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宝熙,男(1934.2.16-)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大师。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创始人之一和开拓者。历任铁道专业设计院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处总工程师、铁道部航遥中心主任、院副总工程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等职,曾先后主持参加了兰新线、成昆线、张白线、焦枝线、韶柳线、青藏线、滇藏线、南昆线等30余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遥感工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判释和应用经验。
卓宝熙长期从事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铁路航测技术在青藏高原上的应用”、“航测像片在铁路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两项1978年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他主持的“多种遥感手段在铁路勘测中应用范围和效果的研究”、“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技术”两项,分别于1987年、1999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门头沟区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程度遥感调查”于2002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他率领的遥感技术群体所完成的遥感工程地质判释成果,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遥感综合评估隧道富水程度的经验公式”、“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技术”等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由他主编和编著的《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释》、《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典型图谱》、《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等书,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对推动我国遥感技术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卓宝熙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热心培养年轻一代。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98年12月赴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在大会上作了“3地质灾害信息立体防治系统的建立及其意义”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同行的好评,并与同行广泛交换了遥感灾害工作的看法。他还担任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顾问、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副主编、《铁道工程学报》特约顾问、《遥感信息》编委、西南交通大学及北方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等10余个社会职务。
卓宝熙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使他获得了很多荣誉。他的业绩被美国国立传记研究所选入辞书中,并被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二十世纪成就奖”。获1991年度“全路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92年被北京市科协授予“北京科技之星”称号,同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号,1997年被同济大学授予“同济大学荣誉校友”称号等。
个人履历
1934年2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
1952-1953年杭州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建筑专业学习。
1953-1954年上海同济大学铁路系铁路建筑专业学习并毕业。
1954-1955年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实习生。
1955-1956年铁道部第一设计院技术员。
1956-1963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技术员。
1963-1969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工程师。
1970-1978年交通部第二铁路勘测设计院工程师。
1979-1983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任工程师。
1983-1985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处总工程师。
1985-1987年铁道部航测遥感科技情报中心主任。
1987-1995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1995-1996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铁路航测遥感科技信息中心主任。
1996年-今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
卓宝熙是我国最早从事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当时称航空方法)的几位专家之一,也是铁路系统遥感技术应用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工程地质遥感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区。40余年来共主持、参加过兰新线、青藏线、成昆线、朔(州)黄(骅)线、南昆线、川渝东通道等约30条铁路线的遥感工程地质工作。遥感技术在上述诸线铁路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测效率和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为选择理想的线路方案、节约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