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关村软件园
试点城市(园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一、区域定位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生产总值在北京市排第1位。园区企业收入约占全国高新区总收入的10%

中关村软件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园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这一国家级双基地,已发展成为大信息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发展高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感知交互七大产业方向。

二、产业基础及特点

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企业700余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6家、上市企业(含分支机构)65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12家、收入过亿企业80家,在园从业人员达9.45万人。

构建活跃的大信息产业生态,集聚联想(全球)总部、百度、腾讯(北京)总部、新浪总部、滴滴总部、亚信科技、科大讯飞(北京)总部、IBM等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总部经济达80%以上。

形成原始创新与前沿突破的策源地。建成了云计算及应用、5G与边缘计算等共性技术平台。引进、共建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实体近20个。

形成激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加速引力场,累计培育出软通动力等从苗圃到上市的公司27家,滴滴、度小满、国盾量子等独角兽企业8家。

积极整合全球产业资源,园区共有33家外资企业,出口规模达133亿元,国外分支机构数量达226家,外籍员工达3606人。联想、百度、广联达、华胜天成、启明星辰、博彦科技、文思海辉等入园企业开展多起国际并购。积极整合全球产业资源,园区共有33家外资企业,出口规模达133亿元,国外分支机构数量达226家,外籍员工达3606人。联想、百度、广联达、华胜天成、启明星辰、博彦科技、文思海辉等入园企业开展多起国际并购。

三、科教资源

与几十所高校紧密合作,建立了高校双创基地,与国内30所高校开展合作育人。

拥有两院院士14人,共有47人入选中组部“国务院特殊津贴”、“青年千人”、“长江学者”、“高聚工程”和“科技北京”领军人才等共计120人(151人次)。

2019年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1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10.8%,知识产权共计55779项。

四、发展方向及规划

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优势产业希望持续引领全国。

高技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特征进一步凸显,培育一批引领京津冀统筹布局、引领科创中国建设的龙头企业。

涌现一批填补国内空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构建国际化创新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一批重点科技企业。

形成高端化、自主化、集约化、融合化、低碳化的产业集群。

五、合作基础

会地战略合作签约

中关村承办中关村论坛

与北京市合作、中关村承办全国双创活动周北京会场

合作开展U30

技术交易等

六、服务需求

(一)技术需求

人工智能领域,对AI芯片、计算能力平台与计算框架、深度学习平台、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存在技术需求。

量子科技领域,企业对量子物态科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材料与器件、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软件及应用开发方面存在需求。

云计算领域,企业对PaaSSaaS以及部分行业云应用解决方案领域存在技术需求。

大数据领域,企业对大数据平台、分析技术平台、大数据可视化及行业大数据方面存在技术需求。

物联网领域,企业对物联网芯片、物联网感知设备、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存在技术需求。

区块链领域,企业对公链/侧链和跨链操作系统、链内并行技术、可插拔共识机制、一体化智能合约、区块链应用平台等方面存在技术需求。

感知交互领域,企业对感知芯片、感知硬件、内容设计感知平台、智能工厂应用等方面存在技术需求。

(二)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以大型企业、总部企业为主,以技术、市场和销售人员为主,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对人才需求旺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新能源智能汽车以及新材料均显现出一定程度的人才需求。

企业需要顶级技术人才,希望与各个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院士有更加深入和紧密合作。

(三)科技经济融合服务需求

1.学术交流和技术推介

软件园汇集园区企业密切关注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创新前沿问题、难点重点、技术瓶颈、创新方法等,根据重要度、紧迫度、集中度等指标梳理形成学术交流需求清单。

对接科协相应学术交流和技术推介资源与计划,共同开展系列活动,切实有效为园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突破科技无人区提供有力支持。

2.综合性会议和展览

紧密结合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业园等双创活动,利用园区产业创新应用展示空间、会展服务资源等,联合举办综合性会议、展览、科普等活动,为园区企业及大学生双创项目提供广阔交流平台,促成开放合作、联合创新。

3.专家推介

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形成更为丰富的专家资源储备。

开展专家进园区活动,给予园区企业更多专业指导和面对面交流启发。

建立专家远程支持和重大事件快速智力支持和响应机制,切实为企业提供高时效性的专家匹配对接支持。

 

为城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