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龙,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在兰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科院植物所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1年在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9年获得吴征镒植物学奖“青年创新奖”。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副主编,《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BMC Plant Biology》、《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学报》编委;国际拟南芥指导委员会(The Multinational Arabidopsis Steering Committee)“自然变异与比较基因组学分会”共同主席。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适应性进化,通过多学科手段来探究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奥秘与机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因组的变异与进化;2)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进化及物种形成;3)自然变异。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
1.基因组的变异与进化
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手段,结合进化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重点探讨基因组进化的规律和机制,包括基因组大小的变异(Hu et al., 2011, Nature Genetics)、基因的重复和丢失(Guo et al., 2011, Plant Physiology; Guo, 2013, Plant Journal)、基因的起源(Li et al., 2016,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假基因化(Xu et al., 2019, Plant Cell)、转座子的扩增和丢失(Li et al., 2018,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长非编码RNA的变异(Xu et al., 2021, BMC Genomics)及植物里受平衡选择的基因(Wu et al., 2017, Genome Biology)等。研究的类群以十字花科的拟南芥及其近缘种以及禾本科的水稻及其近缘种(野生稻)为主。
2.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进化及物种形成
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 SI)在很多有花植物中都存在,它的遗传决定位点被称为自交不亲和位点(S locus)。植物可以通过排斥自己的或与自己具有类似自交不亲和位点的花粉从而保持异交。通过群体遗传学、比较基因组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来揭示自交不亲和位点进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物种形成的贡献(Guo et al., 2009, PNAS; Guo et al., 2011, Plant Physiology)。对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进化及功能方面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育种科学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下一步的研究主要从物种形成方面展开,重点探讨生殖隔离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3.自然变异及适应性进化
适应性是生物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能力。动物在极端环境下可以逃走而植物却不能。从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及分子遗传学各个角度来研究自然变异的规律和机制,进而揭示植物如何适应环境(Guo et al., 2012, Genetics; Han et al., 2015, Molecular Plant; Zou et al., 2017, Genome Biology; Yang et al., 2018, Plant Cell; Niu et al., 2019, P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