仅聚焦“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还承担国家、省级研发项目15项,成功研制首台国产化N08810、N08120(镍基合金)冷氢化反应器、国内最大9000米超深井自动化钻机、70MN快锻压机,还掌握了15000米半潜式超深井海洋、陆地钻机、低阶煤气化装置、航天钛合金和超合金材料铸造工艺技术等行业前沿核心技术。
目前,兰州新区已形成以兰石集团、甘肃建投、兰州电机、博睿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兰石为依托的智能化、工程化、信息化石油化工装备、核电装备、钻采炼化装备等重装制造产业链;以兰州电机为主的电机变频器、交流伺服电机等电机产业链。
杨天岳说,兰州新区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与上海张江等地区域科技合作,强化区域协同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支持以科近泰基、兰石集团、甘肃海亮、德福新村料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努力在全省“强科技”行动中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