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人:1966年5月生,现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二级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微重力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3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1997年至200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机能物质科学研究所任JSPS特别研究员;2001年至今,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声学材料、空间材料与软物质研究,在新材料研发、声学与振动设计、力学计算与分析及科学仪器研发等技术领域具有专业特长。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973项目、装备发展部背景型号预研项目、海军装备部探索项目、中科院先导A类项目、B类项目、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项目、中科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等多项课题。现任军委科技委某专家组成员、装备发展部某背景型号预研项目副总师、中国空间学会微重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工程力学分会理事、船舶力学委员会振动与噪声学组成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化检验学术委员会。
主要工作业绩:
1. **研究性飞行试验成功(2次),副总师,研究成果获中科院十二五标志性重大进展(专用领域,1/10);
2. 中科院先导A项目-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胶体有序排列及新型自组装材料研究,有效载荷主任设计师,空间实验圆满成功; 目前作为基金委中科院联合基金负责人,正在组织后续研究工作;
3. 中国空间站流体物理实验柜:副总师,主要负责复杂流体试验模块研制工作;
4. 声子玻璃材料:完成海装预研项目,负责人,获得项目验收专家组好评,获得十三五海装预研项目,支持转入工程应用研究。
学术方向及基础研究业绩:主要工作在物理力学与功能材料的交叉方向上,在微结构探测与分析方面,发展了一种有效的液态物质X射线吸收谱测量方法,并率先将反蒙特卡洛方法用于液态实验数据分析,揭示了半导体材料固液转变过程中半导体-金属转变机理;在研微结构演变与应力应变关系方面,发展了一种基于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的动态时时X射线谱与应力应变曲线测量装置;在材料微纳结构调控方面,从流体力学角度出发,侧重研究对流对胶体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发展了红外辅助胶体自组装模板法制备光子晶体的新方法,首次在单晶ZnO表面制备出了二维周期性碗状单晶ZnO结构;利用椭球胶体体系,研究了胶体体系玻璃态转变问题,揭示了胶体玻璃态转变过程中的相转变过程;在微重力科学研究方面,完成了实践十号胶体有序排列及新型自组装材料研究项目,首次在空间实现了胶体液滴的控制及空间胶体颗粒自组装现象观察;正在负责研制中国空间站流体柜复杂流体模块研制工作,目标是在中国空间站上实现对复杂流体体系的原位光谱测量、显微观测及流变特性测量;近年来,王育人等通过多层级结构设计,发展了声子玻璃型水下强吸声材料,为解决我国深海水下吸声材料不耐海水静压力、低频吸声性能差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此项基于基础概念创新的新材料研究已获得海装等部门重视,获得十三五期间的成果转化应用研究资助。在水声材料与空间材料科学等方面,发表SCI 论文80多篇,含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 Rev. Lett., JACS,Appl. Phys. Lett., J. Acoust. Soc. Am.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