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1979年出生,博士,研究员。一直从事矿山开采方法、矿压与岩层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历任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所长等,现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了我国数百座中小煤矿采法改革和技术升级,牵头编制了我国煤矿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加快了中小煤矿产业升级和落后产能退出步伐;发明了20m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群组放煤方法,为特厚煤层千万吨高效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超大采高综采覆岩“切落体-挤压平衡拱”结构理论,丰富完善了采场矿压理论;主持研发了国内首套煤矿工作面顶板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服务于我国70%以上的产煤矿区。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及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矿山企业技术攻关课题9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核心期刊和EI),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2014年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主要成就和贡献如下:(1)研究开发了我国中小煤矿系列采煤方法与技术,参与创立了我国中小煤矿采法改革的“攀枝花模式”及“芦子沟模式”,显著提升了中小煤矿的安全生产与技术水平;(2)发明了20m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群组放煤理论和方法,有效提高了放煤效率和顶煤回收率,解决了特厚煤层千万吨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难题;(3)提出了超大采高综采覆岩“切落体-挤压平衡拱”结构理论,丰富完善了煤矿采场矿压理论,研究得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计算方法,为超重型支护装备研发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4)开发了煤矿工作面顶板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成套技术,研制了基于矿压显现强度等级划分和支架工况评级方法的工作面顶板灾害监测系统,成功研制了厚硬顶板岩层卸压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研究的顶板灾害防治技术及产品被应急管理部推荐为煤矿鼓励应用先进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