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国家级气候预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东北区域气象中心低温与旱涝预测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干旱低温霜冻专家型预报员团队负责人。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多项,有2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三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作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名。
一、发展辽宁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体系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干旱无缝隙预测技术 提升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研究辽宁省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与前秋封冻雨和底墒、同期气温、降水、透雨在春季干旱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作用,分区域建立辽宁春播期土壤含水量月尺度物理统计气候预测模型。首次实现了辽宁省春播期土壤含水量定量化月尺度预测业务。
基于改进的CERES-MAIZE模型中的土壤水分模块为基础,综合考虑水分的输入(降水)和输出(实际蒸发、实际蒸腾及径流)、水分在不同土层的交换过程(渗透和扩散),实现辽宁省土壤墒情未来7天精细化、定量化、逐日滚动预测业务。
2、新一代直通式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 助力辽宁粮食安全
利用大数据、WEBGIS、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IT新技术,组织建设了省市县一体化辽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通过搭建“云+端”业务平台模式、基于位置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了精细化服务产品制作及发布。
基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制作发布空间分辨率为0.05°×0.05°的农用天气预报产品(大田春播期适宜度预报、大田秋收期适宜度预报等),已在全省14个市和51个县进行推广应用,“智慧农气”手机客户端注册量已达1.6万人。
构建了省市县三级“集约化”服务体系,实现业务产品一体化制作、产品三级共享、基于位置开展直通式服务等功能。对提升辽宁省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指导性具有重要意义。
3、省市县协作 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生活富裕
组织建立了辽宁省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业务流程,明确了申报单位、省市县三级评价机构、评审专家的具体职责,规范了“申报受理、材料审查、实地勘验、报告编制、证书定级和标志发放”流程。
围绕辽宁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需求,研发20余种评价关键指标,建立10种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开发完成了气候品质评价系统业务平台,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业务体系基本建立。
联合15个市、县气象局已完成辽宁“水稻、南果梨、寒富苹果、小梁山西瓜、蓝莓、冰葡萄、灵芝、辽峰葡萄、樱桃、苹果梨”等10种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价,为农业经营主体颁发了31项相应等级的气候品质评价证书。气候品质评价促使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高10%,实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二、建立高分遥感应用体系 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
1、建立了高分卫星辽宁管理与应用服务体系
研发高分卫星辽宁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面向全省各行业的高分数据在线接收、存储、处理与分发;编写并印发《辽宁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办法》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中心考核评估管理办法》, 为辽宁高分数据标准化应用和行业分中心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制定了辽宁高分遥感"规划清单、标准清单、产品清单、质量清单",率先形成按照季节时间推演的"常态化"高分遥感业务服务产品,为全国省级高分中心业务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2、开展了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多行业示范应用
围绕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综合治理、规划管控、国防安全等领域,以干旱、洪涝、积雪、龙卷风、森林火险、渤海海冰、水稻长势、典型湿地、生态红线、尾矿治理、核电安全、疫情监测、复工复产、违建核查监测评估监管为重点,推动高分数据全省各行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动态、客观、可核查的数据信息支撑。
基于高分辨率GF-1、GF-2号晴空遥感影像,以2016年为基准,完成了2米分辨率的辽宁省自然资源本底遥感分析调查,并建立到县的辽宁省林地、草地、耕地、湿地、水体、沙地6大类14小类自然资源本底数据面积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