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通过专业的学习与研究探索,了解到当时我国奶牛的饲养水平较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当时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服务好世界上“最勤劳”的“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动物—奶牛。当时主要拉低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优质奶牛的繁育,一是复合我们国情的饲养标准的精细化。
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期间,我选择了如何更好的培育犊牛,提高成活率的研究方向。先后设计、研发了犊牛代乳粉(犊牛专用的奶粉,1kg代乳粉可以转化成8kg鲜奶,可以把节约下来的牛奶作为商品出售,提高牧场收益)、犊牛岛(犊牛的单人房间,可以有效避免因牛舍卫生、病毒感染等问题导致的犊牛疾病与死亡)。进行课题时,因为要采集许多诸如“饮奶量、粪便量、犊牛体温与健康状况、环境中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含量”等数据,每天和犊牛都要相处16小时以上,采集数据的闲暇时间里,也会和犊牛一样,趴卧在垫草(牛舍或犊牛岛中,用于隔凉的稻草,相当于床垫)上,看着犊牛囧囧有神的大眼睛,仿佛到穿越到了“牧童骑黄牛”的时代。最令我欣慰的是,我的两项研究成果都取得了成果,尤其是硕士期间研制的“犊牛岛”,后续还被导师团队继续升级,成功申报了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